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地图
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叫有思想。绝不浪费你的时间。轻松又有趣。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地图

捷克首富离奇坠亡,他是5000万中国人的超级债主

思想地图  · 公众号  ·  · 2021-04-19 17:00

正文


3月27日傍晚,美国阿拉斯加。


克尼克冰川上空,一架观光直升机轰然坠毁,5死1伤。


死者中包括56岁的彼得·凯尔纳, 他是捷克首富,也是中国最大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在中国,他是5030万人的债主;他的公司,被人称作“高利贷之王”。


坠亡之前,彼得·凯尔纳正准备去滑雪。事发地大雪茫茫,地势陡峭,一场暴风雪即将到来。


彼得·凯尔纳离开后,留下了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财富帝国。


就像藏在雪里的冰山,庞大又隐秘。



1

巨富



彼得·凯尔纳。


绝大多数人应该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但在世界财富的金字塔上,这个名字一点都不陌生。彼得·凯尔纳不仅是捷克首富,也是中东欧十六国的首富。在最新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彼得·凯尔纳身价达到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9亿元),排在:


第68位。



和他身家相当的,是传媒大亨默多克家族。


和许多中国富豪一样,彼得·凯尔纳喜欢大飞机。他生前至少拥有两架飞机,其中一架是著名的湾流G500,还有一架是波音737-700 BBJ公务机,可以坐下一个排的人。


彼得·凯尔纳的财富主要来自于PPF集团。公开资料显示,这个成立于1991年9月的集团,是中东欧最大的投资和金融集团之一,业务版图遍及欧洲、北美和亚洲。


截至2020年6月30日,PPF的资产总额达到440亿欧元,全球员工数量98000人。


但和中国人更相关的,彼得·凯尔纳还是捷信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捷信,一度是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


2019年7月15日,捷信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人们才看到这个庞大金融帝国的真容。


进入中国的9年间,捷信积累了5000多万客户,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8%,累计发了约合人民币960.68亿元的贷款。以至于网上流传着一个夸张的说法:


每3个借过消费贷的中国人里,就有1个捷信的客户。


是的, 中国最大消费金融公司的实控人,五千万中国人的债主,竟然是个外国人。


你也许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现实。


2

放贷



十来年前,那场金融风波刚过。渴望重整旗鼓的天津,迎来了捷信。


那一年,PPF集团正式在中国获得监管批准,中国第一个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正式诞生。


那时候,“互联网金融”还是新鲜事物,捷信被看做是和某些地方银行一样的“金融”机构。


在天津这片“互金沃土”上,捷信在2012年就实现了5000万元的盈利,此后在中国一路狂飙猛进。



飞速发展的捷信很快就坐上了中国消金行业的“头把交椅”。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3年间,捷信集团在中国的新增贷款额由67亿欧元增长至118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


到了2019年提交招股书的时候,捷信在中国的业务总资产已近千亿,累计客户超过5000万,为整个捷信集团贡献了逾60%的收入和贷款额。


与飞速发展的业务一同到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质疑。


2019年3月末,捷信集团在中国的贷款规模比重,在其全球业务中的占比达到63.9%。这背后,捷信把目标瞄准了中国三四线城市的中低收入群体。


按照招股书上的信息,捷信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24万个销售点,覆盖了全国逾300个城市。而且,捷信在中国还有21.3万名推介人,这些“编外人员”为捷信集团的业务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业务人员,分布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尤其是OPPO、VIVO手机店。


回过头来看,下沉市场这块蛋糕,捷信可比某些互联网公司吃得早多了:


“当时中国手机产业正处于暴涨期,深圳年轻的打工仔们都渴望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而捷信的小额贷款正好能帮他们实现愿望。”


而真正让捷信陷入风暴中心的,是“高利贷”质疑和暴力催收。


时代周报曾写过调查报道,曾有一位捷信消费金融借款人,于2016年7月通过捷信借款2万元,年贷款利率21%,分36期,也就是三年。


但实际上,这名借款人在查看借款明细的过程中发现,仅“贷款手续费”一项,就高达10903.68元。 这意味着,综合利率为117.3%,年化利率为39.1%。这早已超出借贷的监管红线。


这并非个例,在聚投诉平台上,其投诉量一度高达10328起,被投诉的主要问题是高利息、暴力催收等,并且覆盖面广,不少人将其称为:


“第一高利贷”。


更令人震撼的事发生在催收环节。21CN聚投诉平台上,搜索有关“捷信暴力催收”的帖子,有几千条之多。



捷信委派的催收人员,催收手段花样层出不穷,骚扰借款人手机通讯录里的亲朋好友已经是常规操作,甚至还对借款人的单位、街道、村委会等进行电话骚扰。


一位姓马的借款人的投诉帖子里写道:


捷信上门暴力催收,强行闯入家里,辱骂,砸门,目前已报警 后来联系上催收,协商分期还款,协商后我还了1300,剩下每月还2000-3000,催收不同意,又爆通讯录。


捷信在全球拥有电话代理和实地催收代理2.3万人,就连神农架这样的地方也设有外访催收岗,足以让借款人无所遁形。


外人很难想象,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催收起来竟然如此肆无忌惮。



3

谜题



离中国大约7500公里外的中欧,有一个人口1000万左右的小国,名叫捷克。


有人说捷克有两大“特产”:波西米亚风和布拉格广场。



很多人和周董一样,曾沉醉在布拉格广场的黄昏里。但很少有人知道,捷克商人彼得·凯尔纳带到中国来的“特产”,是消费金融。


尽管是捷克首富,但彼得·凯尔纳非常低调,或者说神秘。


在此之前,网络上几乎没有关于他的详细报道,你能看到的都是一些极为零散的信息。



这位彼得先生出生于1964年,1986年从捷克的布拉格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毕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彼得抓住了日本复印机的潮流,赚到了第一桶金。


很快,他又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1990年前后,东欧剧变,捷克爆发“天鹅绒革命”。当时的捷克政府通过了一个新的法律框架,决定通过证券私有化的方式逐步将国有公司全部私有化,所有捷克公民都有权参与。


当大部分人还一脸懵圈的时候,彼得敏锐感知到了商机,迅速成立了捷克“第一私有化管理基金”,吸收民众资金,买入国有资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