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题前,先放几张从一些论坛上搜集的片子。
鸟,可以清晰数毛,捕捉的动态还兼构图之美,有画面感。
但遗憾的是,这些片子都来自棚拍,拍囚禁之鸟的“作品”。
所谓棚拍,就是在囚禁着很多鸟的棚里拍摄。都在棚中,人和鸟隔着一道隔离伪装网。
很多鸟棚是由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改造扩建而成。在大棚内有人工造景,如花草和树木,甚至是水塘。
鸟棚的经营者从鸟贩子那儿购买数十种野鸟,数量有上百只,放在棚里。然后,在树枝或花上放面包虫诱鸟来吃。
拍鸟人一般不进入鸟棚内,坐在棚外,通过孔洞把镜头伸进棚内拍摄。
近年来,棚拍愈演愈烈,从远到哈尔滨,再到辽宁以及京津冀地区、山东济南和东营、江西等地(不一一列举),全国都有。
本是自由飞翔的鸟儿,被关在鸟棚里。野鸟,本身很难驯服,棚内鸟密度又大,多数鸟儿不能适应环境,很容易死亡。而鸟棚经营者为保证拍鸟人一年四季都能拍,推出新种不断,往往是死了一批就换新的,源源不断。
你情我愿
鸟儿成了摇钱树
棚拍之所以愈演愈烈,首先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
一些拍鸟人推崇“近是硬道理”,不但追求鸟片数毛版,还要追求所谓艺术照。但是,拍鸟费用高,无论是置办价格不菲的长焦大炮,还要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游走。还要有时间以及好体力。毕竟,在野外背着几十斤重的器材,那可不是浪漫的事,既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忍受风吹日晒雨淋,还得扛住蚊虫叮咬。
有需求就有满足需求的供方,吸毒,法令严禁,总有卖方铤而走险。
为了让拍摄者舒服,很多鸟棚提供住宿和餐饮一条龙服务,甚至拍摄间还有空调。当然,要收钱的了。
棚拍,可以不用昂贵的长焦大炮就能拍摄到数毛版的“艺术照”。他们把这些照片放在网站论坛上,或者是朋友圈得瑟一下,就能轻易获得所谓“精彩大片”之类的赞誉,大大刷了存在感,满足了鼓胀的虚荣心。
尽管,参与棚拍的一些人也知道,在鸟棚里拍鸟不是爱鸟行为,拍出的画面再美也不好,只是自我娱乐,却还振振有词到,“棚拍可以尽可能地缩短人与鸟的安全距离。动物园里的鸟是人工喂养供人观赏的,而棚拍的鸟也是人工喂养供大家近距离拍摄的。为什么棚拍不能合理化存在?”
对于困在鸟棚的野鸟经历了怎样的生死之旅被贩卖到棚里,以及鸟儿未来的死活,他们是不关心的。
迎合这些人的需求的棚涌现,吸引了很多人加入棚拍大军,钞票来得快,更刺激了棚拍经营者的欲望。
岂止是危害野鸟
很多拍鸟人都知道,在鸟市上每见到一只活鸟,在前面捕捉、运输、暂养过程中就伴随有20多只死亡。
以“北京韩村河生态观光园”为例,那里鸟棚饲养着100多种鸟类,每种鸟按照最低三只来考虑,至少在前面的捕捉,运输,贩卖过程中有6000只鸟死亡。
网友一轮红日指出,棚拍违背了自然规律,与“美”大相径庭;严重干预野鸟自然生存规律,十分残酷;棚拍,滋长危害鸟类生存的功利行为,给野鸟带来不可估量的生存隐患。
据了解,一些鸟还互相竞争,在当地罕见鸟种上下了一番功夫,有的盯上本地稀有鸟种,有的瞄上本地迁徙稀有鸟种。即使是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也出现在鸟棚中。更有甚者,竟然很多跨区域的鸟种出现。
例如在黑龙江,距离哈尔滨大约20公里远一处名为阿城民和村的鸟棚,竟有长尾阔嘴鸟。位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也是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它只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不是东北地区的鸟种,它是怎么来的?难道是它自己迁徙落在哈尔滨不成?
有参与棚拍的人会说,不论什么鸟,在拍摄一段时间后,鸟棚经营者会让它们重获自由。怎么个获自由法?有人说放了啊。就算是放飞,由于时间不当,放飞地又非是适合鸟儿生存的环境,放飞到野外的结局也是死亡。
对此,中国野保人士、鸟类摄影师周海翔指出,棚拍很多鸟种绝大部分是非人工繁育种,与《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相违背。
很多鸟棚散养着白腰鹊鸲、丝光椋鸟、红耳鹎、朱雀、太平鸟、小太平鸟、相思鸟、杂色山雀、白领凤鹛、棕腹仙鹟、黄雀、金翅雀、白眉朱雀等,均不在国家可人工繁殖驯养的种类中,都不在2003年8月发布的《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
饲养野生动物,还必须有合规的卫生防疫措施。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七条就明确规定,人工捕获的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野生动物,应当报经捕获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饲养、经营和运输。
第七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
投机取巧的拍鸟人是因也是果
是害鸟帮凶
棚拍,在欲望膨胀、毫无节制的人群推动下,已经快速成规模化,组织化,形成罪恶的产业链。
网友nextiva认为,在谴责那些棚主无视鸟类的生命、以此作为赚钱的手段的同时,拍鸟人是不是该扪心自问。
鸟类摄影只有在自然状态下拍摄的鸟类的影像,才是真实的,自然美的,作品才有可能称得上是艺术的。野外拍摄,摄影师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精力消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张好的鸟片,都是大量心血铸就。
棚拍,是投机取巧,违背鸟类天性的伤害之拍,是哄骗自己,也哄骗看图的吃瓜群众。棚拍的每张鸟片都是罪证,是一个有正常思维的文明人该唾弃的。
鸟类摄影师亦诺认为,正常意义的近,可以说是硬道理。但为了这个所谓“硬道理”,有的不惜伤害鸟,这样的近就没有道理了!棚拍,是一种极端的近拍方法,这种近拍是畸形的,是违法的。拍摄者不参与,或举报棚拍,就是保护野生鸟类的实际行动。
▲所谓的摄影师张弛,在微博,博客,微信等平台大肆宣扬棚拍,炫耀其拍摄时的激动和“爱鸟珍惜鸟”的心路历程。
在微博炫耀,遭到网友唾骂:
网友抗议后,他说这是本地政府开的大棚。试问这是哪个政府开的害鸟大棚?站出来亮亮相!
如果他年纪在七老八十,我们原谅他是老糊涂了,晚节不保。看看他的有感而发吧:
“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有色彩,天空才有了律动,我们的生活才有希望!”噢!是大棚的棚顶有了律动吧?!病得不轻啊!
保护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棚拍,不只是投机取巧,是弄虚作假的作弊行为,更是伤害大量野鸟的行为。讴歌自己棚拍的各种感动,宣传棚拍的方便,就是助纣为虐。
囚禁着鸟儿,鸟儿在死亡线上挣扎,你却陶醉在拍摄囚徒的快感中,是正常人吗?
新闻:猛禽被拍鸟人驾车追逐 活活累死
你们某些拍鸟的真给摄影圈长脸,看看新闻里的标题“猛禽被拍鸟人驾车追逐 活活累死”,人家拍照是收钱,你们拍照是收命么!
不久前北京护鸟志愿者联盟发文表示,北京地区鸟类栖息地近年来已受到严重侵扰,觅食困难,加上人为破坏威胁,生存条件极为恶劣。最近一只大型猛禽死亡,竟是因为拍鸟人不断开车追逐而累死的!
“疯了,那些拍鸟的怪叔叔”,成都观鸟协会会长沈尤说。这何止是疯了,那些鵟、隼、鸮很多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妖妖零么?抓住他们!
被追逐之后,猛禽脱落的羽毛随处可见
那天北京有降雪,摄影师们分乘四五十辆越野车,专门来拍摄风雪中的猛禽。为获得各种姿态和角度的照片,他们不断抵近、追赶。最终那只雕鸮精疲力竭,再也飞不动了。
在不老屯带着“长枪短炮”驱车追逐猛禽的拍摄者很多
这种猛禽因为体型问题,飞行时需要很多能量。“要是一次飞翔之后,身体没有得到食物补充,下一次飞翔就更为费劲,要是连续被追逐七八次之后没有进食,有的鸟就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状况,可能就会受伤。”摄影师的举动让本来就没有食物的猛禽直接累死。
黑克在不老屯看到的驱车拍照的摄影师
《法制晚报》摄影记者黑克跟着护鸟志愿者到附近地区时,就发现了七八辆越野车在现场,车上的摄影师都配着迷彩装备,连打鸟用的长镜头也漆上了迷彩。志愿者指,他们并不会反对摄影师在猛禽的聚居地拍摄,但如果看到有不人道的拍摄方式,他们就会出言劝阻,不过每次都反被指是多管闲事,还说志愿者恶意抹黑拍鸟人。
某些败类你们还需要抹黑?
有些鸟不太会飞,可他们总有办法让鸟儿们飞起来。
他们用树枝驱赶,开车追逐,手脚并用的把那些大鸟吓飞。他们,只为拍到鸟儿在风雪中翱翔的英姿,却全然不顾无数的它们在朦胧的视线里或撞死,或因拼命飞翔体力透支而死。
珍稀鸟类总是在他们面前的水中捕食。
前一段时间有人发现摄影师把泡沫塞到鱼肚子里,让鱼可以一直浮在水面,以此吸引濒危的灰头渔鹰捕食。
这种灰头渔鹰野生的还有约12-18只,它们把泡沫吃进肚子里,结果可想而知。显然这种情况已经跨越了道德界限。
他们的画面总是那么唯美温馨。
比方说喂食画面,拍摄者把巢中的雏鸟抓出来,用细绳或者胶带把雏鸟固定在一个适合拍摄的枝头,等待鸟妈妈来喂食,然后摄影师再把这幅“温馨”画面拍下来。殊不知这些看似唯美、温馨的图片背后,隐藏着那么多的冰冷与残忍。
雏鸟的爪子被细线束缚在枝头。摄影者为照片起名“春的希望”
这样的幼鸟不可能出巢,鸟妈妈也不会在如此无遮无拦的环境下育雏
这种现象貌似国外也很普遍,
同样美丽的背后是那么的残忍~
画面看着很唯美,而且似曾相识,没错,两年前下边这张照片就火了一把:
国家地理官网截图:一只小青蛙在一片树叶下躲雨
此后几家良心媒体对这一类照片进行过吐槽,并揭示了其拍摄背后的黑暗面。这一类以青蛙、蜗牛、昆虫为主,非常拟人化的照片事实上都是摆拍,动物在拍摄过程中受到程度不同的虐待。
而这些照片主要出自几个印尼摄影师,他们拍摄了大量类似的照片。也因此诞生了一个词——“印尼摆拍摄影师”
下面我们来逐一拆穿“唯美”背后的“丑陋”:
印尼摄影师 Penkdix Palme 声称自己在后院里发现青蛙在叶子下躲雨近半小时,所以他“幸运地”拍下了这几张照片
两个疑点:
1. 对于青蛙来说,他们是需要湿润的,做出那样的姿势躲雨半小时显然不合逻辑。
2. 2013年博物杂志微博长文吐槽这位印尼摄影师时就曾提出过质疑:青蛙蹲的地方看起来像是一片南天星科植物的叶子插在了芦荟上。
本来还将信将疑,直到看到另外一张出自同一个人之手的照片我就只能呵呵了:
另外一个场景也那么巧合吗?
国家地理在其官网的“Your
Shot”栏目下至今挂着这几张照片,编辑 Monica C. Corcoran
称:“我们已经确定这张照片是摆拍的,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只青蛙是否受伤了。我们联系了摄影师但没有得到回复。我们不鼓励通过伤害动物来拍摄。这张照片不会撤掉,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
再往下边看,好多网友回复“好漂亮!”“美极了!”之类的话。国家地理这样暧昧的态度以及客观上对读者造成了错误引导真是让人呵呵了。
再来认识另外一位印尼摄影师 Shikhei Goh,他拍摄的是竖中指的红眼树蛙:
摄影君想说:确定这不是西游记里的妖精么?
红眼树蛙的肌肉根本不允许其做出这样的动作,这是欺负我们读书少啊……
类似的:
细心的网友好像发现了什么:
这位“大师”曾凭借其完美摆拍获得国家地理2011全球摄影大赛自然类一等奖。
随后,迫于压力(被朝阳区人民举报) Shikhei Goh 公开承认这张照片是摆拍的,然而国家地理至今没有勇气承认判断错误并取消其获奖资格,遗憾。
还是一位印尼摄影师 Lessy Sebastian,他的作品:
他说:这只青蛙在午睡,挡住了蜗牛的去路,蜗牛花了8分钟从它身上爬过去(蜗牛一定是拼尽了全力才花了这么短的时间)。
青蛙为什么不动?要么就是被固定住了,要么实在是没精力动弹了,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到:一是不断的折腾它,二是直接把他放冰箱里,冻上一会儿再拿出来。
正在吐槽无力之时,
一张“大片”又出现了:
怎么又是一位印尼摄影师?!
Hendy Mp(Facebook 昵称为:Hendy Lie),他的作品竟然被诸如《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镜报》等权威媒体报道:
看看青蛙的手指都弯曲到什么程度了,可能吗!
他的其他作品就更让人开眼界、毁三观了:
这些小青蛙有的神态疲惫,有的明显腿部淤血,其实它们被折磨一番后几乎都会死去。
下面要看的照片大家应该都看到过,
曾经一篇很火的帖子
《她在山坡上哭了——拿相机的人,请你自重》
在甘南看到摄友扛着长枪大炮,
拍藏民像是拍摄动物园里的动物。
美丽的姑娘,即使你围住了面孔, 有哪个方向可以让你躲藏呢?左边还是右边?
你用手挡住了整个脸,表示抗议 可没有人在乎。
一个个冷冰冰的镜头对准那些茫然不知所措的藏民们,她们无处可躲,用口罩、用围巾、用衣服都挡不住那些咔咔的快门声。
一些摄影时是不尊重被拍摄者,而另一些人是不尊重习俗的拍摄!
羊卓雍错是藏传佛教的三大圣湖之一,神圣不可侵犯。而以下拍摄,不论是行为还是事后态度,都极其不尊重藏民信仰,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对藏民情感上的伤害也不以为然。
不要坐在玛尼堆上拍照
不要站在煨桑台上拍照
看天葬不要拍照
在你前往任何一个地方旅行前,请多了解一下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与禁忌。真正的摄影,传递的是人文关怀,是尊重!
只有心中真正存着对生命对自然的尊重,才会真正拍出值得点赞的佳作!
可悲的是,仍有很多人不知道照片背后的真相而为他们点赞。
图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