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寒假即将到来,作为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假期。
寒假复习可谓是高考复习的分水岭,是去北大还是北大青鸟就看寒假复习的成果。
今天,小猿姐姐特意邀请了猿辅导的老师来为大家传授一些复习技能,助你们逆袭一臂之力。
历史 · 李美伊老师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教育专业,省级重点高中历史老师。授课风格诙谐幽默,善于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点生动化,将琐碎的历史时间点系统化。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些寒假历史科目复习的规划与方法。
第一,突出主干。
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这点对于基础薄弱想快速提分的同学尤其重要。
可以利用教材目录,形成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到滴水不漏。
复习时还要注意专题复习与通史复习相结合,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打破课本目录原有的知识体系,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梳理,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甚至是中外知识进行重组。
具体来说历史主干知识有:
中国古代史: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古代农业、商业发展及政策变化;儒家思想的演变及时代特征。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世界近代史:欧美主要国家民主制度得确立发展及其各自特点、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
中国近代史:近代化过程及其作用和影响、各阶段主流思想的演变、抗日战争全视角的认识。
世界现代史: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苏联(俄)政治经济特点。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等内容。
第二,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的目的在于查缺补漏,找一些平时没有注意的盲点、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
除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逐一落实隐性知识点,不放过地图、插图、注释、诗词,引言、典故等包含的隐藏知识点。
夯实基础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少而精的练习巩固复习,保持良好的解题状态。
翻阅以前的错题也很重要,对错题进行反思,加深理解。
在习题问题上,不是刷题越多就越有效,一定要做一道会一道,高效学习。
第三,强化技巧。
首先要强化审题技巧,要根据不同的题型认真审读材料及题目设问要求。
比如审清题目限定的时空,答题要求等。
其次要注意答题关键词,他们是答题的切入点和评卷的给分点。
很多同学答题时喜欢写一堆,车轱辘话来回说,不仅不能获取高分,还会给阅卷人留下条理不清的坏印象。
最后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恰当的运用历史学科术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达是获取高分的关键。
历史学科术语的积累可以通过背诵教材主干知识来积累。
从近几年历史学科反馈的评卷结果看,考生在答卷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基本概念、基本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能力;
二不会审题,阅读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欠缺。
不会分析试题的成分,不能紧扣题目关键字,严格按题目要求作答,答案与题目不符;
三答题不规范,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四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
五表述不准,段落不分,详略不当,滥用观点和史实堆砌,不擅于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有针对性的规范做题,训练答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同学们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注意“三忌”、“四化”。
“三忌”
一忌照抄材料,生搬教材;
二忌不科学运用学科术语,土话方言连篇,乱写乱改;
三忌偏离材料,任意发挥。
“四化”是根据高考评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原则,作答时要做到
“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和“规范化”力求做到条理清楚,表述准确。
做到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序号排列整齐,层次清晰,书写整洁。
政治 · 苏格老师
拥有11年教龄,省师范高中实验班政治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名教师。
目前,高三第一轮复习已经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寒假过后,二轮复习即将开始。
就复习课而言,无论是一轮复习还是二轮、三轮复习,其目的都是编制一张知识网络,渔民有了网才能捕到鱼,高考有了“网”才能得到分。
因此,无论复习进行到了哪一个阶段,我们都必须明确知识的重要性,都必须以构建知识网络为复习的首要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在复习的过程中编织知识网呢?
方法是立足“三观”,构建知识网络,也就是通过微观梳理、中观建构和宏观整合,进一步夯实知识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一、微观梳理: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好每一个考点的复习,这是编织知识网络的基础。
1.按照考纲,坚持全面覆盖原则,做好“知识清单”。
很多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喜欢依据知识本身的重要性来区别对待,实际上这对知识的梳理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考纲上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都有可能出现在试卷中变成考题。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不仅要重点复习主干知识,也要兼顾非主干知识。
在一轮复习的收尾阶段,我们必须做一个知识的清单,准确的诊断自己的复习效果,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漏洞,补差补缺。
这个知识的清单,简单的说就是对照考纲,核实每一个考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默写的方式进行。
2.要整理易混概念和原理,以“易混易错总结”的形式形成政治学科的“错题集”。
知识网是由一系列概念和原理交织而成的,因而织网最基础的事情就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高考命题者往往以易混概念和原理为考查对象,所以区分易混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否则,所学知识就不是“网”而是一团乱麻,答题就会“雾里看花”。
例如,对于《经济生活》中的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GDP与GNP、CPI;
《生活与哲学》中的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与主观能动性;《政治生活》中的政治领导与思想领导,民主执政与科学执政;
《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作用,大众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易混概念和原理。
应采用比较法,切实弄清其区别和联系,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也要善于区别,并集中整理到专门的笔记本中,政治的“错题集”无需耗费时间抄写大量无用的题目,只需要整合这些易错知识点,就可以事半功倍。
二、中观建构:复习课中要把握单元知识,绘制知识体系图。
知识体系图能将基本概念、原理及其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来。
如《经济生活》可分别以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为单元绘制;
《生活与哲学》可分别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价值观为单元绘制;
《政治生活》可分别以我国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政策、对外政策为单元绘制;
《文化生活》可分别以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为单元绘制。
明确各单元的知识,在运用知识时能避免张冠李戴。
在本次政治学科的寒假尖子班中,我们就针对《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课程进行了逻辑建构,在提高班中也有知识体系总结。
三、宏观整合:政治复习到了二轮阶段必须以模块为单位,构建全书体系,形成学科思想和科学方法。
1.贯通各课知识,宏观把握教材
①主线贯通法
例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来贯通经济生活;
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从我国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对外政策来贯通政治生活;
以世界观或方法论为主线,贯通生活与哲学。
②核心概念贯通法
例如,政治生活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生发出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国家政策等分支概念,然后围绕上述分支继续展开。
③数字贯通法
例如经济生活:一个核心问题―――市场,两种调节机制――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三种发展动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五个要素――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构成、市场法规和宏观调控。
2.绘制知识模块图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是四个模块,这四个知识模块加起来就成为政治学科知识网。
绘制知识模块图有益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把书读“薄”,在面对新问题时能正确、全面地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
3.形成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适当拓展和深化教材知识
例如,对于企业的经营,教材中所列举的观点非常有限,但是高考试题却往往考查的较为具体和深入,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对材料的具体分析来回答,这也是高考试题对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考生在整合知识时,要多在怎么办上下工夫。
例如,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回答这一竟是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创造或改变条件,以趋利避害;
要提高预见性等。
4.知识重组,编织专题知识网络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高考命题的原则,也是考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
第二轮一般以专题复习为主,这实际上是“学科内综合”,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是以某一社会热点为切入点,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侧面,着重从为什么和怎么办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串成专题知识网络。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高考无小事,但也无难事,只要能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依据教材,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络,高考本也是小“事”。
地理 · 郭慧雯老师
重点高中学科带头人,拥有7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备课认真,对学生非常负责。
一、综合分析问题
高考题综合性很强,不会仅考察单一知识点,往往要用到多方面知识综合分析问题。
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要素、气候因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气候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表现、气候对人口分布与农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联想,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形成网络。
这样看似你做了一道题,但可能复习了有半本书呢!
在做相关专题的时候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每一道题如此,这就是所谓的精做试题呀~
其实学会思考并不难,难在你是不是能够坚持把做过的每一道题的知识点细心的总结出来,并且进行知识点的发散。
二、学会看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高考题往往以材料+图(表格)+问题的形式设置。
高考地理试题常见的图有日照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地质示意图、统计图表等。
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图表的判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你的地理成绩。
教你一个读图“三步曲”
一看地图名称,二看图例注记,三看图表内容。
对同类地图要总结出一些共性的方法、步骤、规律。
对各类不同形式的地图,要因“图”而异,掌握方式方法。
如区域图要建立立体经纬网络,注意图文结合记忆;日照图要形成立体动态的模型,建立空间思维;等值线图要注意把握数值的变化规律等。
三、两耳要闻天下事
以热点问题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创设试题是历年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
如: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地学新理论、新探索;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等,对这些问题都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看看这一问题能够联系到那些地理知识,注意以这些知识作为切入点,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热点问题,并非全部是当年发生的,许多热点问题可以是在较长时期内经久不衰的,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温室效应、沙尘暴等。
平时注意一下新闻热点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哦~
四、规范答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掌握牢基础知识是学好本学科的关键,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做题能力是高考制胜的法宝。
进入高三,尤其是下学期,周考、月考、联考等模拟考试不计其数。
对待考试做到以下几点:
1、在心态上认真对待考试。
虽然考试很多,但不应随意和轻视,也不用过分紧张。对于学生个人来说,专家出的题再好也没有自己做错的题有价值。
每次考试,不仅关注成绩,更要关注每次考试自己做错的题,自己不会的知识,自己在本次考试失误的地方,及时整理错题,攻克错题,总结经验,高考便少了些失误和失常现象。
2、通过考试,学会知识迁移。
高考题不会出现原题,而是有七十二般变化。
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对平时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完善基础知识基础上,通过做题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总结答题规律,做一个题达到会一类型题的目的。
所以平时学习,固然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知识要学会吃透,宜稳扎稳打,沉住气。
3、规范地理术语,语言简洁准确。
在答题过程中,能够用地理术语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分析,学会用科学、准确、简练的文字来表达结论,尽可能采用地理术语、地理名词、科学名词,知识源于课本又必须高于课本。
在语言叙述上要注意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同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做到“四化”,即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结构层次化、表述规范化。
老师们已经将方法教给你了,接下来就看你自己的咯~
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寒假过后的华丽转身~biu~
如果你还想近距离和腻害的老师们接触,让老师带你细细的梳理文综的知识网络,助你一臂之力的话~
戳原文链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