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于:
de Soyres, Francois, Ece Fisgin, Alexandre Gaillard, Ana Maria Santacreu, and Henry Young (2025). "The Sectoral Evolution of China's Trade," FEDS Notes. Washington: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bruary 28, 2025, https://doi.org/10.17016/2380-7172.3713
首先,文章使用了两个指标来衡量贸易相关性,一个是传统的
Export Similarity Index (ESI)
,主要是衡量两个国家出口结构之间的相似程度。另外一个是新的
Exporter-Importer sectoral similarity index
,称为
Partner Similarity Index (PSI)
,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出口与另一个国家进口之间相似度,捕捉的是一个国家向所有贸易伙伴出口的商品与另一个国家从所有贸易伙伴进口的商品的匹配程度。
PSIAB
的增加表明国家
A
的出口篮子越来越符合国家
B
进口的行业构成。
数据使用的是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UN Comtrade
)
2010-2023
年的
3
位数
Harmonized System (HS)
行业级贸易数据。
文章首先评估中国的发展与出口相似性增加与发达经济体(
AEs
)的关系程度。在图
1
的左侧面板中,绘制了中国与选定发达经济体之间的
ESI
演变。在右侧面板中,将
2010
年至
2023
年间的总增长分解为各行业的贡献。
Figure 1. Evolution of Export Similarity Index between China and selected Aes
在此期间,中国与欧元区出口的相似性增长最多,增长了
10%
。从部门贡献来看,增长主要是由
SITC
板块
7
(机械和运输设备)驱动的,这明显反映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增长。事实上,
SITC
板块
78
(包括零部件和附件的道路车辆)在中国总出口中的份额从
2013
年的
2.9%
显著增长到
2023
年的
5.9%
。在同一时期,欧元区汽车出口份额略有下降,从
2013
年的
14%
下降到
2023
年的
13.5%
。
中国和日本的出口相似度增长略低于欧元区,期间增长了约
6
个百分点。从美国看,
ESI
在
2010
年至
2022
年期间基本持平,然后在
2023
年增长了
4%
。
转向
PSI
指标,文章首先考察了
发达经济体
AE
的出口与中国的进口之间的相似性随时间的变化。在图
2
的左侧面板中,揭示了
AE
之间的显著差异。首先看欧元区、日本和英国,这些
AE
的出口与中国的进口之间的相似性显著下降。如图
2
的右侧面板所示,欧元区出口与中国进口之间的部门错配增加主要是由
SITC-7
部门(机械和运输设备)驱动的,这反映了中国在汽车行业越来越自给自足,该行业的进口减少。事实上,尽管部门
78
(道路车辆,包括零部件和附件)在
2013
年至
2017
年期间占中国进口的约
4.5%
,但在随后的年份中持续下降,到
2023
年仅占中国进口的
2.7%
。
Figure 2. Evolution of Partner Similarity Index between AE's exports and China's imports
然而,自
2010
年以来,美国出口与中国进口在行业间的相似性基本保持平稳,这源于相互抵消的力量。一方面,中国在第
7
行业(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口份额下降导致美国出口与中国进口之间的相似性下降。另一方面,这种不断增长的不匹配通过中国能源商品进口份额的增加得到补偿,进而导致美国出口与中国进口之间的相似性增加。
最后,通过观察反向贸易流动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测算。在图
3
的左侧面板中,突出了中国出口板块与所有
AE
进口板块之间相似性的显著增加。如右侧面板所示,板块相似性的激增主要归因于第
7
板块(机械和运输设备),随着中国在该板块出口份额的逐渐增加,而
AE
保持较高的进口份额。
Figure 3. Evolution of Partner Similarity Index between China's exports and AE's imports
中国出口构成的变化可能对理解国际经济溢出效应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的出口与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越来越相似,第三方市场的竞争程度加剧。这可能导致潜在的市场取代,因为传统出口商可能在中国成为强劲竞争者的行业(如汽车、高科技产品或绿色技术)中失去市场份额。此外,竞争加剧也可能对价格造成压力,因为中国公司可能会压低价格,从而影响来自发达经济体公司的利润率。
出口构成的相似性可能反映了中国价值链的提升—从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转向更先进的技术驱动产品。鉴于某些行业的持续紧张局势,出口特征的趋同以及中国出口供应与先进经济体进口需求之间的行业相似性增加,可能加剧贸易紧张,因为各国可能采取保护性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