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 看齐 l  ·  刚刚!齐齐哈尔发布全域蓝色预警 ·  18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 | 邺城北朝造像艺术考察报名 ·  昨天  
小强热线浙江教科  ·  降温11.9℃!明起两轮雨水袭击!周末气温直 ...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哪吒2》中的地理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  2 天前  
内蒙古生态环境  ·  砥砺深耕 ... ·  2 天前  
内蒙古生态环境  ·  砥砺深耕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新疆佛国的覆灭 | 新疆是如何伊斯兰化的?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3-11 20:59

正文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我局的第 109 篇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 新疆 的故事


公元前1世纪, 佛教自克什米尔传入新疆于阗, 并在随后沿着 丝绸之路 不断 传播, 塔里木盆地 周边的绿洲城市均皈依了佛教, 不久后佛教跨过天山山脉,传入了北疆。


佛教传播路线


在此后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 佛教在新疆盛极一时 ,各类佛洞与佛寺遍布天山南北,无数精美的佛教壁画与佛像出自新疆,从这里也走出了无数高僧,其中不乏如 鸠摩罗什 这样的译经大家。


鸠摩罗什雕塑

鸠摩罗什来华。。


然而在如今的新疆,却难觅当年佛寺与僧人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拔地而起的清真寺与宣礼塔上宣礼的阿訇, 新疆早已被伊斯兰化, 新月取代了法轮,在新疆占据主导地位。 那当年那个千年的千里佛国,又是如何覆灭的呢?


从伊朗到喀什

9世纪中期(唐朝晚期),政治中心在蒙古高原的 回鹘汗国 为黠戛斯(今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所灭,回鹘(今日维吾尔族的前身)诸部纷纷迁离蒙古草原。


回鹘迁移至吐鲁番与喀什


其中一支西迁到了天山北路,以 高昌 (今吐鲁番高昌故城)为中心建立 高昌回鹘王国 ;另一支西迁的回鹘部落进入 中亚 并扩张至天山南路的 喀什 ,联合其他突厥部落建立 喀喇汗王朝


回鹘迁移至吐鲁番与喀什(卫星图)


西迁的两支回鹘人在漠北蒙古高原游牧时信仰摩尼教(一种融合了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与佛教的宗教),进入新疆后,由于当地佛教的巨大影响力与佛教在文化上的优势, 两支回鹘人大多改信佛教。


高昌回鹘立国之初,国势大盛, 北达阿尔泰山,南越罗布泊,西南临近喀什,其中心是别失八里与高昌。 别失八里是夏宫,高昌是冬宫,高昌回鹘由之前的游牧生活, 转向半农牧和商业的生活。


而喀喇汗王朝的中心区位于中亚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大致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南部。


新疆三国与萨曼王朝


这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耕地密布,是中亚荒漠中少见的大面积宜居地区。然而这样的富饶之地也有其他的民族在觊觎,就在河中地区的西南方,有着一个强大的波斯人政权—— 萨曼王朝。


自伊斯兰教在7世纪中叶伴随着阿拉伯人的刀剑进入波斯后,伊斯兰教成为了古老波斯民族的国教。


强盛时期的萨曼王朝


在波斯人摆脱阿拔斯王朝的统治建立萨曼王朝后,便一心想要 恢复古波斯的荣光 ,而历史上中亚 河中地区 长期 是波斯的势力范围,因而萨曼王朝将扩张的方向放在了中亚河中地区。


萨曼王朝对喀喇汗王朝软硬兼施,一方面扩大与其的商业贸易与文化往来,另一方面时不时对其发动战争蚕食其土地。


东伊朗(萨曼王朝)与西天山(喀喇汗王朝)争夺河中地带


9世纪中叶以后,萨曼王朝不断发动对喀喇汗王朝的“圣战”,占领了喀喇汗王朝的大片领土。893年,喀喇汗王朝的副都 怛逻斯 (曾今大唐在此地败于阿拉伯帝国) 被萨曼王朝攻陷 ,喀喇汗王朝在中亚河中地区的势力大减,驻守怛逻斯的副汗 奥古尔恰克被迫迁往喀什噶尔


然而没过多久,萨曼王朝便发生内讧,争夺王位失败的 纳斯尔王子 潜逃到喀什噶尔向奥古尔恰克寻求庇护。奥古尔恰克为了利用萨曼王朝的矛盾,不但允许纳斯尔在喀什噶尔避难,还任命他为 阿图什地区 的行政长官。


有种肘腋之患的感觉。。


纳斯尔到阿图什后不久,施展 “牛皮巧计” ,使一贯敌视伊斯兰教的奥古尔恰克同意他修建清真寺的要求。他宰杀了一头黄牛,把牛皮割成细条连结起来,然后用这条牛皮绳围了很大一块地(和后来葡萄牙人用牛皮绳圈地割占澳门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上面建立了一座大清真寺―― 阿图什大清真寺。这是新疆历史上的第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自此伊斯兰教开始在新疆生根传播。


阿图什大清真寺

今日的阿图什大清真寺内景


纳斯尔不仅建造了清真寺,还把喀喇汗王朝的的一名重要成员 萨图克•布格拉汗 发展成为穆斯林。萨图克原是喀喇汗王朝大汗之子,但 其继承权被剥夺 ,因此他对大汗常心生不满。他常去 阿图什 打猎,正是在这里他认识了 纳斯尔 并结为朋友。


萨图克•布格拉汗


不久,萨图克就在纳斯尔的说教下秘密加入了伊斯兰教, 成为喀喇汗王朝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王室成员, 并在纳斯尔的帮助下开始了秘密传教活动。


经过十多年的传教,在他周围已聚集了几百名穆斯林。910年,萨图克•布格拉汗在中亚穆斯林的支持和帮助下,依靠这支穆斯林武装发动宫廷政变, 登上了喀喇汗王朝的汗位。


此后萨图克即利用权力 强制推行伊斯兰教 。他死后,长子 巴伊塔什 继承汗位。在官方层面,巴伊塔什继承了其父的政策,继续以权力强迫其臣属部下接受伊斯兰教;在民间层面, 来自波斯与中亚的穆斯林商队与新疆的贸易来往日益频繁 ,大量伊斯兰黄金时代的先进科学文化著作随之进入新疆,喀喇汗王朝的百姓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接触日渐丰富并深深被其影响。


陆上丝绸之路中喀喇汗王朝的大致位置

商业一直是我们传播宗教的重要方式


而此时的中国处于 五代十国 时期,中原大地上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各中原政权均无力控制新疆, 更无力对其施加汉文化的影响 ,因而没有对手的伊斯兰教也由此在喀喇汗王朝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间快速发展。 公元960年有约100万至120万突厥人皈依了伊斯兰教 ,这仅仅是一年的统计,可见伊斯兰教的传播速度快到惊人。


公元910年,陷入混战状态的中国


也就在同年, 巴伊塔什宣布伊斯兰教为喀喇汗王朝的国教。 至此回鹘迁往中亚的一支已在波斯萨曼王朝的影响下完全伊斯兰化, 而他们的同胞高昌回鹘仍笃信佛教。


征服于阗

此时除了伊斯兰化的喀喇汗王朝和信奉佛教的高昌回鹘之外,在今新疆西部与南部,还存在着一个 高度汉化的于阗佛教王国 ,佛教隆盛,汉文化兴盛,其中心大致在今和田地区。


于阗国土辽阔,“西南抵葱岭与婆罗门接,相去三千里。南接吐蕃,西至疏勒二千余里”。


三大强国


于阗国王 尉迟僧乌波 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 ,他崇信儒学,习汉语,穿汉服,沿用中原汉族礼仪,延续了于阗国历来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他即位后不仅起了汉名—— 李圣天、向宋朝重续“舅甥关系” ,而且按照中原朝廷的惯例, 采用了内地通行的年号, 被后来的统治者所效法。


莫高窟壁画,左为于阗国王尉迟僧乌波,右为其王后。尉迟僧乌波头戴旒冕,身着汉服,可见汉文化对于阗的影响之深。


其行政建制和职官制度,也处处模仿唐朝。他始终不渝地 坚持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 认为于阗是中原王朝下属的地方政权,相信中原王朝能保护于阗的国家安全。


喀喇汗王朝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对境内的佛教僧人不断迫害。 两年后的962年,喀喇汗王朝首都 喀什噶尔 (今喀什)发生了一场佛教徒反抗强迫改变宗教信仰的暴动,遭到喀喇汗统治者的严厉镇压。


喀喇汗王朝的萨图克•布格拉汗死后埋葬在阿图什,是新疆第一座伊斯兰墓


于阗王国自然看不下去喀喇汗王朝对佛教徒的清洗,给予了参与暴动的喀什噶尔佛教徒支持。而此时的喀喇汗大汗巴伊塔什的统治地位已被巩固,正想对外扩张 ,于阗支持佛教徒暴动的行为正给喀喇汗王朝提供了对于阗进行 “圣战” 的理由。 战争初期, 于阗由于得到 信仰佛教的 高昌 回鹘和吐蕃 的支持,占据了优势。


喀喇汗王朝对于阗佛教王国的“圣战”


经过八年的战争, 于阗军队占领了喀什噶尔, 当地居民望风归顺, 巴伊塔什叶大汗战败后逃往中亚。


于阗在占领喀什噶尔后,一边安抚百姓,树立傀儡政权,一边遣使分头向宋朝和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报告获胜消息,并告知他们于阗的今后打算,还送上了缴获的部分战利品。


派往宋朝的使者是一位名叫吉祥的佛教僧侣,送给宋朝的贡品就是从喀什噶尔缴获的一头会跳舞的大象。



喀什噶尔老城区。


《宋史》记载:开宝四年(西元971年),“其国(于阗)僧吉祥以其国王书来上,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一,欲以为贡,诏许之”。


于阗之所以要向宋朝报告战况并进 贡大象,一方面是 地方政权向中央政府 应有的例行公事,另一方面是对宋朝在战争期间给予于阗的 道义上的支持 表示感谢。 喀什噶尔之战后的20多年 里, 于阗和喀喇汗王朝的战争进入了拉锯状态。


描绘于阗国中来自中亚与东亚的僧侣的壁画。


双方之间互有攻守,小规模战斗时有发生。在此期间, 喀喇汗王朝夺回了喀什噶尔。 998年,一支3万人的于阗军队再次挺进到喀什噶尔城下,并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围攻,造成城内发生饥荒,民心浮动。巴伊塔什之子阿里只得出城背水一战,结果于阗军队招架不住破釜沉舟的喀什噶尔守军, 于阗战败并撤退到两国边界一带。


见证沧桑的喀什老城


阿里随后率军跟踪追击,双方在这里形成对峙的态势。不久后,于阗军队乘喀喇汗王朝军队礼拜之机发动奇袭, 喀喇汗王朝军队大败 ,大批将士战死, 大汗阿里也阵亡于是役


然而数十年的战争已几乎耗尽了于阗的所有国力,此时的中原政权宋朝刚建立不久,还未从五代十国的混乱中彻底恢复,又面领着北方辽军的步步紧逼,实在无力发兵或是遣送物资给远在新疆的于阗, 因而于阗虽然不断在战场上取胜,但其国势已大不如前。


阿里死后其长子 艾哈迈德 继位,继续同于阗作战。不久,喀什噶尔又发生了反对伊斯兰教的暴动,于阗乘机出兵, 再度占领喀什噶尔。


艾哈迈德不得不向中亚的副汗求援,副汗派出了一支4万人的大军火速赶往喀什噶尔。由于这支生力军的参战,喀喇汗王朝士气大振,战局急转直下。早已疲于战争的于阗军队渐渐不支,开始溃退, 喀喇汗王朝收复了喀什噶尔。 喀喇汗王朝背后有中亚伊斯兰世界的不断支持,于阗则只能不断透支自身国力。


喀什老城


喀喇汗王朝的军队在喀什噶尔又征召了 2万穆斯林士兵, 准备完成后开始向于阗进发。在叶城的 库姆热瓦特 两军展开了激战,喀喇汗王朝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 再次击败了于阗军队。 1006年喀喇汗王朝攻陷和阗城,灭亡于阗王国。


于阗败亡后的国际形势


于阗城陷落后,一支逃到位于波娄之路的山上的于阗军队被追兵消灭。另一支退往东部山区;同当地居民一起,继续同喀喇汗王朝军队战斗。他们利用穆斯林占领军不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不断出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于阗佛教徒的反抗大约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才逐渐停息下来。 两国之间的冲突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之久 ,塔里木盆地西部至南部地区成为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场。


长期的战争给南疆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破坏,千 百万人或家破人亡,或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园荒芜,南疆发展停滞, 中原王朝在南疆一千多年的汉化影响至此中断,南疆开始伊斯兰化。 (新疆版百年战争) 喀喇汗王朝以“圣战”的方式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于阗地区 结束了佛教在这里千余年的繁 荣。


从此, 佛教势力基本上退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个传统的佛教地区成为伊斯兰教继续向新疆其他地区传播的重要基地。


被毁的佛教壁画


同族之间的圣战

在喀喇汗王朝同于阗王国的战争中,由于高昌回鹘支持于阗,因此与同为回鹘人国家的喀喇汗王朝的关系逐渐恶化, 喀喇汗王朝对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人恨之入骨。


只剩下高昌人民独自奋战了。。唇亡齿寒

新疆 吐鲁番 高昌古城


马哈茂德·喀什噶里在他的 《突厥语词典》 中,就称不信仰伊斯兰教的高昌回鹘人是“最凶恶的敌人”。喀喇汗王朝在灭亡于阗王国后不久, 就发动了对高昌回鹘的“圣战”, 回鹘人开始了兄弟阋墙。


喀喇汗王朝的大汗 艾哈迈德 御驾亲征, 率军从八拉沙衮(在今哈萨克斯坦托克马克一带)出发,越过伊犁河,攻入高昌回鹘境内。



高昌回鹘出兵迎击,打退了入侵之敌。1017年,高昌回鹘发兵30万,跟踪追击。患病的艾哈迈德抱病组织人马进行反击,打败了因长途奔袭而疲惫的高昌回鹘军队。艾哈迈德又亲自率军反击, 并再次攻入高昌回鹘境内。 攻入高昌回鹘境内的喀喇汗王朝军队, 对被视为“盗贼和恶狗”的回鹘同胞进行了残酷的杀戮:

“我们进行夜袭,我们四周包围,我们斩去其额发,我们砍杀孟拉克(高昌回鹘地名)人。”

——《突厥语词典》


喀喇汗王朝的军队在高昌回鹘,就像在于阗一样,大肆进行 文化毁灭

“我们如潮水而至,攻陷了大小城池,佛像庙宇全捣毁,给菩萨拉屎撒尿。”

——《突厥语词典》


吐鲁番高昌古城

佛洞中被抹去脸面的佛像。


高昌回鹘对入侵的喀喇汗王朝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反击。 正当战争进行中,艾哈迈德大汗病情加重,喀喇汗王朝不得不撤军停战, 对高昌回鹘的这次“圣战”无果而终。


喀喇汗王朝对高昌回鹘王国的战争结束后不久, 喀喇汗王朝因内部矛盾重重,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 ,陷入了无休止的内争,无力再发动对外的“圣战”。


此时,“东起哈密,北至伊犁河,西至阿克苏的冰达板,南接于阗”的高昌回鹘王国 仍然盛行佛教 。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王国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并立天山南北, 北疆以佛教为主、南疆以伊斯兰教为主。


分裂后的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1124年,被宋朝与金国两面夹击的 辽国即将灭亡, 此时效力于辽天祚帝的 耶律大石 率兵出奔, 在新疆建立西辽。


由于契丹人在辽国时期就已与中原政权有频繁来往, 军事政治制度早已汉化, 相比与中原已多年未有接触的诸突厥部族政权更为先进高效, 因而耶律大石的军队在新疆所向披靡, 基本没有遭到激烈抵抗便成功立国,高昌回鹘在内的诸多突厥政权很快臣服于西辽。


1129年,初来乍到的耶律大石

1137年,强劲的西辽帝国


西辽随后进行西征,攻灭西喀喇汗王朝,并在河中地区击败西喀喇汗的宗主国——塞尔柱帝国, 遏制了伊斯兰教在新疆和中亚的进一步传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