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科学
《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www.huanqiukexue.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网  ·  “入学3个月后,我发现导师学术不端” ·  5 小时前  
环球科学  ·  美国退出后,世卫组织该怎么办? ·  昨天  
宇宙解码  ·  隐藏的现实:多重宇宙的可能性多达九种 ·  2 天前  
科学网  ·  吉林大学领导班子调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科学

微塑料可造成大脑血管“连环堵塞”,导致小鼠记忆变差、运动更慢 | 环球科学要闻

环球科学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12 12:13

正文

将环球科学 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海外学界 ·
美法官暂停全美范围内的NIH经费削减举措

据STAT news消息,美国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法官下令 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大幅削减间接经费的举措

此前,在当地时间2月7日, NIH突然宣布大幅削减全美高校所获国家资助的间接经费比例,上限不得超过15%,3日后(2月10日)生效 。当地时间 2 月 10 日, 美国 22 个州的总检察长联合起诉了特朗普政府 ,称其与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和NIH大幅削减间接经费的举措多方面违反了《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当日晚些时候,公立、私立大学和医院代表提起了另外两起诉讼,试图阻止 NIH 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针对这几起诉讼,当地时间 2 月 10 日晚,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的一名法官 在数小时内发布了两份限制令,阻止NIH的经费削减措施在这22个州生效

此外,据STAT news消息,当地时间2月11日,美国华盛顿地区一名联邦法官也批准了一项临时限制令,要求政府机构 恢复因特朗普一项行政令而被下线的健康相关网页和数据集 ,并确认恢复其他同样“未经充分通知或合理解释”而被撤下的内容。(公众号“环球科学科研圈”, New York Times ,STAT news, Science news)


· 健康 ·

微塑料会堵塞小鼠大脑血管,导致小鼠出现神经系统异常


图片来源:Unsplash


最近在一项发表于 《科学·进展》 Science Advances )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实时成像追踪了微塑料在脑血管中的移动和积累过程。为了实时追踪小鼠大脑中的微塑料,研究人员给它们提供被带有荧光物质的聚苯乙烯(广泛使用的塑料材料,常见于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食品容器和玩具等日常用品中)污染了的水。然后,他们使用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看到,荧光物质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开始出现在小鼠大脑中。


他们发现,如果血管内有一块微塑料卡住,其他微塑料就会堆积在它后面,就像“车祸”一样。而且塑料碎片越大,越容易卡住。这表明,随着微塑料在小鼠大脑中移动, 它们很可能会堵塞血管,造成类似血栓的情况,破坏大脑功能 。结果也证明,那些暴露于微塑料的小鼠比未暴露的移动更慢,并且在衡量记忆功能的迷宫测试中表现不佳,很可能是因为大脑受到了影响。不过,研究人员强调,目前尚不清楚微塑料是否会对人脑造成类似的影响,因为人的血管不像小鼠那么小,血容量也更多,且血流速度更快一些。( The Guardian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峰会召开,英美拒绝签署国际人工智能宣言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2月11日,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闭幕。与会的数十个国家(包括法国、中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在峰会结束之际共同发布《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 该声明承诺以“开放”、“包容”、“透明”、“合乎伦理”、“安全”和“可信”的方式发展人工智能,并呼吁加强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 。但英国和美国拒绝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峰会上签署相关声明。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英国政府表示, 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全球治理”的担忧,他们无法签署该声明 。另外,按照美国副总统的说法,对人工智能的过度监管可能会“扼杀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变革性行业”,现在的政策应该把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放在首位,而不是安全问题。然而,英国此前一直是人工智能安全理念的倡导者,于2023年11月举办了全球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


本次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由法国倡议召开,于当地时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开幕。 目前印度有意继续承办该峰会,瑞士也有意在明年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的峰会。 (中国新闻网、BBC)



· 神经科学 ·

这个家族遗传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一名男性成员如何成为例外


在哥伦比亚,有一个著名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1000多人在40岁就出现了轻度认知障碍,绝大多数在50岁左右确诊阿尔茨海默病。这也是目前全球已知最大的因遗传而患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家族。然而,该家族中的一位男子却是个例外,他目前已经70多岁,但还没有出现任何认知衰退的表现。最近,一项发表于 《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 )的研究发布了这位男子能够“幸存”的可能基因机制。

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这个家族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史与一个名为 PSEN2 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关,这个突变会导致大脑产生容易聚集成淀粉样斑块的蛋白。这项研究中的男性同样携带该突变,并且大脑中存在大量淀粉样蛋白,但研究发现,该男子大脑中的tau蛋白水平较低,并且tau蛋白仅存在于大脑中与视觉相关的区域。进一步研究显示,这名男子拥有9种与其他患病亲属不同的九种突变,其中6种此前从未与阿尔茨海默病联系到一起,但它们与神经炎症和蛋白质折叠等过程有关。研究者怀疑, 是基因突变结合环境因素,导致了这位男子的“幸运” 。与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比,该男子的大脑炎症程度较轻,这说明他的免疫系统可能对淀粉样斑块反应不剧烈。( Nature news)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