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欧洲社会学会征稿的相关信息,包括会议性质、联合举办原因、征稿主题、会议议题、收获、会议时间和场地以及投稿方式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会议性质
这是一个由欧洲社会学会理论分会与质性研究方法分会联合主办的会议,学会采取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每年举办年会,由各个分会自行组织。
关键观点2: 征稿主题及原因
征稿主题涉及理论与方法,之所以同时涉及两方面是因为理论分会和质性研究方法分会有密切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社会学理论和定性研究的讨论和发展。
关键观点3: 欢迎的议题
会议欢迎经典议题如“定性数据与理论建构之间的关系”、“方法论在民族志和定性研究中的重要性”等,同时也关注新颖议题如“人工智能在理论与定性研究中的作用”等前沿讨论。
关键观点4: 会议的额外收获
参会者可以在会议主办城市德国帕绍游览观光,感受城市的美丽风景和建筑。此外,还有机会与知名学者如迈克·费瑟斯通教授和乌普萨拉大学的斯琴教授进行交流和互动。
关键观点5: 会议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为2025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地点为德国帕绍大学。
关键观点6: 投稿方式
有兴趣参与的人员请于2025年3月31日前提交摘要,通过谷歌在线表格进行申请。
正文
欧洲社会学会征稿啦!欢迎各位来投稿。
这是由我们理论分会与质性研究方法分会联合主办的会议,也是我自担任学会理事
(board member)
以来参与组织的第一次会议。
希望借此机会促进理论与方法、理论与经验研究之间的广泛对话!
我来为各位介绍一下这次会议,期待你来投稿!
第一,这个会议,是什么性质呢?
欧洲社会学会是一个跨国组织,召开全体大会需要协调许多事务,因此每两年才举行一次全体会议。那么,中间的那一年怎么办呢?学会便将举办年会的任务交给各个分会,由各分会自行组织年会。这样一来,学会便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化、但又有整体节奏的组织结构。去年(
2024年)我们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葡萄牙波尔图召开了全体大会,因此,今年就轮到分会组织年会了。
第二,这个会议,为什么是联合举办的呢?
一般来说,分会有自己发展分支网络的考量,但也会考虑联合办会。在国际社会学学会中,许多分会也会选择联合举办年会,这是常见的做法。
因为这样一来,
不同分会可以打破学科分支的壁垒,分享学界资源,
讨论交叉议题。
第三,这个会议的征稿主题,为什么既有理论又有方法?
我所在的是理论分会,参与合办的
则是质性研究方法分会。我们理论分会近两三届的主要研究方向都是“理论化”
(theorizing)
。
这一方向,特别得益于上一届分会主席、哥本哈根大学的Mikael Carleheden教授的
积极推动
。
当然,他也是
受到近年来由社会学理论界的Richard Swedberg等前辈发起的运动的影响。
我在《清华社会学评论》2023年发表的论文中,也曾分享过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理论化
,简单地讲,
就是“做理论”“用理论”,或将理论
“作为动词”“作为过程”,
而不只是某个理论成果、命题或思想家的分析
。比如,做任何理论,都要涉及如何抽象化、概括化、概念化
等问题
。Swedberg教授近年
来
通过分析一些理论大师的档案和信件,复原了这些大师的神秘技巧。
所以,理论化和方法论其实
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的博士论文也是研究方法论方向,尤其和Max Weber的理想类型方法论、当代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以及知识社会学有关。因此,
Mikael教授对我的研究很感兴趣,
在学术会议期间,我们就相关议题有过
深入交流
。也正是基于会议期间的交流和相识,
Mikael教授推荐我加入学会理事会。
我之前在公众号分享过我当选该分会理事的一些经历,感兴趣可以阅读:
开心!很荣幸当选欧洲社会学分会理事啦!
*Mikael Carleheden教授(图源:网络)
第四,这个会,欢迎哪些议题?
如上所述,
“做理论”与“用方法”相关的议题都欢迎!
我们会欢迎一些经典的议题,如:
-
定性数据与理论建构之间的关系
-
社会理论与定性研究的批判性使命
-
方法论在民族志和定性研究中的重要性
同时,作为理事,我也在征文启事中增加了一些
新颖的议题
,希望能够推动前沿讨论,包括:
-
人工智能在理论与定性研究中的作用
-
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在理论与研究中的作用
这是在理事会讨论时
,大家开着云文档,一边讨论一边修改征稿启事,
最终提出了这些建议
。毕竟,
当我看到我们的会议主题——“洞察社会”时
,很担心会不会“太社会/人类取向”了,而缺乏了物质性、人工智能等前沿议题,尤其是当下ChatGPT、Deepseek等工具在我们做理论、用方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五,参加这个会议,除了发表,还会有哪些收获呢?
我们开会的时候,曾争论过要不要选周末举行,但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担心大家周末开完会,就没时间再出门玩。所以,改到了周中,这样大家可以拼假期,在会议主办城市——德国的帕绍
(Passau)
再玩一玩、逛一逛。
2023年,我们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开分会年会时,真的是特别开心的一次。当时的“候任会长”作为主办方,带着我们逛城市,甚至带我们跑到山里吃饭。萨尔茨堡(莫扎特的故乡)也是非常美的城市。我也写过那次的参会经历:
读博月记|参加过30场学术会议,这是我参加过最有收获的一场!
同样的,帕绍也很不错呀。帕绍和德语区的很多城市一样,以其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而闻名,依山傍水,风景很好!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迈克·费瑟斯通
(Mike Featherstone)
教授和乌普萨拉大学的
斯蒂娜·伯格曼·布利克斯
(Stina Bergman Blix)
教授作为主题演讲嘉宾。熟悉文化研究与理论的朋友,肯定知道费瑟斯通教授。他的著作也被翻译引进过。他还是文化研究顶刊《理论、文化与社会》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的现任主编。
会议主题简介:
“如何洞察社会?
重建社会学理论和定性研究的关联”
(Grasping the Social: Reconnecting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社会学中的理论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一直存在着深厚的联系。
定性方法能够深入细致地洞察各种社会世界,常常为理论研究提供启发。
反过来,理论性视角帮助定性研究者更精炼地构建概念,并强化他们的分析框架。
然而,这种关系中也伴随着一定的张力(如同所有的关系一样)。
相比于通常以对意外的开放性和避免过早陷入理论假设为动力的实地研究,
理论家
往往显得较为高远和抽象。
另一方面,
定性研究者
可能被认为过于侧重描述,缺乏推动社会学整体知识发展的兴趣,更加注重个人经验数据。
社会学在理论与研究的动态互动中得以蓬勃发展。
与其单纯讨论缺乏理论支撑的研究或脱离经验的理论研究的局限性,不如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产生的潜力。这种关系不仅仅是对研究严谨性和深度的简单提升,它是一种充满活力的伙伴关系,激发反思,促进与社会行动者的深入互动,确保社会学实践的批判性与变革性潜力。
本次会议将重点探讨
社会学理论与定性研究之间的多维联系
。通过两个欧洲社会学学会
(ESA)
两个分会——社会理论分会与定性研究分会的合作,我们旨在加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拓展对理论实践与定性方法的批判性讨论。在理论与经验导向的项目中,我们共同的目标是
从社会学家的立场出发,明确框定、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并以清晰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现
。
投稿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