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alkwithtrend
中国企业IT人交流的技术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专为 RTX 5090 ... ·  23 小时前  
笔吧评测室  ·  高通骁龙 X2 新系列 PC ...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戴尔 4 月将推较低阶 Alienware ...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50 系列笔记本电脑预计 ... ·  昨天  
西安晚报  ·  明天22时10分!陕西正式进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alkwithtrend

银行业容器平台是自建还是厂商提供?界限如何划分?

talkwithtrend  · 公众号  ·  · 2019-03-28 07:25

正文

■ 来自社区交流


银行业容器平台是自建还是厂商提供?界限如何划分?

我们都知道针对某些平台都有自建和厂商之分,然而针对这些选择并没有界限划分。很多时候针对这个问题简单来讲就是你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就可以考虑自建,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又有钱那就用厂商。但这个界定在技术实力和预算上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来谈,技术实力也没有做很好的预期培育,所以就直接拉厂商来交流,POC,选型。但是往往前期的沟通就算再充分。后期项目很多上线要推迟,以及上线没有达到预期。这些结果最主要就是没有明确的需求和目标导致。

厂商也是五花八门,找一个不靠谱的厂商,我觉得还不如自建,这样还锻炼了团队人员技能储备,还有就是非行员的人对业务需求的理解肯定比不上内部人员。另外自建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灵活定制(或二次开发)容器品平台,深度结合自己业务场景,充分发挥容器品平台价值,降低使用成本和资源,并可以利用社区最新技术组件提升自身生产力。眼下我觉得现在容器技术比较成熟,自建是否也是一个团队可以考虑的?

发出这个问题,目的就是想参考大家的想法:这个界限如何划分? 而不是简单的认为有技术能力就自建,有钱无人就厂商。是否也需要考虑到技术成熟度,容器平台的目标预期,未来团队的成员培育等等多维度来考虑和划分界限。 欢迎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来自社区会员)


@Caikai  系统架构师  KYLERC:

各有各的好处。自建适合技术路线强调平台技术自主可控,创新重点放在基础平台上的用户;厂商提供方式适合的用户是希望借助厂商的技术力量确保底层平台的可靠性,而自己的技术路线更强调上层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强调治理能力、流程管理,而不是基础平台。

个人认为,不以IT技术为自己核心业务的用户,除非要转型把创新重点放在基础平台,否则没有必要自建,借助技术厂商的成熟技术,而自己去做自己更专业的领域。


@ asdf-asdf  研究学者 cloudstone:

看你团队实力,如果没有开源精神的团队,还是厂商支持吧。遇到坑,一般很难解决。


@Steven99 软件架构设计师:

1,先考虑清楚容器云平台能带来什么,不能带来什么

2,你期望获得什么

3,是否有其它可选方案

4,要达到目标,路线图是什么,可选路线图是什么

5,评估自身技术实力,自建和从厂商购买产品,让厂商实施项目成本收益,潜在风险

6,自身承受能力

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应该就会有答案。


@匿名用户:

银行在容器平台的自建还是厂商,需要首先明确自建和厂商各自的优缺点:

自建平台的缺点: 从部署,运维,安全,监测,优化,网路规划,数据备份等 方面都需要用户自己来考虑和支持,但多数用户缺缺乏这些领域涉及经验和积累无法充分发挥容器平台的价值更不用说和自动化发布等结合;

自建平台的优点:每个不同的用户都有自己业务需求和开发部署上线模式,自建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灵活定制(或二次开发)容器品平台,深度结合自己业务场景,充分发挥容器品平台价值,降低使用成本和资源。并可以利用社区最新技术组件提升自身生产力。

厂商的优点:容器品平台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厂商的成熟平台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提供的功能是长期经验和不同行业的积累,这是开源平台很难提供的,另外厂商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支持,技术储备不足的用户也能有较好的使用体验。当用户没有太多经验有要在复杂场景中使用时,厂商也能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减低部署风险。

厂商的缺点:

1 无法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定制,甚至二次开发

2 厂商无法深入了解用户业务需求,也就无法解决相关问题

3 无法利用最新的社区技术和快速修复相关bug

4 和某些客户现有CI/CD很难结合,所能提供的价值不大

5 大规模使用可能费用较高

结合以上的优缺点,我们甲方来说就需要进行评估,项目的目标、预期效果、平台规模大小、定制化集成深度、人员技能储备等等都需要充分衡量。如果规模不大,定制化深度也不高,可以前期自建,如果规模比较大,定制化深度比较高,这个还是需要引入厂商来合作。 分界线我觉得就是在平台的规模大小,和定制化集成深度来初步衡量就可以, 其他的因素都是比较好解决。


如果对以上话题感兴趣,欢迎 点击阅读原文 到该话题讨论页面,分享您的观点


相关话题推荐:

容器平台部署在 IaaS 平台虚拟机上,网络设计如何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