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创业
腾讯科技中心旗下创业平台,致力于为创业者、投资人及其他业界人士提供创业报道、智酷洞察、大数据分析等综合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名城网事  ·  高校首发“AI禁令” ·  3 天前  
名城网事  ·  高校首发“AI禁令” ·  3 天前  
希潭实验室  ·  第112篇:美国APT震网病毒入侵伊朗核工厂 ... ·  4 天前  
希潭实验室  ·  第112篇:美国APT震网病毒入侵伊朗核工厂 ... ·  4 天前  
洁净工程联盟  ·  千级超净实验室到底有多干净,你能想象到吗? ·  4 天前  
洁净工程联盟  ·  千级超净实验室到底有多干净,你能想象到吗? ·  4 天前  
创业家  ·  吴世春:2025年,不要再做中产的生意 ·  1 周前  
新机器视觉  ·  探索TensorFlow深度学习高级技巧之旅 ·  1 周前  
新机器视觉  ·  探索TensorFlow深度学习高级技巧之旅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创业

你那么玩命赚钱,应该预定个豪华葬礼套!

腾讯创业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 2017-10-29 10:00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腾讯创业” 选择关注公众号

创投圈大小事,你都能尽在掌握


腾讯创业 | ID:qqchuangye


尽管靠“死人”赚钱听起来让人不太舒服,但就商业角度,SCI开了先河。


文 / Dik

来源 / 金错刀(ID:ijincuodao)

  

有多少人,

 

房,买不起

 

婚,结不起

 

娃,养不起

 

车,耗不起


……

 

活不起!

 

死,不光埋不起,全套丧葬费都付不起!

 

丧葬,号称地球上最暴利的行业之一,不分国度,不分种族,不论信仰和习俗。

 

在国内:骨灰盒,便宜的几千,贵的上万;火化需要几百元;一块墓地便宜的几千,贵的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比房价贵;出殡前请的锣鼓班子和做法事、职业哭丧人、风水先生看阴宅……


这还不算购买纸钱、元宝、花圈、香烛、供品等等一切零散花销。



赚钱吧!

 

这些年,各种奇葩的创业公司蜂拥而起,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奇葩公司上市了妓院上市,教人泡妞儿的上市,看相算命的上市,精神病院上市,卖墓地、冥币的也要上市。

 

不由得想起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提出的13条选股标准,其中第七条是:公司业务让人感到有些压抑。

 

比压抑,哪个能比得过丧葬?


1

真正的白事第一股


1981年,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重仓美国上市殡葬公司,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下简称SCI)



该公司1970年上市,现市值超过64亿美元,年营收超过30亿美元。

 

美国要价最高的100间殡仪馆中,有73家属于SCI。

 

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家殡仪馆和数百片公墓。

 

在北美的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

 

SCI的“回头客”很多,有调查显示,95%的SCI客户愿意向自己的亲友推荐SCI。

 

自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以来,SCI参与了每一位总统的葬礼。



尽管靠“死人”赚钱听起来让人不太舒服,但就商业角度,SCI开了先河。


2

“生前契约+预定”

首创预付费丧葬服务

 

SCI最值得一提的是其在全球首创的殡葬预订服务。

 

与国人对殡葬服务的忌讳不同,SCI的全套殡葬服务预订非常受欢迎,提前预定棺椁、墓地和葬礼服务就像预定商品一样普遍。



另一方面,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势必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促使殡葬服务价格上涨,提前预定可以让人们在目前还能负担得起的时候付清将来的丧葬费,即使日后价格上涨3倍,逝者家人也不用再付一分钱。

 

对SCI而言,这笔预付服务费相当于一笔可以多年无偿使用的借款。

 

尽管按照法律要求,SCI通过收取预订丧葬服务费用得到的资金,需按一定比例转移至信托基金,如美国密苏里州的转移比例为80%,直至交易的商品或服务正式完成才能划归公司。


但同时,信托基金还可以被用于购买股票、固定收益资产或共同基金等,投资收益全部归SCI所有。

 

也就是说,服务完成之时,其原始资金有可能已经实现数十倍的增长。

 

那么,SCI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的呢?

 

3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殡仪馆老板的儿子颠覆丧葬业


SCI的创始人名叫罗伯特·L.·沃特里普(RobertL. Waltrip),出生于1931年。

 

沃特里普的父亲在休斯顿经营一间殡仪馆,他就是在殡仪馆长大的。

 

20岁时,沃特里普接过了已故父亲的班。

 

全产业链覆盖,连锁经营

 

殡葬业在美国是完全市场化的产业,门槛较低,现如今美国市场上充斥着大约2万家大小不一的殡仪馆和墓地公司,其中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企业。

 

而在几十年前,沃特里普就已经想好要如何把这门生意做大。

 

他的目标是,像麦当劳那样,打造大型殡葬连锁企业,标准化运作。



其模式是对殡葬业进行全产业链覆盖,利用连锁经营和集群化运作管理,彻底打破了传统殡仪馆小规模、私人经营的模式。

 

在一个市场内,殡仪馆、火葬场、墓地等产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便对它们进行统一的集群经营


通过该策略,很快每间殡仪馆都不需要拥有自己的灵车了,因为SCI会在每个市场的中心区域养一只共用的车队。

 

同时,工作人员以及一些殡葬流程中的相关服务也是共用,无论SCI旗下的哪间殡仪馆有业务需要,其它馆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赶过去。


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场地、设备、车辆和人工的闲置率,更实现了私人经营殡仪馆所达不到的高利用率。

 

并购扩张干到快破产,

断臂求生上演绝地反击战

 

沃特里普采取的扩张手段,是并购。

 

1962年,沃特里普创立SCI之时,已经在休斯顿拥有3间殡仪馆。

 

第一阶段,是SCI的谨慎扩张期一直持续到1992年,扩张方向仅限于北美。

 

在这个过程中,SCI只收购那种平均每周安葬10多个死者就能盈利的殡仪馆。

 

到彼得·林奇投资SCI之时,SCI已拥有461家殡仪馆、121处公墓、76家花店、21家殡葬品制造供应中心,以及3家棺椁分送中心,已经能够提供全套的殡葬服务。



1970年,SCI先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在1974年又转到纽交所。

 

到1982年,其旗下每间殡仪馆平均年收入达到54万美元,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

 

仅凭旗下拥有的大量墓地,SCI就完全可以轻松实现盈利。

 

第二阶段,1992~1999年,快速海外扩张,一只脚踩到破产边缘。

 

尽管不同地域的殡葬习俗都不同,但沃特里普确信,SCI的扩张方式在国外也能奏效。

 

于是,除了在美国大举吞并对手、覆盖41个州,SCI还大举进军欧洲大陆、澳大利亚等地,通过自有资金、股权融资、银行贷款以及换股等主要方式完成。

 

仅在1994年,SCI通过收购增加的殡仪馆、墓地、火葬场累计数量高达726家。1995年,收购了法国两家最大的殡仪公司,在欧洲搭建了最大的殡仪墓地一体化服务体系。



到1999年,SCI的规模达到最高峰,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殡仪馆、墓地、火葬场分别为3823、525和198家,成为全球最大的殡葬服务企业,年收入突破30亿美元。

 

但毛利率却从1993年的29.3%下滑到19.4%。

 

原因在于,90年代后期,金融界注意到了这个行业,爆发了殡仪馆竞购战,并购成本不断抬升,资金回报率不断降低。

 

1999年,连年亏损,负债40亿美元,股价暴跌(年初1000美元的股票,年末只值187美元),总裁辞职,多名高管离职,暂停股息发放,SCI被媒体评为年度表现最差的公司。

 

第三阶段,1999年之后,调整及理性发展。


此时的SCI,一方面要考虑如何降低债务压力,另一方面要改变增长模式。

 

为重振公司业务,SCI由外延式增长转为内涵式增长,调整定价策略,逐步通过增加现有企业销售收入和打造强势品牌来提高盈利能力,还推出低成本丧葬服务,以留住可能流失的客户。

 

比如1999年,SCI就推出了一项“体面葬礼”(Dignity Memorial)的服务品牌计划,提供低价位打包服务。这是SCI调整期内最重要的举措。




同时,开始出售旗下殡仪馆和墓地等资产,将其在美国的丧葬业务集群从200个减少到87个。

 

一直到2001年,SCI还计划出售400多间殡仪馆以及100多块墓地。

 

其业务覆盖的市场也从最多时候的20多个国家减少到只有8个,殡仪馆数量减少了近一半。

 

内涵式增长取得了成效,“体面葬礼”服务使SCI获得了原本从未有过的粘着力。

 

在清偿大部分债务之后,SCI的并购也更加理性,所选择的收购对象也更加优质,能够为SCI带来协同效应。

 

如,2006年11月,SCI以总额12亿美元合并了拥有594家殡仪馆、72片墓地,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最大竞争对手,第一年就给SCI带来了900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

 

殡葬行业,很暴利,也极其分散且具有显著地域壁垒。

 

相较之下,美国的殡葬服务业非常成熟。

 

几乎每个州都有专科学院或在大学设立殡葬系,殡葬服务从业人员须取得执业资格并接受年检。

 

也有具体的相关法律保护民众权益,如预定殡葬服务。


美国法律规定:殡葬服务购买人,签署合同后有十天“冷静期”。在此期间撤销合同,不算违约,但服务提供者无权撤销合同。

 

其实不管怎样,这种事情,确实没什么可对比的,殡葬,无论过程如何,有何环节,都如逝者给生者留下的记忆和印象,属于活着的人。



就如美国人托马斯·林奇在《殡葬人手记》中所写,“一旦永别,一切都随着遗蜕的肉身化为一缕青烟,死者一无所求,只有生者营营不休。”

 

尽管主题说的是商业,但这个题材确实让人感到压抑和沉重,不知该如何结尾,就这样吧。


 

最后,你们家乡的丧葬业是怎样的模式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讨论~ 


麦当劳滴滴打人张向东
日本零售现金贷

摩拜单车

共享经济互联网彩票无人货架
雷军的思考
趣店外卖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