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阅读社会
」
回复
成长
免费获得
100本学习成长类书籍
导语:叔本华说,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忍受独处。孤独的时候我们渺小而又脆弱,我们等待有人收留、呼应,我们渴望的不是外部世界的喧闹,而是一份纯粹的爱,是心灵间的呼唤、坦露、理解。
1
每个人的孤独
都像是私人订制一样独一无二
我赞同这样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每个人的孤独都像是私人订制一样独一无二。
有的人因为内心的自卑,回避社交感到孤独。有的人,因为爱人的离去,封闭自己而孤独。还有的人,因为自己兴趣独特无人分享而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却又不自觉的伪装。
当然,还有金庸小说里找不到对手的独孤求败式的孤独……孤独的原因多种多样且程度各不相同。
孤独作为一种心理情感而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它到底从何而来?
是因为个体生命与外界环境的隔绝而引起的,还是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而造成的?
▲
走进那从没有脚步踏过的地方,和人的领域以为的万物共同生活
有人说孤独是一种本能,在我听来,太过于哲学。但我知道但有一种孤独,真的是与生俱来的。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即自闭症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目前人们对它的病因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他们从一出生就注定要经历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2
守护孤独前行的你
是我骄傲无比的宿命
我杏儿表姐是个孤儿,结婚比较早,现在已经有了两个男孩,相差2岁多,都在上一年级,哥哥叫小江子,弟弟叫奇奇。
有一次,奇奇抢了小江子手中的乒乓球,小江子追着他抢夺,追上了之后,奇奇死死地把乒乓球攥在手里就是不还,哥哥一口就咬上去了,听到奇奇放声大哭,我们旁边的人赶紧围上去劝解哥哥赶紧松口,又是哄又是拉,小江子愣是不松口。“啪!啪!啪!你放不放开!”三记响亮的耳光让他松了口。我被这暴脾气的表姐夫吓到了,大家都去围着嚎啕大哭的奇奇,疼爱地看着他被咬得快见血的食指。我半天才注意到小江子红彤彤的脸上留下的清晰的巴掌印,还有无声的泪水。
他哭了。但他的脸上没有正常孩子被父亲打了之后的那种愤怒、委屈或者是恐惧。他的哭泣是无声的,平静的。我去抱他在我怀里,想哄一哄他,但他丝毫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晶莹的泪珠不停地滚下脸颊。
▲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分身,而正因为找不到,所以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除了这件事,妈妈叫他去洗漱或是写作业,他总是像听不到似的。他的话不多,说话句子较短。不会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弟弟熟读成诵的课文,他连读都不会。读了三个一年级,他仍然认不全10个阿拉伯数字.他还爱吃,但是吃东西却没有限制,经常吃得太撑导致呕吐,或是吃坏肚子而腹泻……这些异于正常儿童的表现,他爸妈归都结为“我们生了一个傻儿子”。
没人能改变他,让他变得接近正常。父母的耐心和期望似乎早在几年前就被耗尽了。家庭拮据的杏儿姐,甚至还为他报了半年价格昂贵的作业辅导班,希望他好好读书,起码每门功课能及格而不是个位数。我能体会父母的无奈与悲哀,但作为一名先天自闭症儿童,我们更应用爱去融化他们的孤独。
3
我爱他
可他知道我爱他吗?
记得心理学上那个著名的视崖试验吗?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R.D.Walk & E.J.Gibson)设计的用来观察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婴儿到6 个月左右已经会出现深度知觉了。有人在这个试验的基础上对这个试验条件进行了改变:将婴儿面前的悬崖下点燃了熊熊大火,婴儿的最密切照料人则在悬崖的一端用玩具或微笑鼓励婴儿勇敢的爬过去。有视频显示,婴儿会对火焰产生恐惧并大哭,但最终还是能在抚养人的鼓励下,勇敢爬过“火焰山”。我们的爱,也能让孤独症的孩子勇敢。
▲
出生即被爱
育婴专家说,婴儿从四个月起就能认母亲,6个月开始认生,多数8个月以后的婴儿见到生人都有些拘谨或惊慌;有的婴儿更为严重,见到生人就哭。其实,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婴儿在母亲和家人的照料下,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只有在母亲或家人身旁才觉得安全;而生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婴儿就会出现焦虑,甚至恐惧。
所以,即使是孤独的心,也能接收到爱的讯号。
4
以爱疗愈孤独之心
约翰·威廉姆斯的心理疗愈小说《摘星星的男孩》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我想和你旅行世界两次,一次,去看看世界;一次,去看看你看这个世界的方式。”这是我见过的父母对子女说的最动人的情话。
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一度挺过生活的难关,精神病痊愈后又单身一人照顾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他知道会有许多难处,可他依然觉得儿子是世上最好的礼物,用自己暖烘烘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
书里面讲到一个细节:约翰的儿子除了会咬人,还特别讨厌理发,为了让孩子“和平”理发,这位父亲带他去了伦敦东南区的几乎所有的理发店,终于有一家可以让他的儿子顺利完成剪发。剪完头发,孩子开心的说:“我现在会让人给我剪头发了,是不是呀老爸。” 他知道在儿子的世界里,生活就像一个大怪兽。可是他总能发现生活美好的的一面,以至于他自己把这归功于,一切的美好来源于孩子的生命力和他能逗老爸开心的天赋。
生活是不好不坏的,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面对它。
▲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有了爱。
一切又重新苏醒。
他们拥抱了彼此内心深处的孤独,也因而获得了勇敢生活的力量。
孤独的时候,我们渴望有人收留、呼应。而爱正引发了心灵间的呼唤、坦露、理解。爱可以,治愈一切孤独。
愿此生,你的孤独总会有一份回应。
走在人海,有人懂你。
《摘星星的男孩》:感动全世界的心理疗愈小说 。
精神病人+喜剧天才VS孤独症患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