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聚焦三明
每天推送三明重要新闻、权威资讯,只需一键关注,便可知晓三明大小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价格大幅下调!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乌鲁木齐:今年计划新增高中学位2000个!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26945个,新能源车主看过来!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新疆这座机场,有新进展!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比价神器”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聚焦三明

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 | 这里的故事很动人

聚焦三明  · 公众号  ·  · 2020-12-01 22:33

正文















《三明后生仔》MV


三明故事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西北部,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三明把绿水青山当做无价之宝,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老百姓在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人文涵养、民生保障等各方面都享受到发展成果,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三明实践”。


如何打响沙县小吃这一富民品牌?如何在医改和林改中形成一批国家级优秀典型案例?如何既当好工业强市又当好环保优等生?本报记者走访三明各地,选取了5位普通三明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您或许能找到答案。


周雄摄(资料图)



01
平凡人的幸福


左右滑动图片



沙县小吃“李记”掌门人李贤锦有两个骄傲的“第一”:他的“李记”是福建沙县第一家使用同业公会统一门店装饰的会员店,也是沙县小吃集团在三明地区的第一家加盟连锁店。他开玩笑说:“咱们这个同业公会要是拿到外面,可是个大协会,几万会员呢!”


子承父业做了餐饮,自己当年懵懵懂懂没能选择,李贤锦希望为下一代想得更远一点。他特别赞同沙县小吃转型升级,正如他2006年开店起就坚定地跟着政府往标准化、公司化方向走。“发展升级是正常的,需求在改变、政府在推动、个人也在进步。”他说,“否则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餐饮了。”

从1997年到现在,沙县党委政府一任接一任,千方百计扶持小吃业。如今的沙县小吃生意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年营业额500多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大产业了。作为沙县本地人,李贤锦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如今他的分店多了,店铺也升级了。和以前相比,日子可谓平安喜乐。

说到未来,他说:“我是第一批沙县小吃制作工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也希望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在他眼里,有政府的帮扶和个人的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毕竟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这么过去的。




02
新一代劳模的追求


左右滑动图片



三明市三钢集团的陈重赟身上有很多标签:高级技师、金牌工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如果想给标签加个说明,“劳模”的字数肯定最多。因为他不仅在2009年当上了全国劳模,还于2013年创建了三钢首个劳模工作室,7年来申报专利29件、创效1300多万元,带出一批技术状元、金牌工人、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
在陈重赟看来,劳模就是不同时代的业务先锋。劳模工作室则是一个平台,把优秀的人聚集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吃苦耐劳、勇于争先是底色,而基于时代需求的不同使命则让一代代劳模的追求有所不同。“1958年建厂的时候百废待兴,所以老一代更多是讲奉献。我们这一代底色不变,但要在创新上有更多表现。”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给几吨重的板坯“翻身”?如何通过除尘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陈重赟和伙伴们的每一个专利,都是基于生产一线的难题。每一次成功,都是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重赟认为只要认识到位、决心到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人是要逼一逼的,开动脑筋一天到晚想,很多时候几个不可能加在一起就成了可能。”
因为历史原因,1958年三钢建厂时选址比较偏僻。可以说有了三钢厂,才有了三明市。但既然建起来了,就要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发展。原料、市场两头在外,三钢人自比为“平原上的木匠”。和“山里的木匠”比起来,必须更加珍惜材料,追求“管理极致、消耗极限”。这也造就了三钢人独特的承压突破、创先争优文化。“咱们家有几亩几分地,大家都知道,不努力没出路。”陈重赟深受三钢文化的影响,“就是要争第一创一流,否则就是没本事。”
陈重赟1989年来到三钢,他成长起来的时候正赶上三钢转向精细化发展,化劣势为动力、向管理要效益。和企业一起在解决问题中求突破求发展,他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也收获了个人的成长。如今,三钢正奔跑在建设智慧钢厂、绿色钢厂的新征途上,劳模陈重赟自然不甘落后,“人不能一天没有目标,不断定目标才能不断去超越。我的新目标就是在绿色钢厂、智慧钢厂建设中守好自己的田,做出新贡献!”




03
快乐地做着喜欢的事


左右滑动图片







04
老村医的新身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