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美械又被毛熊扬了,而且还都是王炸武器,可以让毛熊大吹特吹,灭北约气焰,长毛熊威风的那种。
一是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众所周知,鹰酱对这玩意看得很重,
不愿意乌军将其投入到残酷的消耗战中,
不舍得一口气拿出来,磨磨唧唧,拖拖拉拉,迟迟没有交付,直到2023年9月才开进乌克兰,10月份才全部送抵。没有赶上乌克兰的“夏季大反攻”。
直到今年2月,阿夫杰耶夫卡被俄军占领,为了稳定前线局势,乌军才不得不出动这些宝贵的M1A1坦克。
据相关报道,在阿夫杰耶夫卡附近总计投入了4辆M1A1,但截至目前,有视频确认被击毁的,就有3辆。
2月27日,第一
辆M1A1被FPV自杀无人机摧毁
,最早的证据,就来自毛熊飞手的操纵器;
3月3日,第二
辆M1A1被摧毁。
该坦克首先是压上了反坦克地雷,在乘员逃跑后遭到了FPV自杀无人机撞击摧毁。
这辆坦克一侧,还有一辆被击毁的BTR-80轮式装甲输送车,显然乌军希望通过坦克和轮式装甲输送车的组合打一场小规模的步坦协同作战,也可能就是在执行扫雷作业,结果两辆战车都被炸翻。
由于其处于交战区域,俄军没有力量将该坦克拖回来,为了防止乌军对触雷坦克施救,于是俄军出动FPV无人机最终将这辆“死老虎”彻底炸毁。
最近,又有第
三辆M1A1被摧毁。
根据俄军战场指挥官的描述,“在这次坦克决斗中,T-72B3坦克的乘员第一击就摧毁了西方引以为豪的美国M1A1坦克。”俄罗斯英雄、空军少将谢尔盖·利波沃伊透露,这辆T-72B3坦克用穿甲弹击中了M1A1坦克的薄弱部位——发动机舱,因为这里缺乏防护,并且处在车体和炮塔之间的部位,“一旦击中它,就会把炮塔掀掉”。
但是也有报道说,是俄军第24独立近卫旅的反坦克手发射了“短号”反坦克导弹,将其摧毁。
由于俄军战场指挥官的发言,并没有确切说明“这次坦克决斗”是哪一次,所以目前还不是完全确认,T-72B3坦克是在摧毁第三辆M1A1中立功,还是干脆已经把第四辆也扬了。
不过,
若T-72一击绝杀M1A1,那可是时隔30多年的复仇。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正当盛年的美军M1A1HA主战坦克(贫铀装甲型)与伊拉克军队的T-72M1主战坦克遭遇,战况可谓是一边倒,T-72在M1A1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双方的战损比例如同“集体屠杀”,留下了苏制武器的耻辱一幕。
△ M1A1从被击毁的T-72M1旁开过
俄罗斯方面后来解释说,出口给伊拉克的T-72是“猴版”型号(性能大幅削弱的出口型号),无论是装甲、火控还是主炮,都无法与苏军自用型号相比,伊拉克士兵的训练不足和怯战,更是导致其战场溃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今的俄乌冲突,双方对决,就倒了过来,是猴版M1A1 VS 原版T-72。根据美国方面的说法,乌军获得的M1A1没有配备贫铀装甲和贫铀穿甲弹,使其攻防能力都下降了一大截。
当然,无论纸面数据如何,距离“沙漠弯刀”地面行动,已经30多年了。现在的战场上,来自空中的无人机威胁,才是这些坦克的头号敌人。
再说第二种被扬的美械,那可就更是大名鼎鼎:“海马斯”火箭炮。
和千呼万唤始出来,一到战场就翻车的M1A1不同,自从俄乌开打,海马斯就没少让毛熊吃苦头。
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制M142轻型高机动多管火箭炮,就列入了美军援助乌克兰的清单中,最迟在2022年夏天运抵乌克兰。
去年赫尔松前线的激战中,乌军集中了多辆“海马斯”火箭炮,击毁了俄军多辆电子战车和指挥车,并且还击中了安托沃斯基大桥。该桥是在赫尔松北部作战俄军的最重要后勤补给线,虽然大桥没有被炸塌,但桥上已无法通行重型车辆,俄军只能依靠新卡霍夫卡大坝这条仅剩的补给线。不过就是这唯一的补给线也在7月29日被“海马斯”打得失去通行能力。赫尔松北岸的俄军最终被“海马斯”彻底切断了陆上交通线,只能依靠少量驳船和浮桥维持补给线运转。
最终毛熊在巨大压力下,不得不撤出第聂伯河北岸的赫尔松地区。
海马斯作为轻型战术火箭炮,几乎使出了战略武器的价值。从此一战成名。
之后,又在2023新年之夜,袭击顿涅茨克马卡耶夫卡市的一处俄军驻地,炸死63名俄军官兵,更是名声大噪。
毛熊对其恨之入骨,但报仇雪恨可不那么容易。
海马斯不但射程远,而且机动性很强,能由中型运输机运输。导航系统先进,自主定位能力强,射击准备时间短,打完就溜,让毛熊徒呼奈何。
但是最近,俄军发布了一段摧毁海马斯的视频。这也是俄乌冲突以来,首次可以确认的海马斯被击毁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