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搞村镇的都关注了我们------
记者 朱榕
本报讯 美丽平静的晋安寿山乡前洋村,昨日来了120多名年轻的客人,他们走走拍拍,寻根究底,旧石磨、柴火垛、鱼篓食盒等老物件、破旧沧桑的民居,都令他们如获至宝,反复观摩。他们是全国各地来参加海峡两岸“创意点亮乡村”民宿设计大赛的选手们。他们用现代眼光投射“美丽乡村”,力求用现代设计让“老房子”成为“新亮点”,挖掘、重塑乡村文化灵魂,帮助前洋村打开乡村振兴的大门。
昨日上午8点半,一打开车门,前洋的清新空气就让客人为之一振。前洋村村委会副主任刘昌明早已笑脸相迎,一路带着选手在村内转悠起来。
沿着干净的环村道向上走,左侧村委会内,前洋图书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妇女之家、老人休息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议事点前,老人正闲话家常。一条清澈的前洋溪拥着文化广场蜿蜒穿村,不远处龙晶葡萄园,牛奶草莓正到了收获的季节。沿着村道一路向上,两侧毛竹苍翠,丹桂飘香,宁谧而温馨。
“很少见到村道如此干净,村内的文化设施也很完善。”厦门半空间景观设计所的设计师黄超川情不自禁感叹,他坦言,乡村设计不能平地拔高,必须要有完善的基础配套和整洁的村貌“托底”,前洋村生态优美,村貌整洁,具备改造的基础。
“(副)村长,这些管线不能下地吗?”上海天华公建五所的余国璞指向头上盘旋的电线。“这条环村道是村内公共通道,电线分割了视线,也缺乏安全性,不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余国璞说。
刘昌明笑呵呵地告诉他,他们早就想到了,目前村里正在进行生活污水治理和管线下地工程,资金还在申请中。建成后,前洋家家户户都会建设化粪池,村容村貌将得以进一步提升。
站在前洋村高处,余国璞满意地望着整个村落的布局,“线状村道牵起若干个庭院,具有丰富的层次结构,经过设计将会形成一个连贯的民宿群落。”
工作人员介绍,“创意点亮乡村”由省住建厅、晋安区政府主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承办,设计师来自海峡两岸的建筑设计、创意策划、民宿运营领域,设计内容是给村内现有的6处农宅及周边场地,针对真实环境和邻里关系进行设计。
前洋50号民房为双层木结构平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木板历经风雨侵袭已发褐,目前用于堆放杂物。来自深圳的星期六工房设计师范业麟研究起檐下1米高的台阶,“村长,这里是不是比较潮湿?”从事乡宅设计多年的他详细询问起当地的气候和生活习惯。
刘昌明告诉记者,当地雨季短,但雾大,村民
建房时要建设地台,避免湿气上升,平时休憩纳凉,闲拉家常,用处很多。
范业麟说,这些建筑留下了以前人们的居住痕迹和生活方式,当地工匠也发展出合理的建造经验,这些建造经验、骨架结构、传统材质应尽量保留,再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再注入现代设计理念。经过这两天走访,他发觉,北峰山区的寿山石文化、茉莉花、畲族文化、稻耕文化和毛竹工艺都是值得挖掘的亮点。
厦门半空间的景观设计的卓安勇则背着人走进了村史馆,去探寻村庄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记忆。他惊讶地发现,前洋村曾是朱熹讲学处,前洋村名就由此而来!他认为,乡村振兴要避免产业同质化,要深入挖掘朱熹讲学的历史文化,重塑村庄与众不同的“灵魂”,形成独具的魅力。
2012年,前洋村投资200多万,对前洋溪进行治理改造;2014年,前洋村修建了农村公园、整修了村庄道路。去年,前洋村因宜居、宜业、宜游,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8月,又被纳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试点区(县),率先启动试点建设。
刘昌明介绍,村里先后引进龙晶葡萄观光园、同乐园生态农业观光园、省农科院新品种水稻中试基地等极具代表性的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希望能打造集农业科研、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专属名片。这次“创意点亮乡村”民宿设计大赛,还举办了“乡村夜话”圆桌论坛,邀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给他们“破题”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上海天华公建五所的余国璞说,如何将游客招进来、留下来,这还要细分需求,发展亲子采摘、团建拓展等覆盖各年龄层次的旅游产业。“回去之后,我们还要仔细论证,形成设计稿。”他说。
对兵哥农家乐的老板林坚来说,他一直以来的盼望正逐渐变为现实。2014年,他冲着对乡村的美好前景回家创业开了农家乐,靠北峰柴火鸡打出了招牌。但前洋村的资源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可旅游产业链,游客吃完就下山了,呆不住,他的兵哥农家乐也一直无法扩大规模。他希望借着这次契机,能带动更多同道中人,将前洋村的旅游产业进一步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