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还有一些麻烦,但能在支付方式上提供更多选择,仍然是这个咖啡品牌在中国迈出的一大步。
此前,如果顾客没带现金,在星巴克天猫旗舰店购买电子产品券,现场兑换也是一种解决办法。2016年2月,星巴克中国上线了Apple Pay,与全球保持一致。同年7月,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系统:用户成为星巴克会员后,下载最新的App, 就可以绑定星享卡和星礼卡进行消费。
这一功能并不被多数中国消费者看好,与其要“先充值、再消费”,许多人仍希望星巴克能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在线支付工具。
而星巴克坚持打造自己的支付闭环原因也很简单:据《华尔街日报》下属机构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在2016年6月发布的数据,星享卡在美国市场拥有1200万用户,预存存款总额高达12亿美元。在推行自有支付系统后,这一数字将会更高。
虽然与以上目标看似相违,这一次,星巴克终于不再坚持,在支付方式上也选择了放开。既然放言五年内要在中国开5000家门店,它必须做出一些改变。
改变早已悄然发生,2016年8月底,星巴克上线Teavana系列茶饮料,后来又分地域推出更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多款咸味食品。
《天下网商》记者还曾在不久前获悉,星巴克中国(包含江浙沪)与百度外卖洽谈独家合作。10月升任星巴克中国CEO的王静瑛,也表示将进一步完成数字化及电子商务业务的拓展。
改变是艰难的,近期的“中杯门”事件便是一个例证。11月13日,杭州一名星巴克金卡会员发布了一篇名为《致星巴克中国CEO王静瑛公开信:什么时候才不觉得中杯顾客无知或愚蠢?》的文章,控诉自己被这样的星巴克式提问推销了6年。在这封公开信疯传27小时后,星巴克在14日做出了官方回复,称对消费者的投诉“深感抱歉”和“心感不安”。
从“高冷”到逐渐学习适应中国消费者,星巴克能否赢得更多信任和尊重?
(编辑 / 吴思凡,本文为食品公社原创,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