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指的申论教室
原创公务员考试申论经验分享。《中指看报》《指点申论》连载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我国影史首部百亿元票房影片诞生 ·  昨天  
侠客岛  ·  发奖的消息,相信你不会错过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指的申论教室

20220705中指看报:汇聚绿色低碳的全民力量(新论)

中指的申论教室  · 公众号  · 政治  · 2022-07-05 08:30

正文

中指提示:1、主题上,“双碳”是很多同学想让我分享的内容,但此内容较为专业、具体,在申论考试中并不太好出题(面试这种小切口、具体化的考察,倒是很好出题),如果出题的话,也会避开专业性,考察对双碳的认知和面上的政策,也会避开具体化,在考察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大领域时涉及到双碳。2、内容上,本篇文章聚焦“双碳”中的群众主体,一方面可以让我们以普通人的视角认知双碳是什么,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双碳主题下的“民众”分论点内容积累。

汇聚绿色低碳的全民力量(新论)

杰《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9日  第 07 版)

在浙江余姚,志愿者通过课堂讲解、长卷绘画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在广东深圳宝安区,生态游学、“邮包伴侣”等活动精彩纷呈,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不久前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大正能量。 (学习文章开头举例方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内在要求 ,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 重大战略决策 。”实现“双碳”目标,是 一场硬仗 ,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 一场大考 。要深刻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必须坚持“全 国一盘棋 ”, 既需要 企业建立“碳账本”, 也需要 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积极行动,汇聚起实现“双碳”目标的磅礴力量。 (1、了解双碳工作重要性,掌握理论性、权威性表述。2、这段思路较为简介,重要性+紧迫性+具体要求引题到公众)

推动公众更好参与“双碳”工作,有必要对当前公众的碳认知和碳足迹进行描摹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于2021年对全国不同地区1434名城乡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85.9%的受访者认为全球变暖问题对于人类的危害“非常大”或“比较大”,超九成受访者表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愿意采取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用电用气用热用水、购买使用绿色低碳产品等行动,这 表明公众对气候变化危害有较强烈感知,并对节能降碳表现出较高参与意愿。碳足迹是量化碳排放的有效工具 ,碳的耗用量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方面的调查显示,居民个人碳足迹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共同居住的人数等有一定关联。同时,居民消费也有着巨大的降碳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1、了解现实数据信息,明白公众对双碳的认知和态度。2、了解专业名词“碳足迹”的意思)

激励公众更好参与“双碳”工作,需要加强政策引导 。在上述调查中,公众表现出对参与“双碳”工作的极大热情,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对地方出台的节能降碳政策不熟悉、不了解。这就需要有关部门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工作,让政策与群众生活贴得更近。 比如在促进绿色产品供给和消费方面,可以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 鼓励市场主体增加绿色低碳家居产品供给 ,引导消费者选购低碳建材、环保家具、节能家电等;在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方面, 可以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 进一步完善 行人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 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为公众低碳出行提供助力。 (了解面向公众生活的政策主要涉及的方面,是面试答题中很好的拓展方向)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越来越强,进一步减少个人碳足迹,也需要掌握一定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