专栏名称: IT高管会
一群浪漫的IT高管 宗旨:真诚互信 创新求实 分享互助 融合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湛江日报  ·  创新高!95.10亿元!湛江籍知名导演这样说…… ·  11 小时前  
湛江日报  ·  创新高!95.10亿元!湛江籍知名导演这样说…… ·  11 小时前  
湖北生态环境  ·  “智慧手环”二十四小时守护一江清水东流 ·  12 小时前  
湖北生态环境  ·  “智慧手环”二十四小时守护一江清水东流 ·  12 小时前  
VOCs前沿  ·  蛇年开工大吉 ·  19 小时前  
题材挖掘君  ·  科技股,最新10大主线梳理(名单合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高管会

多国停飞中国航线,更多国家或将跟进,背后发生了什么?

IT高管会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08-18 00:05

正文


IT高管会(ITGGH13----与一群浪漫而有思想的IT高管同行,一同分享那些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事!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事业,咱们的IT高管社区。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


来源:海外掘金(ID:gold1849)

作者:马唐


以后出国,尤其是去欧洲或者澳洲,很可能你只能坐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

因为,多家外国航司直飞中国的航线,停飞了!

你没得选。

从今年5月开始,已经有澳大利亚、英国、文莱等国的多家航司,陆续宣布停飞北京、上海等城市航班。

另外一些国家的航司,比如德国和法国,目前处于观望状态,也有可能说停就停。

再加上还有一些国家直飞中国的航线,例如墨西哥航空公司,自口罩暂停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有点反常?

对航空公司来说,现在明明是恢复和扩大运力,弥补口罩损失的好时机,而中国又是那么大的一个市场,兵家必争之地,

怎么就一个个都退出去了?


8月8日,英国最大的航空公司“英国航空”(British Airways)宣布从10月26日起暂停伦敦往返北京的航线,停飞至少一年时间,持续到2025年11月。

这之后会不会复航?到时重新评估再定。


因为口罩的缘故,英国航空伦敦-北京航线中断了三年,直到2023年6月才恢复,当时英国航空称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航线之一”

可仅仅过去一年多时间,这条航线却再度停飞。

英国航空伦敦-北京航线开通于1980年,至今已有44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在民航领域的一个历史见证。

如今两度停飞,令人唏嘘。

无独有偶,英国第二大航空公司“维珍大西洋航空”(Virgin Atlantic Airways)7月在其官网宣布:

从10月26日起,停运伦敦-上海航线。

英国航空好歹是“暂停”,以后还有复航的可能,而维珍航空停运则是“无限期”......

伦敦-上海航线是维珍航空在中国唯一的一条客运航线,口罩期间也一度停飞,2023年5月才刚刚复航,至今同样只有一年多时间。

2022年,维珍航空还宣布永久停止伦敦-香港航线,并关闭在香港的办公室,结束在香港近30年的运营。

退出中国市场的态度,比英国航空更决绝。

此外,澳大利亚航空宣布从7月28日起停飞悉尼-上海航线,9个月前,这条航线才刚恢复运行。

还有东南亚国家文莱,文莱皇家航空(Royal Brunei Airlines),也将从10月27日起暂停每周两次直飞北京的航班。

无论大国、小国的航司,步调一致,都走了。


为什么要停飞?

最大的原因就是:客源不足,没钱赚!

英国航空、维珍航空、澳大利亚航空都明确表示,来自中国的旅行需求复苏缓慢,不及预期。

联想到最近国内传出不少上交护照的消息,有银行的、医院的、大学的...... 不知道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

管制加强了,再加上口袋里也没什么钱,很多人就不愿意出去了。世界那么大,心有余但力不足......

作为应对,外国航司只能停飞中国航线,把运力重新分配给其他上座率更高的地区,比如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等。

外资的嗅觉是敏锐的。

还有一些航空公司,虽然没有停飞中国航线,但悄悄更换了更小的机型。

比如阿联酋航空(Emirates)在北京和上海的航线,全面停用空客A380,改为波音777-300ER,飞机体型明显小了一圈。

没啥人,要A380那么大的飞机干嘛!心疼空客三秒钟......

阿联酋航空A380机型


对欧洲的航空公司来说,停飞中国航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俄罗斯!

从2022年2月开始,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俄罗斯对欧盟、英国、美国、加拿大等36个国家和地区关闭领空。

结果就是,欧洲的航空公司飞中国,不得不绕道,导致飞行时间变长,燃油成本大增。

比如说,从伦敦希思罗机场飞北京大兴机场,航线绕道后,外航飞机只能穿越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高加索地区,飞行时间约为11小时30分钟。

但因为中国和俄罗斯的那点特殊关系,中国的航空公司不用绕道,可以照常飞越俄罗斯领空,从北京到伦敦,飞行时间可以缩短两小时。

时间和燃油成本的优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这让外国航司怎么和中国航司竞争?

除此之外,飞行时间增加后,为了不违反法律对劳动时长的规定,外国航司不得不增加机长和机组人员的数量进行轮班。比如英国航空、维珍航空的中英航线,机长的数量就从之前的3名增加到4名。

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外国航司的人力成本。

根据业内估算,北京-伦敦航线,外国航司的成本七七八八加起来,总体要比中国航司高出25%~30%左右。

绕飞俄罗斯领空带来的成本上升,是欧洲航司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德国的汉莎航空就曾抗议:“中国航空公司能飞越俄罗斯领空,这削减了汉莎航空的收益。”

还有法国航空、荷兰皇家航空等等,绕飞再这么持续下去,也有可能撑不住......

甚至,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航班数量能不能恢复到从前,能否飞越俄罗斯领空,也成了一大症结。


与外航停飞中国航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航空公司正在积极开通国际航线——

仅澳大利亚这一个国家,

2024年6月,首都航空开通杭州直飞墨尔本的航线,每周3班;

同月,东方航空开通南京和墨尔本之间的直飞航线,同样每周3班;

南方航空宣布将于2024年11月重启广州至珀斯的直飞航线;

国泰航空和南方航空还计划在今年夏季恢复阿德莱德的航班服务......

本来客源就不足,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还在疯狂加码,这又对外国航司形成了进一步的挤出效应。

此消彼长,结果就是中外航司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国内航司执飞到欧洲的国际航班市场份额超过70%,国外航司只占不到三成。而在口罩之前,两者的差距并没有这么大,中方占到52.7%,外航占47.3%,差不多一半一半的样子。

国内航司面临着运力过剩的难题。

2023年,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仍未恢复到口罩前,但民航客机数量却仍在增加:2023年底达到4013架,比2019年底增加368架,增幅超过1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