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友邻撰文谈读书。谈到很多新书,列下浩瀚书目。有些朋友以善读著名,博闻强记,一年读出天文数字,令人钦佩。不由也想起我自己的读书感受。我是个非常渺小的人,在既往的生涯里,有几个阶段,得益于书的陪伴,和那些熟悉的书很有感情。
回想起来,我在本科阶段,其实谈不到什么读书。那个时候书没少“看”,但总的而言,没有一个真正的追求,也无搭建完备的知识框架的意识。大多老师安排,就看。看完,就忘。当然在无形中,也形成了一些最为基本的积累,但对自己、对这个世界,还充满了无尽的妄想。读研的时候看了一些专业的书,接触了一些资料,也有过一些灵机一动的想法。所用的笔记法,是大本子上画一纵线,左侧列页码和标题、原文摘录,右侧是用自己的话归纳和引申,追求“越读越薄”,所谓“蒙哥马利笔记法”。其实无非是一种死板归纳法。我那时较为顺利,人顺利既久,未免漂浮。各方面都很肤浅,但却把自己看得较重。觉得自己既接触过实际,又读了一些书,说得出一些拗口的理论、大词。来日“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看什么都觉得很容易。有朋友来,大家置酒谈心,我表面上话说的谦虚,心里却颇有澄清万有,舍我其谁的傲慢意味。今日想来,无地自容。
转年,母亲去世。家中大变。期间种种今日犹觉不堪回想。我自幼所受皆极其正统的教育,故之前以为人在世间,只需修齐治平,“忠君报国,临危一死 ”即可,哪里知道原来人世间还有如此多的世故、人情?那一年,饱看太多以前以为《民间故事》里才有的事情,尝到炎凉冷暖。第一次从澄清天下的梦境中冷却下来,睁开眼睛,打量真正的人生。
简单而言—— 一夜间,家没了。世上似乎也没了亲人。
锦上添花,女友也分了手。真是无牵无挂。很快,我又要离开了从小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开始了新工作和生活。内心是不太情愿的。
* * *
实话说,从生活到工作都不太适应。不能说同事们不够友好仗义,但也绝没人惯着你。很快我也发现,长期读书的我,和大家配合起来,从理念到风格,不是特别的默契。感到很多学过的理论,很难在这个现实的丛林中妥帖安放。人群中有光明的东西,也有不够光明的角落。大家面对的不是个虚幻的事业,而是每一个具体的“日子”。天下熙熙,也没有人想要你的口袋里的公平正义,要的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得则喜笑颜开,失则怀恨于衷。出于本性,过份出离的事情我下不去手,对事情背后的多年既成的利益“规矩”我也不懂,想来大概也无意中干扰了一些神仙们千年一脉的“买卖”。
长期读书,重新回到工作状态,从语言到心态也要适应。一日,我正在看书。资深同事来办公室串门儿,我让座给他。他拿起书端详少顷,说:女的啊。我愣住。随即反应过来他说的是书的著者道尔戈娃。我附和说,是,女的。俄罗斯人。他又深沉地感慨说:俄罗斯女人好啊。白俄罗斯的女人也好。他突然如此高论。我目瞪口呆。
那本书名字叫《犯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