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岛晨报
半岛晨报-----离事实最近,离百姓最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女演员表演中突发意外,官方回应 ·  5 天前  
新华社  ·  破60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岛晨报

吸溜一口就上瘾!空心能吸汤,爽滑筋道,不加料都能吃3碗!

半岛晨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5-18 13:24

正文

传说慈禧太后一顿饭要吃一百多道菜,御膳房三更起便要准备;即使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在吃食方面,慈禧依旧每天要求这样的高标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吃食方面极度奢侈的人,每年生日都点名要吃上一碗宫面。



面食在北方担当主食的角色。


“宫面”作为皇宫贡品,因面有空心,又叫“藕面”,起源于唐贞观年间,盛行于明清,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发展历史。


据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游记》记载, 意大利空心粉就是按照"藁城宫面"模仿、演变而来。


▲手工制作,部分空心


慈禧爱吃的宫面不一般


现在生活节奏快,每天忙得最多的是工作,吃得最多的是外卖。顿顿为了凑够起送价,常常 “精打细算”,吃得肚子 绷儿圆”。偶尔不吃外卖,也是图省事泡包面就凑合了。


然而宫面的出现,可以瞬间提高你的生活品质。


只要 下锅 煮1分钟就可以捞出, 省事还有营养 。而且完全不需要准备过多的调料,只要一口锅,即便是 厨房小白也可以轻松做出一碗美味汤面


▲经典做法-清汤宫面


煮好的宫面 色泽油亮、劲道爽滑、入口绵柔、光滑柔韧 ,吃起来更富有嚼劲与张力。即便是回味,也是口有余香。


喜欢吃面的都觉得它省事又好做。也正因为如此,让人头疼的是稍微晚吃一会,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大面疙瘩。但是吃过宫面之后,你会发现这种担忧完全不存在。



首先宫面 入锅汤不混,久煮不烂, 既方便又快捷。即便你忙完手头的事再吃,碗里的宫面也是 根根分明 。虽然看不见汤,但是因为宫面空心吸收了汤汁,把面挑起来,汤汁由空心流出, 不坨不粘 ,放进嘴里,一 “吸溜” 就乖乖跑进嘴里了,根根 细腻爽滑 散发着 浓浓麦香味 。而且 小孩吃易吞咽,老人吃易消化



劲道始于源头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宫面也是一样。


藁城作为中国宫面之乡,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地处冀中平原腹地,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充沛的降水、足量的日照,孕育了藁城优质的小麦, 粗蛋白含量16%以上。



好面离不开好水 ,藁城地下沙带段泉水层17米,锶、偏硅酸盐含量高 。做出的宫面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营养丰富。


另外,宫面中还加入了 新鲜鸡蛋 ,不仅大大提高了宫面的营养,而且吃起来更加的 爽滑有韧性 !因为加入鸡蛋的缘故,宫面色泽微黄,单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13道纯手工工艺


宫面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发展历史,全靠 纯手工制作工艺,代代传承 ,充分保留宫面的天然营养与面香。


经验丰富的手艺人会根据气温、湿度加入鸡蛋、水和盐,比例都深有讲究,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面的劲道全靠 纯手工拉制 而成。



制作一份宫面要耗足足 20个小时 ,有着和面、饧面、盘条等 13道复杂工艺 。其中,饧面需要多次进行,让蛋白质吸足水分变得膨胀,面粉彼此紧抱,这个也是保证宫面弹性和筋道口感的秘密所在。而根据季节不同,具体饧面的时间就得靠老师傅的“心算”了。



藁城宫面平均 一年之中只有一百来天可以正常生产 ,不能实现全年大规模生产,因此藁城宫面才显得愈发珍贵。



宫面制作过程中, 不放添加剂 ,真正做到营养又健康!是老人、孩子、孕妇、产妇都可以放心吃的美食。


▲有质检吃得更放心



宫面作为河北省藁城的传统特产,因其繁杂考究的制作技艺,现已成功申请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健康做好面


晖御宫面斥资建立了自己 80亩的中国民俗(藁城宫面)产业园 ,制作条件、卫生环境严格把控,以 “为健康做好面” 为理念,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宫面的研发与生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