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食物了,煮鸡蛋、茶叶蛋、荷包蛋、炖蛋、炒蛋……不但吃法多样,其
营养价值也近乎完美
,
含有维生素、叶酸、胆碱、卵磷脂,以及钙、铁、硒等矿物质
,号称
“全营养食品”
!
可以说,没有哪种食物能像鸡蛋那样便宜却富有营养了。但即便如此,鸡蛋也背负了不少的传闻——“一天只能吃一个”、“蛋黄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土鸡蛋营养价值更高”……那这些究竟孰真孰假?鸡蛋又该怎么吃呢?
关于鸡蛋的真假传闻
一天吃几个鸡蛋其实并没有特定的答案,应根据不同
体质决定
。
像对于患有
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
而言,
一天一个蛋
已经够了,因为鸡蛋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多吃不利于病情控制;而像
发育中的青少年、体力工作者、健身人士
等,需要的营养更多,
一天吃2-3个
也并无大碍。
另外,像食谱中的
奶类、肉类、鱼虾等摄入不足,也可以适当多吃几个蛋
。
很多人担心蛋黄中的胆固醇过高,吃了会诱发血脂升高,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但其实,人体中的胆固醇并不都是吃进去的,近
75%
是
肝脏自身合成的
,只有约
25%
是食物带来的。因此,对正常人而言,代谢没有问题,吃点鸡蛋并不会导致血中胆固醇偏高。更何况,
机体的正常运行也离不开适量的胆固醇
。
另外,蛋黄中也含有丰富的
卵磷脂
,它能使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
因此,普通人群不吃蛋黄其实是一种损失。而
像三高、肝炎等人群则另当别论,一般一天不可超过1个
。
一般来说1个鸡蛋中只有1个蛋黄,但偶尔也会有双黄蛋。结果有人怀疑双黄蛋是人工给母鸡打了激素催出来的,不能吃。
但其实,双黄蛋和人工激素并无关系。
双黄蛋常出现在刚刚开始产蛋的母鸡身上,由于
激素分泌异常
,
无法正常控制排卵
。当两个卵细胞同时成熟并一起脱离,滤泡被纳入输卵管,在输卵管各部依次被包裹蛋白、壳膜和蛋壳等物,就成双黄蛋了。
生鸡蛋的蛋黄边上有一团白色细带,就是蛋黄系带,有人说是饲料中加的抗生素所致;有人说是鸡的精液;也有人说是鸡蛋不新鲜产生的。
其实这是
固定蛋黄的天然结构
,并不是外界干扰所致,而且
只有在新鲜的鸡蛋中才能看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色系带会慢慢模糊。
有人认为,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影响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
其实,大豆制成豆浆后,
胰蛋白酶抑制物在加热的过程中被破坏
,和鸡蛋一起吃没有任何问题。但前提是豆浆得煮熟了。
鸡蛋购买有三“不”
蛋壳的颜色有白色、红色、绿色、褐色等,主要与产蛋鸡的品种有关,
与鸡蛋的营养价值无直接关系
。
蛋壳颜色是子宫中腺体分泌和沉积色素的结果——没有色素沉积,那么蛋壳就是白色;有
原卟啉色素沉积
,那么蛋壳就会呈现
红色
;
胆绿素沉积
,那么就会形成
蓝色蛋壳
;既有
棕色素又有蓝色素
,二者混合就呈现为
绿色
……
提示
:鸡蛋关键是要新鲜,盒装的鸡蛋可以直接看到生产日期,而散装的鸡蛋则要挑选那些
鸡蛋壳颜色鲜明、气孔明显的,表面还可能附有一层霜状粉末,手感不是特别滑的鸡蛋
,更新鲜。
“土鸡蛋”一般指蛋鸡在散养环境下自由摄食草籽、小虫、粗粮等天然食物而非饲料所产出的鸡蛋。这种鸡蛋一般比普通鸡蛋小,但其售价往往是普通鸡蛋的一倍甚至多倍,很多消费者认为“土鸡蛋”与普通鸡蛋相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但其实研究结果表明,
“土鸡蛋”和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相似
,其风味主要是由于“土鸡蛋”含有
更高的脂类
所致。
鸡蛋的保质期受
气温、湿度
的影响较大。通常来说,温度在
2~5℃
时,鸡蛋的保质期为
30天
左右;
冬季常温储存
,保质期为
15天
左右;
夏季常温储存
,保质期为
7~10天
。
因此,并不建议大量囤购鸡蛋,并且买后最好放在冰箱内低温储存,保障鲜鸡蛋的安全和营养。
冰箱储存的注意事项:
①大头朝上,小头朝下;②装入密封袋,置于蛋架上。
四类鸡蛋要当心
鸡蛋很容易变质,吃后容易引起不适,因此出现以下情况的鸡蛋,一定不能再食用。
鸡蛋在储存、包装及运输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裂纹,这种鸡蛋更易被细菌侵入,不宜食用。
这类鸡蛋由于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的韧性变弱,就会粘附在蛋壳上。若贴皮处出现
黑色,有异味
,则不宜继续食用。
鸡蛋散黄的原因有二。一是运输过程中因震荡导致
蛋黄膜破裂
,造成散黄;二是存放时间过长,一些
微生物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
,破坏其结构,导致蛋液稀浊,不宜食用。
鸡蛋受潮,蛋壳的保护膜会消失,细菌易侵入蛋内发生霉变,若
蛋壳上出现了黑斑点
,不能食用。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公众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