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蜡梅开!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冬日,"小寒"不期而至。想到“小寒”这个节气,除了顾名思义的寒冷,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跟着彩叔来了解一下吧。
小寒一般在每年的1月4号到6号之间,寒是寒冷的意思,小就是表示寒冷的程度。
但是小朋友们千万不要被小寒的名字骗了哦,
小寒其实是一年中最最寒冷的时候
,即便是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也没有它寒冷。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就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时间常常是在一月份的中下旬,这时候霜雪交侵,常有冰冻,非常寒冷,而小寒就是在这冰冷的三九寒天里。
华北地区一带就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
而我们聪明的农民伯伯更是能通过小寒的冷暖情况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比如说“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就是说小寒如果天气暖和,那么到了大寒,天气肯定冷得很。
除了冷暖情况,农民伯伯还能通过小寒时候的阴雨下雪情况,来预测未来的天气。
比如说“
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这里的秧指得是庄稼的秧苗,小寒如果下着蒙蒙的雨雪,那么来年的雨水惊蛰节气肯定冷的冻坏庄稼。
农民伯伯更是在很多年的实践中,发现了小寒大寒和小暑大暑的天气关系。
湖南省就有个谚语说:“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就是说小寒大寒的时候如果不下雪,明年夏天小暑大暑的时候,天也不下雨,艳阳高照,保准大旱。
每次到了冬天,尤其最寒冷的小寒大寒时节,爸爸妈妈总给咱们的小手和小脸上抹上油膏,来防止寒冷的大风。
但是,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比如说唐朝,咱们的祖先们就开始抹这些油膏了。
据说在唐中宗景龙三年的时候,过了小寒,天气越来越冷。一天晚上,皇上批着奏折就问道:“以往小寒一过,朝廷总要赏赐些腊脂,今年可准备了?”这个腊脂就是咱们现在经常抹的防护霜,也是一种油膏。
身边的小太监急忙回答:“禀陛下,内官们早就准备好了,就等您安排。”
皇上照样低着头批着奏折,说:“那就明天,召集百官,赐腊脂,赏口食。”
到了第二天,皇宫大内百官聚集,各个穿得厚厚的,揣着袖子跺着脚。
“皇上到!”小太监的一声尖嗓,百官一起山呼:“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眼看大殿外,皇上打头,身后跟着两排小太监,每人手上都端着一个大盘子,上面放着一个个小瓷罐。
皇上走上大殿,朝着百官微微一笑,就说了一个字:“赏!”
小太监一听,一人负责一排,每个官员都有几个小瓷瓶,上面写着口脂、面药,正是涂抹在脸上和嘴唇上,防止寒冬皮肤冻裂的油膏。
寒夜
宋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驻舆遣人寻访后山陈德方家
宋 黄庭坚
江雨蒙蒙作小寒,
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
独立前山望后山。
这两首古诗讲的是什么内容?该如何朗读?
彩叔
带来了
『古诗里的二十四节气』
音频课程,不仅包含故事、习俗;还有48首古诗的讲解和朗读技巧。
先来看看,彩叔是何许人也!
二十四时节气
,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诗
感情色彩丰沛,音律美,意境美,是最适合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载体。
将古诗与节气相结合,用诗的韵律美,传承节气文化,帮助孩子开启通向美好世界的大门!
于是,就有了知名朗读专家彩叔主讲的48节音频课程——
『古诗里的二十四节气』
。
点击试听▼
48段专业的朗诵。
从朗读中培养孩子的语感,设身处地地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态度,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提升表达能力。
24则你也许从未听过的故事。
让朗诵不再停留于表面,古诗不再抽象和模式,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朗读技巧。
24则生动有趣的节气小知识。
让孩子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充分了解节气文化,成为节气小达人,将传统文化的基因植入孩子的心中。
48篇精准的诗词解读。
将词的含义及意境,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传达给孩子, 先解读,再朗读,帮助孩子更深地理解古诗。
48个趣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