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
情人节/单身贵族节
,在这里,小编先给各位读者拜个晚年。
作为一个普通的单身男青年,小编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也免不了
被亲戚各种催婚
。身为物理所的学生,小编虽然对物理了解不少,但是对于感情这种东西却一窍不通。
在一天晚上,小编结束了一天有关
感情问题
的探讨,躺在床上的时候,心里仍然在思考有关的问题。爱情这个东西真的很神奇,小编作为一个物理专业学生,能不能从
物理学
中汲取一些灵感呢?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居然可以被理解。与之相反,感情中最可以被理解的点也正在于它基本不可理解。
在4K的液氦环境下,
两个电子跨越重重阻碍紧紧相拥
——这不仅是超导的奇迹,更是爱情最硬核的浪漫。“
讲台上的教授抛出了一段惊人的开场白,让小编很难不对课堂的内容提起兴趣。
“让我们把视线放到金属(或者其他材料)中最平常不过的一个
电子
上。”教授打了个响指,教室突然开始缩小到纳米量级,周围挤满了暴躁的带电粒子。
“所有的电子都在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一些运动来自于
热效应
,另一些则来自于
电磁场的驱动
。当在稳定电场驱动下,电子开始
定向移动
,就形成了
电流
。”
“但是金属中除了电子还有大量的
正电粒子
,(一般来说)电子想要自由的移动是不可能的,电流中的电子会与金属离子不断发生
碰撞、散射
,使得电子的动能转化为晶格的振动,宏观表现为
发热
,于是电阻就出现了。除此之外,电子之间存在的库伦排斥也导致电子之间离得越近,受到的排斥就越大。”
“就像
一个个带刺的灵魂,在生活中碰的头晕眼花,越靠近越互相伤害
……”
图1 德鲁德模型:在类似葡萄干的正离子间的自由电子气
教授突然冒出的这一句话,让小编看向周围带电粒子的眼神中不免带上了几分同情。
图2 1911年昂内斯在冷却汞时意外发现了超导现象。这一神秘现象困扰了物理学界四十多年,直到1957年BCS超导理论才给出了自洽的微观解释。
这时,温度突然快速下降,很快温度计就显示出了4K的度数。
“在如此低的温度下,系统中的电子几乎完全处于能量基态(
费米面以下
),也就是处于
简并态
。此时,一个小的
吸引力
就足以在费米面附近总动量为0的电子之间形成一个
束缚态
,这被称为
库珀对
(Cooper pair)。”教授似乎丝毫没有受到低温影响,继续讲道。
图3 (a)具有相反速度的费米面上两个电子构成的库珀对,(b)库珀对与声子的相互作用
“在(传统)超导体中,这种吸引力来自于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
。电子A敲击晶格,远处的电子B接收到了对应的声子,从而产生了微弱的吸引作用。就像并不熟络的两个人,无意中擦出了情绪振动的火花一样,微妙的联系就此建立起来。”
突然台下有人发问:
“库珀对是一个
微观模型
,而超导是一个
宏观现象
,这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好问题。”教授的眼中闪过一丝喜悦,随即从讲台抽屉里摸出一把硬币,有的上面画着狄拉克,有的上面画着爱因斯坦。“这就不得不提到
玻色子
和
费米子
这两个概念了。”
“所谓玻色子,指的是
自旋量子数为整数,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粒子
(即多个粒子可以处于一个量子态中)。”教授拿起两个爱因斯坦纪念币,轻轻一碰,两个硬币就融在了一起。
“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光子就是一种玻色子。在合适的条件下,一个玻色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玻色子可以‘挤进’同一个量子态中,形成一种相干的物态,被称为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BEC)。超导态就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有很密切的联系。”说话间,教授手里的爱因斯坦纪念币已经全部揉在了一起,纪念币看起来和之前大不一样了。
“所谓费米子,指的是
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的粒子
(即一个量子态中只能存在一个粒子)。”教授拿起两个狄拉克纪念币,也互相敲了敲,不过硬币之间丝毫看不出相融的迹象。“我们之前提到的电子就属于这种粒子。由于电子的费米统计属性,在绝对零度下,电子会充分占据可填充的
所有低能量子态
,在动量空间形成一个形状类似球的结构,物理学家称之为
费米球
。”
图5 常见金属的费米面
教授把所有的狄拉克纪念币堆在一起,垒成了一座硬币小山。
图6 硬币小山(示意图)
“瞧,这其实就是某种
费米面
。”教授指着眼前的小山说道。“如果我稍微提高温度,费米面就会变得更模糊一些——有一部分电子会被热激发到费米面以上。当然,这个过程会在离子晶格中产生
扰动
。”
图7 费米分布函数示意图
“通过下面这个简单的受迫振动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到,只有扰动的频率小于晶格的特征频率时,离子晶格的形变才与电子的运动
位相相同
,从而保证了对电子的
屏蔽
,进而产生等效的吸引力(减少了库伦斥力)。”教授拿起一根挂有两个小球的弹簧,开始以不同频率摇晃。
图8 弹簧连接的双球在不同频率驱动力下的受迫振动
“在这种吸引力作用下,动量总和为0且自旋相反的一对电子更容易结合成为库珀对。这种准粒子的总自旋为0,因此不再属于费米子,而是
玻色子
。”
说到这里,教授顿了顿,拿起刚才团成一团的爱因斯坦纪念币。“我们已经知道,玻色子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条件下,会自发地聚集在动量为0的基态上,形成集体相干的宏观量子态。库珀对也有类似的性质。”
(注:库珀对的凝聚与BEC并不完全相同,BCS是相互作用较弱的玻色系统,而BEC是相互作用更强的玻色系统)
教授用手一指,小编扭头看到周围的带电粒子已经不像之前那样疯狂地碰撞,而是相当平滑地流动着。“在这种物态下,由电子组成的大量库珀对可以在晶格中,像超流氦一样
毫无阻碍地运动
。”
“到这里,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库珀对和超导体之间的关系了。在超导态下,所有库珀对都处于相同的量子态,就像一群默契十足的情侣,手拉着手,整齐划一地穿过晶格,完全不受阻碍。” 教授边说边做出手拉手的动作,引得学生们会心一笑。
图9 拉手手~
教授擦了擦额头的汗,继续说道:"但是,爱情和超导一样,都有其
临界条件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相图,标注出超导态、正常态和临界温度。
"太强的
磁场
会破坏超导态,"教授用粉笔指着相图上的临界磁场线,"就像过度的控制会伤害感情;太高的
温度
会拆散库珀对,"他又指向临界温度线,"就像激情退去后的冷淡。"
"这些临界条件,"他指着图表说,"就像感情中的各种界限。超过临界
电流
,超导体就会失超;就像感情中,过度的要求也会让关系破裂。"
他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所以,维持一段关系,就像维持超导态一样,需要
恰到好处的条件
:适当的温度,适度的磁场,合适的电流,还有最重要的——
相互理解和包容
。"
图10 超导体还有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如果我们将超导体放入磁场中,可以发现磁感线并不能进入超导体,即使是超导体在磁场环境中进入超导态也不影响其抗磁性的出现,这一点与理想导体的抗磁性完全不同,因此也被看作是超导体的本质特征之一。
“然而,”教授话锋一转“正当物理学界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超导现象时,
铜氧化物超导体
给了我们迎头一棒。”周围环境一变,教室旁的晶格变成了铜氧化物独有的Cu-O层状结构。
“这些新奇的超导体,有的转变温度甚至可以达到125K,完全超出了BCS理论可以解释的范围。”教授开始画起了超导序参量的配对示意图。
图11 超导序参量在实空间中的示意图
“传统的BCS超导体通过
s波
配对,而铜氧化物超导体则是通过更复杂的
d波
配对。更不要说后来冒出来的
铁基超导、镍基超导、重费米子超导
等新型超导体了,这些超导体中的相互作用复杂的令人害怕,除了
声子
以外,
自旋、轨道、电荷
三位一体,我们就是在跳一场没有说明规则的舞蹈。"教授开始摇头。“就好像爱情那样难以捉摸。”
这个比喻稍稍活跃了一下略显沉重的氛围。小编有些不甘心:“高温超导真的就那么难以理解吗?”
教授的眼底闪过一丝火光:“当然!成千上万的学者都在尝试理解这其中的奥妙。”
他顿了顿,又朗声说道,“不过,我们
早晚会理解它的
,就好像在座的各位迟早都会遇到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一样。在这里请允许我说一句浪漫的话,
关于爱情的终极答案,或许就藏在两个电子跨越排斥相拥的瞬间呢
。”
教室里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小编从梦中悠悠醒转,看着窗外的天空,心里有些恍惚。
也许,真正的默契不在于完全理解,而在于接受那些美丽的未解之谜。这或许就是物理与爱情共通的浪漫——
在看似不可能的温度里,永远存在着突破理论框架的奇迹
。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参考文献:
[1]韦丹.固体物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张裕恒.超导物理(第3版)[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3]向涛.d波超导体[M].科学出版社,2007.
[4]李正中.固体理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R.K.Pathria&PaulD.Beale.统计力学(第三版)[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6]部分图片来自SOOGI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