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巡洋舰
混沌巡洋舰, 给您洞穿未来的视力。我们以跨界为特色, 用理工科大牛的科学思维帮你梳理世界的脉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悲欢如何相通?新研究揭示共情神经机制 ·  昨天  
科学画报  ·  《科学画报》祝大家元旦快乐! ·  2 天前  
科普中国  ·  看了这 1 篇文章就等于看了我们 2024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巡洋舰

解构中美贸易战: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混沌巡洋舰  · 公众号  · 科学  · 2019-05-26 13:52

正文


先无删改的转载公众号“且慢书店”关于贸易战的一篇小文,之后用三段,进行点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我们试图用一些基本的学术知识,来描述这几个问题:为什么会爆发战争?贸易何以成为一国经济收入的基础?基于怎样的策略选择制裁商品?贸易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后探讨我们能否获胜的关键因素。全文共计5000字,阅读需要好几分钟。



一、战争的起源


首先,贸易战是战争形态的一种,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极端、又无法避免的行为,没有之一。自核武器诞生后,人类便解锁了毁灭世界的战争力量,这极大限制了超级大国之间全面开战的可能性。苏美冷战更类似于《三体》中的威慑纪元,古巴导弹危机是人类最接近核战争的一刻,就像执剑人手中的发射器卧槽掉到地上。这是所有人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两边想打但都不敢同归于尽时,贸易战便成为了更常规的制裁手段。



对待战争,有两个人的著作我们需要了解:一是埃弗拉的《战争的原因》,一是科普兰的《大战的起源》。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美开战的前提和理由。


在《战争的原因》中,埃弗拉在坚守现实主义基本立场的同时,引入了构建主义的认知观点,提出了关于战争原因的五大假说:


1、当国家对战争结果持有错误的乐观主义时(错误的乐观主义);

2、当首先进行动员或攻击的一方获利时(抢跑);

3、当国家的相对力量对比发生剧烈变化时(权力转移);

4、当资源是可积累时(机会与弱点的窗口都比较大时);

5、当征服变得容易时(防御与安全困境);


作者认为,以上任意一条成立,战争都更有可能爆发。再看当今中美局势,我们至少满足了前四条:


1、中国民众迎战情绪普遍高昂、高呼必胜的迷之自信;

2、美国狙击中国经济对维护自己世界第一的必要性;

3、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威胁和“两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影响;

4、“中国制造2025”对标美国高科技和知识产权,及川普政权换届空档期;


四条红线都踩得哐哐哐响了,现在的问题根本不是“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而是已经特么打起来了、该怎么打的问题。



再看《大战的起源》,科普兰试图提供一个能揭示大战爆发的规律性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动态差异理论”。对“动态差异”四个字的理解,一言蔽之,就是三国开篇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界是动态的,有衰退便会有崛起,国际形势不可能在长期发展中一成不变。衰退方对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迷恋,崛起方对重塑格局发起的挑战,都构成了开战不可动摇的理由。


冷战结束至今三十年,全球局势既没有如美国所愿走向“一超多强”,也没有如中国所望走向“多极化”,而是形成了当今“两超多强”的局面,这是非常尴尬而危险的。在原著中,科普兰强调“多级体系中,发生大战需要有一个占绝对优势的军事强国,但是在两极体系中,无论两个大国的实力均衡还是不平衡,都会发生大战”,“在两极体系中,衰退更有可能引发大战”


“动态差异理论”对美国决策者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体现在其应对中国崛起所提出的政策主张方面。《大战的起源》成书时间为2000年,当时科普兰以美国不是“衰退”国家的视角看待中美政策,他认为冷战后“美国在军事、经济和潜在力量三大领域都拥有绝对的优势”,同时“崛起的国家倾向采取和平温和的政策”。


诚如所言,那个年代的美国如日中天,改革开放后中国也进入了和平发展阶段,所以科普兰本人所持的和平接触成为了美国对华政策主轴的观点:中美关系总体和平向好的长远发展态势。


但那是20年前的故事了,时年2019,中美关系早已今非昔比。按美国方面的测算,如果对中国的崛起无所作为,510年后,中国便能全面赶超美国。这便形成了新的囚徒困境:“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你说,曹操能不对刘备动手吗?




二、经济学原理


要解读贸易战,首先得说清“贸易”是什么,我们至少要理解三个知识:分工(亚当斯密-《国富论》),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国民收入基本公式(《宏观经济学》)。下面逐步展开论述,我会尽量避开教科书式口吻,翻译成人话便于理解。


首先考虑一个假想的经济社会:部落文明(两部门经济)。在这个部落中,只有消费者(家庭)和企业(生产者),在茂密的原因森林里,人们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国内生产总值=消费C+投资I,即GDP=大家买猎刀鱼竿果篮子的钱,加上盖窝棚房造工具厂的钱。另一方面,国民收入=消费C+储蓄S,这很好理解,就是大家花掉的钱加上私房钱,等于所有的钱。



由于是闭环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得C+I=C+S,即I=S这便是储蓄-投资恒等式:能用来投资的钱,等于大家攒下的私房钱。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部落文明发展啊发展,发展啊发展,偶然又必然地发现了一个好东西:分工


宏观上,比起所有人都出去打猎采摘、然后一起回来洗衣服做爱做的事,不如让一部分人专门打猎、一部分人专门采摘、一部分人专门做饭洗衣服更有效率——这便形成了最早的产业分工,不同的人去干不同的事,逐渐掌握一个行业的诀窍,同时避免倾巢而出被老虎团灭的风险。


微观上,鱼竿作坊里的张铁蛋发现,比起三个人一起砍竹子、一起做杆子、一起装鱼线,不如一个人专门砍竹子、一个人专门做杆子、一个人专门装鱼线来的效率——这便形成了最早的产品分工,极大降低了工人技能的培训成本,可以扩招三十个或三百个人,增产的同时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


由于分工的出现,必然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去协调这些天真善良爱奔跑的原始人,不然他们自己是搞不定的。专门从事“组织”的人员和机构,便是“政府”的最初雏形。发展到这个阶段,部落文明便成功进化到了城邦文明(三部门经济)。



在城邦文明中,除了消费者和企业,加入了“政府”这个新角色。政府还能干嘛,不就是收钱(税收T)跟花钱(政府购买G)么?所以国内生产总值=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国民收入=消费+储蓄S+税收T,二者相等,可得I+G=S+T


稍微移项一下,便是I=S+T-G),T-G即政府收来的税、减去政府花掉的钱,剩下的便是“政府储蓄”。所以这个公式可理解为:投资=大家的私房钱+政府私房钱。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城邦文明发展啊发展,发展啊发展,偶然又必然地发现了一个好东西:贸易。


随着分工的不断成熟,逐步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大家会造的造了一大堆(已经人手10根鱼竿了),大家缺的东西还是不会造(比如蜡烛),这就逼迫人们走出舒适区,去寻找周边的文明。一旦发现新世界,互相发现“卧槽你竟还有这等好东西”,那么只剩下两种可能性:去交易,或者去掠夺


前者便诞生了贸易(老板多少一斤便宜点嘛),后者便引发了战争(别逼逼了直接抢吧)。说到底,战争与贸易就像硬币的两面,是资源流通的不同形式。到了这个阶段,城邦文明便成功进化到了国家文明(四部门经济)——本国内部的买卖只能叫交易,国与国之间的买卖才能叫贸易。



在公式上,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净出口(出口额M-进口额X)”一项,消费国民收入同时增加“本国对外国的转移支付K”一项。投资恒等式I=私人储蓄S+政府储蓄(T-G+外国对本国的储蓄(M-X+K)。


最后这项看起来有点复杂,却是解读大国经济的重中之重:当M+K>X时,叫贸易顺差,当M+K时,叫贸易逆差,即负储蓄。作为投资恒等式的三大组成部分(私人储蓄+国家储蓄+对外储蓄),贸易的顺差和逆差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的核心——这就是当下美国对中贸易逆差十分不爽、不爽到要开打的经济学原理。


三、贸易的基础


打蛇打七寸,这是小学生都会背的一句话,一旦开战,双方都会做出捏着对方疼处打的准备。中美贸易开战至今,有两个教科书式的例子被写来写去:大豆和华为,网上的评论已经有很多了,我们试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为什么开局便打出这两张牌。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翻译成人话,就是两国贸易,互相会购买本国匮乏的东西,销售本国富裕的东西。


先看大豆,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二大出口国(第一为巴西),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消费国和第一大进口国,总消费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2017年美国大豆出口量超过60%进入中国,而中国大豆进口量约35%来自于美国。可以说,中美双方在全球大豆贸易市场上是最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双方开打贸易战,大豆首当其冲,所以去年那艘载豆狂奔的货轮才如此引人注目。



从出口方看,2017年,美国出口中国的大豆占总产量的44%,占大豆总出口量的62%,这是个相当高的数字,可以说美国对华贸易,对大豆出口的依存度很高。同时,大豆出口对美国政治意义重大。在美国生产大豆的前10个州里(占总产量的95%),有8个州都支持川普,是其重要的票仓地区。中国选择大豆进行打击,理论上能对美国经济和川普连任进行精确狙击。


理论归理论,然而现实呢?中国对美宣布大豆制裁后,2018年,美国新豆总销量达到了800万吨,同比增长127%,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豆价本已逼近十年来的最低点,中国制裁后,美国豆价更是暴跌,反而引发了欧洲和南美国家的疯狂抢购,进口量达到了过去几年的410倍,你说好不好卖?更有甚者,就是先前提到的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国,巴西,从美国抄底100万吨大豆,再加价转手卖给中国。


因为中国不买不行啊,只是从不从美国买的区别。慈不带兵,义不掌财,生意场上讲节操?别太天真,战争本就是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事情,美国能稳坐世界第一,无非讲义气,人够狠,兄弟多。别忘了全球市场下,国际贸易是多边行为,你可以去别家买,我也可以卖给别家。


再说华为,备胎转正的海思炒得沸沸扬扬,我只看见满纸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有库存和技术储备固然是好,但是要知道,IT产业是多样性和密集度极高的产业,缺了一个零件或者一种技术都不行,除非你有整套的核心技术制造能力和知识产权,否则永远都被人捏着咽喉。



就像造车一样,你会造轮胎、车壳、挡风玻璃都OK,但发动机要靠进口,不得行。会加工发动机了,但里面的火花塞不会造,不得行。会造火花塞了,但点火时间和能量转化率掌握不了,还是不得行。芯片也是一个道理。数字芯片我们可以学着造,更尖端的模拟芯片呢?这东西不是企业生产能力的问题,是研发能力的问题,它需要从业经历几十年的尖端工程师,严重依赖个人的经验累积,不是拆开学着造就能解决的。



再说操作系统,联想收购IBMPC业务多少年了,中国早已成为全球PC生产大国,但OS呢?至今我们做出什么来了,好使吗?这才是真正要命的问题。人家只是把粗放制造业丢给你来做,自己把钱投入到更尖端的垄断市场做研发,研发出来马上申请专利,然后成为行业标准化赚大钱,做个代工厂有什么好骄傲的?一个window 7的操作系统保底5000万行代码,这一行一行码出来的,你永远都无法复制。


现在去任何政府机关办事,司法政务银行系统,哪个不在用着最古老的XP系统?换位思考,如果敌对国家的核心数据资源,都存储在你开发并淘汰掉的操作系统里面,你手上还捏着互联网根服务器的开关,这不开玩笑么?


总体来说,中国对美的大豆制裁,本着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心态来战,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而美国对中的技术制裁,更像是《三体》里智子的技术封锁,直接锁死特定领域的发展路径,可谓外科手术刀般的精确打击。和平时期,比较优势理论能让双方互利共赢,非常时期你一定要整清楚:哪些东西是我只能从他那里买的?哪些东西是他还可以卖给别人的?


四、未来的影响


主流声音表示,贸易战不会对国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这是实话,短期内不会,但长期一定会在微观上改变国内经济形势,宏观上改变世界格局。冷战余威二十年,对苏美两国和世界的影响延续至今,便是最好的证明。


要理解为什么短期内没有影响,我们要学习一个叫“外贸依存度”的概念,它是指一国经济依赖对外贸易的程度,既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又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参考因素。简单说,就是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一国经济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外贸,又有刚性的内需,极端情况下能自给自足,就比较稳当;如果大量依赖贸易或只依赖贸易,那么一旦这根支柱断了,整个国家经济就会崩塌,这就很不安全。



2018年为例,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为33.9%,美国是20.5%,日本是29.92%,都属于比较稳妥的范畴。两国开战,单一产品的经济制裁不可能超过对经济总量影响的1%,所以短期内不会对国民经济造成显著影响。反观东南亚和欧盟的几个国家,比如越南、新加坡、荷兰等国,它们的外贸依存度都超过了100%,可以说这些国家一旦卷入贸易战,便是地动山摇的完蛋。


但长期呢?我们仍以大豆为例,引用总理的一句话: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任何一个极小的数字,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很大的数字。中国为什么需要那么多大豆?因为人多啊!13亿人的炒菜国家,你们每天用的植物蛋白油从哪儿来的?耕地面积不够,只能靠进口。大豆供应一旦短缺,豆价上涨,势必引发粮油价格上涨。再者,榨完油的大豆残渣是牲畜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豆价上涨亦会导致饲料价格上涨,最终猪肉上涨的代价谁来买单?如果长期这么打下去,你还吃得起肉吗?(下图为去年7月对美大豆加征关税后,国内猪肉价格走势)



天下兴亡,百姓皆苦,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但也就是这句话,我对中美贸易战的结果,仍保持悲悯的乐观。因为决定战争走向的,除了吊炸天的高科技和眼花缭乱的学术理论,我们还有一个杀手锏,便是中华民族的韧性,这可能是21世纪人类最稀缺的品质。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这是我们抗日战争胜利、抗美援朝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美国越战失败、打伊拉克留下个烂摊子的原因:我们吃得的苦,他们吃不得。



超级大国间的贸易战,势必会对本国经济造成长远的消极影响,这是囚徒困境的本质决定的。问题在于,历经5000年的中华民族,吃过的苦显然比建国不满300年的美国人吃过的糖还多。吃惯糖的人,是吃不了一点苦的,你指望美国人有朝一日啃树皮?不可能,他们早就起义把当前政府推翻了,重选一个能带来糖的人上台,输赢什么的不重要,打仗还可以投降呢,允许国民持枪不就为了这一天么?但我舌尖上的中国会吗?何止树皮,昆虫的一百种烹饪方法大云南都能写给你。吃苦?笑话,广东人肯定要祭出胡建人食用指南。


你说,我们能输吗?

编者的话:


这篇文章有俩个观点不甚认同,一来是中国国内民众的迷之自信。如果你一字一句的细读党报上的相关的评论员文章,会发现要宣传机器要实现的目地是不要仗还没打就先在心理认输了,不怕贸易战不等于好战。二是能吃苦就意味着对未来保有乐观的预测,了解的越多,就越清楚持久战拼得不是谁能忍谁能吃苦,而是谁能够即守住底线同时足够的灵活。如果一个人能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擅长什么,有足够的自信心坚持下去,同时又能守住道德底线,那暂时的挫败就不算什么,国家亦然。


要想明白的是什么是底线,贸易战打打停停是表象,能否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没有泡沫也没有急刹车是第一条底线;第二条底线是坏境的保护,不进口外国的垃圾,淘汰低端产能,保住了自然资源,才能获得经济持续的增长,第三条是人才梯队的培养,不止是获得几个炸药奖,而是让大多数人成为工业人口之后成为信息时代以及之后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为此要攀科技树,要掌握全产业链,最后的底线是维持阶层的流动性,让大多数人能够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交流合作。


拿这四个维度来看,你关心的就不该是多久能恢复汉唐雄风,而是如何向一超多强转变为俩超多强,能完全改变的只是自己而已,我们不得不进入贸易争端,只是为了我们的后代能够在上学时不会觉得知识是无用的,能够即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又站着把钱赚了,能够不必YY穿越回古代去爬工业化的科技树。没有人喜欢吃苦,但想清楚了真正想要什么人会选择暂时的自我牺牲。当前最需要的不是民粹,而是弄清楚为何不得不背水一战。


ps 贴一条铁哥的朋友圈:


最近很忙,但是看到围绕tradewar的事的讨论,越来越两极分化,假消息满天飞,为战队而战队,为抒情而抒情,这些讨论本身正在失去意义,消遣公共事件的远多于认真思考。因为以大多数人的认知,谈不上了解东方,更谈不上了解西方,对于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更是一无所知。100年前同样义愤填膺的一群义和团推迟了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多去了解世界史和科技史,推敲每个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而不是去臆断,每个人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