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Hannah Reding
on
Unsplash
图片是从Unsplash找来的可以免费使用的,很好找,似乎每个人去法国都会拍一张巴黎圣母院。
其实是昨天一早我起来刷Youtube的时候,就看到Youtube有一些直播的新闻在提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我其实对新闻都是无感的,稍微看了一眼就关掉了,该干啥就干啥。
不过毫无意外的,慢慢的,等我开始做事情的时候,这已经变成微博最热门的话题。无数人开始介绍巴黎圣母院的历史,表示惋惜,当然也有人说烧了就烧了,反正可以重建。这次巴黎圣母院烧掉的看着很吓人,但是确实不是主体建筑,是木制的顶子,如果不是我前两天偶尔查另外一件事情,我也会以为大教堂的顶子之类的也是石头做的。但是这并不稀奇,我之前看到的俄罗斯的洋葱头顶,也有木制的。
圣母院这种主体是石头的,只有一些尖顶采用木头的建筑物,其实很难被火灾彻底摧毁。这当然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当然,你总是很快就会看到一些人表示幸灾乐祸,甚至说这就是圆明园的报应。这当然是一种义和团式的心态。
为啥?首先,我国目前跟法国是友好的国家,我们的主席刚刚访问了法国,还签订了一堆协议。而英法联军是1860年火烧的圆明园,那已经是159年前的事情了。这中间中国和法国发生过很多历史的纠缠,甚至还有过单独的战争(1883年),但是现状是我们和法国和全世界其他的国家都是和平共处的。我们当然要记住当年英法联军,英国,法国,八国联军,等等力量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形式对中国进行了侵略。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那些战争早已经结束。现在是友好的国家,那么我们之间是应该相互抱有善意的关怀的。
其次,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历史文化建筑,已经不仅仅是法国的财产了。它也是全人类的财产了。我们作为一个整体,虽然不能去拥有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作为人类这一个整体,人类文明中创造的的每一个历史的文化的遗产,都是全人类共享的财产,我们去旅游的时候,可以自由的参观,去凭吊,去感叹人类曾经做出的伟大的事业。这当然不是革命小粉红想象的,我们只遗憾巴黎圣母院遭受劫难。我们也遗憾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我们也遗憾我国一些文物部门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还有各种拆迁改建带来的莫名其妙批准的对古建的拆除,还有文革破四旧摧毁的文物,等等。所有的遗迹、文物都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产,被毁灭了都很可惜。
就拿巴米扬大佛来说,说起来感觉跟中国人关系不大吧,被塔利班炸之前,大多数国人听都没听过,包括我。但是被塔利班炸掉以后,名声大噪,我们也才知道这世界曾经存在过这么伟大的奇迹。不过《侣行》节目2015年曾经在原地用光影复活过一次巴米扬大佛。
而更深的渊源其实不止如此,唐僧西游的时候其实经过过那里还留下了记载。
中国佛教僧人玄奘在约630年时曾经过巴米扬,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形容当地(书中称为梵衍那国都城)是一个兴盛的佛教中心,“伽蓝(佛寺)数十所,僧徒数千人”。书中记载“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指的是西大佛,而它的东面有“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指的是东大佛。
而唐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之详细,现代的一些考古也参考了他的记载,据他的记载有一尊卧佛,非常巨大,有300米长,在附近的挖掘没有找到这尊卧佛,但是找到了一个19米的卧佛。现在考古学界可能还在讨论和做更多的挖掘。而且现在反过来,现在巴米扬大佛的遗迹,那烂陀寺的遗址也可以证明当年唐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准确和详实。
再其次,历史其实是复杂的。我这些年特别喜欢看历史的原因在于,历史有很多细节。虽然我们的教科书和一些简明的历史读物隐藏和忽略了一些细节,但是历史本身的价值其实是在细节里面。巴黎圣母院确实跟圆明园有着关联。但是,可能并不是很多爱国小将想象的那样。
回到历史去看,你会发现英法联军烧抢圆明园的时候,中国有带路党,有看客,有人叫好,痛心疾首的人并不多。那时候文明程度低,而且圆明园那时候是皇家私家园林,跟老百姓其实没啥大关系。说起来,那时候老百姓幸灾乐祸的可能更多,跟现在那些幸灾乐祸巴黎圣母院的也许心态也差不多太多。那时候,那是皇家私家园林,老百姓别说进去了,连路过的时候,远远的看一眼也许都会被看守的兵丁责骂。老百姓也不会理解,那里面出来寻欢作乐的皇帝,宫女嫔妃,太监看守,里面还有什么。那时候的老百姓应该也没有当下的文化遗存,文物的观念,大概就想着里面有好吃好喝和金银财宝吧。
现在我们看到的圆明园最常见的照片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有些人以为圆明园只有西式建筑,其实圆明园是中西结合的,中式建筑西式建筑都有。
比如这是圆明园的濂溪乐处,这是以前的宫廷画家画的圆明园的画的一个局部。
倒是被烧后,其实一些石头为主的建筑的主体结构损坏倒是不多,或者说,遗址尚在。1873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13年左右),一个名叫Ernst Ohlmer的德国人,拍了很多圆明园的照片,让我们可以窥见历史。他有个中文名字叫阿理文,是德国籍中国海关官员、胶海关首任税务司。
我们可以看一些比较
这是大水法的画像
这是1873年的照片
这是现代的照片
图画的
海晏堂
1873年的
海晏堂
现在的
海晏堂
图画中的谐奇趣
1873年的谐奇趣
现在的谐奇趣
那么圆明园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呢?首先英法联军烧过以后,清皇室是整修过的,所以1873年的时候Ernst Ohlmer去拍照的时候,虽然是一片荒原景象,但是建筑大多都在。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圆明园被附近清军溃兵和匪民的劫掠,残存建筑大部分被毁。
清朝灭亡后,因为圆明园遗址无人看护,石料被各种偷走,也有人搬进圆明园居住带来进一步的破坏。
解放后,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余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文革你可以想象自然又是一场劫难。
1976年11月17日,海淀区设立了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遗址才真的开始有人保护。
英法联军为啥要抢烧圆明园呢?如果仅仅为了劫掠,当时他们也有能力去抢烧故宫,里面的好东西不比圆明园多么?
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39人,加以虐待,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国谈判全权代表第八代额尔金伯爵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教训咸丰帝。
网上有一系列文章说龚自珍的儿子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带路党。这个其实源自清末的一本小说《孽海花》,这是书里面龚自珍的儿子的一段话
我老子看了,连夜动身回南。过了几年,倒也平安无事,戒备之心渐渐忘了。不料那年行至丹阳,在县衙里遇见了一个宗人府的同事,便是他当日的赌友。那人投他所好,和他摇了两夜的摊。一夜回来,觉得不适,忽想起才喝的酒味非常刺鼻,道声“不好”,知道中了毒。临死,把这事详细地告诉了我,嘱我报仇。他平常虽然待我不好,到底是我父亲,我从此就和满人结了不共戴天的深仇。庚申之变,我辅佐威妥玛,原想推翻满清,手刃明善的儿孙。虽然不能全达目的,烧了圆明园,也算尽了我做儿的一点责任。人家说我汉奸也好,说我排满也好,由他们去吧!
大概意思是说,龚自珍的儿子龚橙认为龚自珍是死于宗人府(清朝管宗室事务的部门)的同事的毒杀,所以龚橙给英法联军带路烧了圆明园。网上几乎所有的这类观点最早的来源都是这本小说。在近代,有一些大家认为这是真的,有些认为纯粹是小说的编造。没有任何史料佐证,我倾向于可能是小说家编造而已。因为这个事情在当时如果确实有,清室应该不会不处理龚橙,应该会有一些史料留存。
我们再翻过来说雨果,雨果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但是他严厉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做法。
1861年,他
在
给他的朋友、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严厉地谴责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
他首先称赞了圆明园
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圆明园。
奠定艺术的基础的是这样两种因素,即产生出欧洲艺术的理性与产生出东方艺术的想象。
在以想象为主的艺术里,圆明园就相当于以理性为主的艺术中的帕特农神殿。
部分省略……
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指令那些具有跟诗人一般想象能力的建筑师,把《一干零一夜》中的一千零一个梦表现出来;您也尽可以去想象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朱镂和孔雀。
总之一句话——您尽可以凭人类所具有的无限丰富和无可比拟的想象力,把它想象为是一座庙堂,一座宫殿——这样,这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