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钟伟纸上谈
专注于宏观金融领域的独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宏观评论及观点发布。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查阅本微信号以往发布的研究成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钟伟纸上谈

钟伟:战略定力下中国宜慎之又慎之四事

钟伟纸上谈  · 公众号  ·  · 2018-06-14 18: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 钟伟纸上谈 微信号



点击收听 本期完整音频:13分53




上期

回顾

面对特朗普“交易艺术”的攻势,我们有多种应对方式:多重思维、底线意识,协商沟通,但我们不会接受漫天要价的套路,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大的同心圆和公约数。


理解 WTO 多边机制本身的困惑尤为重要,那将回溯美国的崛起。在此进程中,需特别警惕的是:中国的人均 GDP 2020 只是 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到 2035 年也许能成为标准强国,直到 2050 年,中国才可能成为现代化强国。


目前看来,中国 2020 年的目标达成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2020 2035 15 年间,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历程来说,是挑战性最大的阶段。中国还要韬光养晦多少年呢?从威尔逊总统之后,美国发展史来看,我认为面临特朗普的“以闹取胜”,中国至少得有 50 年才能积蓄到足够的实力。




1

客观看待中美贸易争端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是毛泽东同志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的最后一句诗。 我们可以用这段话概括地来观察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规模有可能更大,甚至超越美国。一般情况下,如人民币汇率没有特大变化,中国经济增长和美国经济增长 相对速度不会有大变化,那么在2035到2038年,中国的GDP估计赶超美国。



如人民币汇率在未来有所升值,按照美国智库 一般理解,在2025到2030年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超过美国。


因此中国应该有耐心,找到新兴大国之间友好相处之道。我们也反复强调贸易争端本身,它的指向可能并不仅是贸易。


美国的诉求到底是什么,要兑现特朗普当初的竞选诺言并 为他连任做打算? 还是美国需要在贸易方面平衡一点?抑或通过贸易争端让中国更深度地对外开放?是美国在知识产权领域有纠纷,希望撤掉中国追赶的梯子?或者是美国希望跟中国就贸易领域的纷争在未来的国家定位和国家战略当中占得先机,使得中国屈居其下?


所以,现在我们认为,中美贸易争端的战略诉求是不明确的。



2

将心比心—保持中美稳定关系

人脾气一大就发作,毛泽东同志当年劝柳亚子先生时,有过一金句—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意是别老发牢骚,否则肠子会断掉。眼界需放宽,万物才有味道。 放宽眼界来看,在 中美贸易争端中,有四件事中国不能够轻举妄动。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注意我们对美国的回应和回击是不是有利于稳定、长期的中美关系。


打个比方,我们 以前 常讲:卖多少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8亿件才能!从纺棉花,到制作坯布,再到印染、裁剪、加工成型、出口,用“8亿衬衫换波音”是非常繁琐困难的。所以,中国 发展到今天 很不容易。


同理,美国农民也挺不容易的,他们在种农产品时,美国政府会发补贴。但农产品利润并不丰厚,而且美国都是小农场主,在美国铁锈地带 铁锈地带 Rust Belt 最初指的是 美国东北部 - 五大湖 附近,传统工业衰退的地区,现可泛指工业衰退的地区。) 美国的中北、中西这些区域,不太发达, 本来 地方人均收入就低,对于国际化的理解和对于中国的理解也不多。当 能够 跟中国做生意,使他们得以养家糊口,挣得一份合理利润时,他们就很Happy。


如果以上所述的“美国农民利益”由于中美贸易争端而不能实现。美国农民们最后会迁怒于特朗普不太明智的政策呢?还是会迁怒中国对美农产品出口的惩罚性关税呢?我不太清楚。


美国上述区域的人口基数较大,又是特朗普的基本票仓,所以中国可以打其农产品,使特朗普丢失其基本票仓。但也许没必要这样做:美国的农民也不容易,每吨大豆、玉米利润微薄。中国进口这些大豆、玉米实际上就是在进口土壤、水以及中国所稀缺的要素资源。 如能用这种将心比心的做法来看,不一定非得要把农产品打得那么狠。也许可以温柔些。


同样的理念适用于飞机产业,因其处于深度国际化供应链的格局中,所以,如果对波音或其他的相关产业进行特别强有力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中国大飞机的研究进度。因为我们的大飞机是集成创新,而非完全自主地创新。我们所要走的大飞机国产化道路还是很漫长的。 所以,我想强调的第一点就是,当我们跟美国有贸易争端的时候,一定要设身处地地既从中国的角度考虑,也从美国的角度考虑。


例如,就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农产品进行制裁而言,如果特朗普签署一个对美国农民的救济法案,那么美国总统可以通过此救济法案对美国农民提供等量的,或者更高一点的救济,就把中国的制裁措施抵销掉。也就是中国制裁所造成的损失会由美国政府为他们的农民买单。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中国措施的有效性,同时也用买单的方式购买了美国农民的民心跟选票。 如何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得从动态的、博弈的、长远的角度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包括中国的民心,也包括美国的民心。



3

客观分析知识产权限制

第二件事是知识产权。


在这方面目前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是吃亏的,毕竟我们不是在所有的领域都是世界领先的,或说目前还不是世界一流。但是我们得看一些动态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升级版成功,中国的自主创新成功,那么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跟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更多,还是跟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更多?答案肯定是发达国家。




在未来追赶中国的国家,也许他们会剽窃、模仿中国,会侵犯中国的知识产权。所以中国企业在广泛地国际化,走向海外的时候,这些中国标准、中国知识、中国技术诀窍也是需要制度化的保障。


现在看起来,知识产权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但未来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中国的。更完善更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整体经济是有利的:未来成为一个创新的、领先的大国,中国就必须有知识产权保护。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中国企业走到海外时,比如中国的一些企业能在欧洲购买专利,但是他们不敢把专利拿到中国国内来。因为在欧洲专利保护较严,在欧洲生产产品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拿回到中国来,这些企业就担心中国的竞争对手会进行剽窃和模仿。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没有欧洲的森严,由于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知识产权保护的梯度不同,所以中国在海外获得的知识产权(包括购买、海外申请自主创新)不能够有效地回流到国内来,这使得中国的优质供给侧改革往前推的难度加大。



4

改革开放,道阻且长


第三件事情就是关于改革开放的进程。


中美贸易争端令人失望的事是,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进程由此被放缓,甚至可能被中断。这对于中国在雄心勃勃地推进中国梦进程中,是最为不利的。比中断中国制造2025更甚。所以中国无论如何都应该坚持自有的改革开放升级版。


既然改革开放是第二次革命,我们就应该深度推进下去。


那么是否特朗普所发动的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全然没可取之处呢?非也,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早年中国加入WTO时的惊险场景:



当时美国是最后一个跟中国签的大国。美国贸易代表团要走了,谈不成了,江泽民同志很着急,深夜致电朱镕基。翌日,美国代表团打算到商务部做完礼节性拜访就此离开。朱镕基提早到达商务部,非常诚恳地、持续地、让步地跟美国商务代表团进行了再谈判,最后非常艰难地拿下中国加入世贸的中美约定。


中国当时是吃亏的。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能看到中国美好的未来,当下吃一点亏,也是能忍的。


我们看一下中国入世历程的困阻,就能理解当下中美贸易争端当中,中国也同样面临着实施的艰难。但在这种艰难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改革开放已有的道路产生怀疑。


在此进程中,中国是可以吃点亏的。可以吃点亏,不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眼前亏”,而是我们很清楚,如果非得一定要用这个方式,才能够使得新型大国在未来能有更大的共赢利益之蛋糕可供切割,那吃点眼前亏又如何。


5

不宜过度扩大防范思维

第四件事:我们不要把“应努力防范中美贸易争端”扩大化。


比如说扩大到知识产权,扩大到投资,尤为堪忧者:扩大到金融领域。


中国在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金融理论、金融的实践操作、金融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这些方面都不占优势。所以在金融领域,我们应该特别防范一些比较奇怪的想法。其中特别典型的、奇怪的想法是:既然中国在美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那么咱们可以卖美国国债,导致美国债市大跌,甚至崩盘。含义是:利用我们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在美国捣乱,让美国金融平地起波澜。甚至令波澜足够大,从而导致另一场金融危机。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为什么非常危险呢?首先我们得有客观的评价。美联储的国债70%由美国本土人持有,美国以外的外国人持有总量仅30%。 中国大概持有的1.168万亿(大概是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末的数据),占到美国国债的总额约6%。 虽然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是在非居民中,以及外国政府当中最多的。但1.16万亿美元并不是特别巨大的数额。我们得理解,用6%要撼动94%是有一定难度的。


如果中国要通过交易席位抛售美国国债,那么美国很有可能就以最温柔的方式把交易的席位给断掉。因为交易机制是美国人控制的,大可不让你卖。或者中国卖多少,美联储就买多少。美元是美国硬刷的,所以美联储有无限创造美元的能力。


在次贷危机中,美联储大概供应了3万多亿美金的流动性。如果中国想要抛售一些美国国债的话,那美联储全额买入就行了,你卖多少我买多少。这就是1997年到1998年中国政府在香港市场上,为保卫香港金融战的做法,同时也是美国可以选择的策略。最主要的是,我们 试图通过抛售美国的国债去制衡美国金融 ,这种做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既危险又仅有害于自己,不一定能伤人的事。严肃一点说,这种设想 是一种毫无理由的自残行为 。在金融领域,如果引发了中美之间的争端,并且如果这种争端是由于中国不冷静的判断而引起的,就特别地令人担心了。

结论: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总结,以上四点错误是不应该犯的。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和平崛起的进程,要有耐心。还是回到毛泽东那句话,牢骚太盛是不好的,中美都应该把牢骚放一放,“ 风物方好”。中美都应该看到世界美好的未来。在这个进程当中,要有底线思维,平等协商,争取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要是暂时取得不了,可以以时间换空间慢慢谈。如果就一事一议解决不了,我们得防范不好的事情向多领域蔓延,最终要使得中美贸易争端能够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延伸阅读:《毛泽东与柳亚子诗文唱和》

滑动查阅


《毛泽东与柳亚子诗文唱和》


柳亚子(1886-195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颇具声望的爱国诗人。毛泽东和柳亚子之间的诗文唱和,为中国诗坛留下了一段佳话。更有意义的是,毛泽东还通过诗词来开导老友振作精神,为国为民出力。


1948年1月,柳亚子、何香凝、李济深等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柳亚子出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1949年2月,毛泽东电邀柳亚子赴北平共商建国大计。3月25日,毛泽东抵达北平。当天下午,毛泽东在西苑机场与柳亚子、郭沫若等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亲切会面。当晚,毛泽东在颐和园益寿堂举行宴会,柳亚子应邀出席。席间,毛泽东与大家频频举杯,谈笑风生,柳亚子亦是春风满怀,感慨良多,当夜就写了三首七律诗。


然而,仅仅过了三天,即3月28日夜,柳亚子突然写了一首心情郁闷、满腹牢骚的七律诗,表达了自己的“退隐”之意,这就是有名的《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这首诗表明了作者自负的性格。柳亚子自诩有“夺席谈经”的学问,但是并非像前汉五鹿充宗那样是依附权势、徒具虚名的人,还借古代故事表示自己对待遇的不满。柳亚子还借东汉初严子陵隐居子陵滩的故事,表示自己有回乡归隐之意。


毛泽东看到柳亚子的诗后,觉察到柳亚子的言外之意,引起了高度重视。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这位老诗友的倔脾气又上来了,要退隐是假,有牢骚才是真,看来还得好好和他谈谈,以便更好地发挥他的积极性啊!”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不顾手头诸事繁忙,采取诗词唱和形式,给柳亚子和了一首情真意切、哲理深远的绝唱: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诗的前四句,毛泽东深情回忆了他们之间三次相会,“饮茶粤海”“索句渝州”和“还旧国”。广州(粤海)、重庆(渝州)、北平(旧国)的有意“袭用”,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和毛泽东本人,始终没有忘记柳亚子等民主人士过去同情共产党人,为反蒋统一战线效力的革命功劳。后四句,出于诗友和诤友间的相互爱护之情,委婉含蓄地批评了柳亚子的牢骚情绪,真诚地挽留他在北京参加建国工作,体现了“风度元戎海水量”,爱人以德,重人以才的宽广胸怀。


这首诗最早公开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上,风靡全国,广为传诵。其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两句,被人们转用引申最多。关于柳亚子因何情绪一落千丈,突然之间心生满腹牢骚,历来众说不一,可谓“注家蜂起”,读来饶有兴味。最早谈及此事的是臧克家先生。他认为,“这两句在全篇里最关紧要。这不但表现了友好的规劝情意,也表现出了两个人的心胸气度和对人生问题的看法。‘牢骚’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由此可以推测柳亚子先生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可能不免从个人的立脚点出发,心胸显得狭窄些。”


张惠让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赏析》中认为,由于柳自视甚高,认为怀才不遇,最后干脆不想参政,决定回故乡隐居。


郭隽杰在《随笔》1994年第3期《关于柳亚子的“牢骚”》中介绍说,柳亚子的学生陈迩冬先生在“文革”中写的“交待”材料谈到了柳亚子的“牢骚”。柳亚子当时想搞一个北平文史探讨委员会,先得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的批准,便搞起来。由于其中鱼龙混杂,有许多前清遗老、北洋政客也混进来了,后来周恩来叫柳亚子停止进行。柳亚子便写信给毛主席,埋怨周恩来。


曾彦修在1994年第6期《中共党史研究》的《我所知道的柳毛赠答诗中“牢骚”问题的事实背景》一文中披露了田家英的说法。当时柳亚子曾向田家英提出在解放江南以后,回江南某省任职。中央诚恳地挽留他在北京工作,只因种种原因,对其工作愿望难以表达肯定的态度。“牢骚”的关键是个人出路问题。毛泽东答诗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一种略含幽默的坦诚劝慰。而“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才是答诗的点睛之笔,“还是留在北京吧,在这里‘观鱼’比在富春江畔的子陵台上要好得多啊!”毛泽东以极其友好而委婉的方式来谈柳的出路问题。


冯锡刚在1995年第11期《党史文汇》的《〈离骚〉屈子幽兰怨——对〈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牢骚”的史实背景之我见》一文中认为,“牢骚”的关键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个人的出路,不在于怨中共在物质上亏待自己,而在于“说项依刘我大难”。在柳亚子看来,既然因自己的正行直道而受阻遭挫,那还不如去做一个隐士吧。“牢骚”的产生是柳亚子的性格使然,虽有感情冲动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在于“说项依刘我大难”的诤友风格。


赵自立在1996年第1期《人物》的《柳诗“牢骚”的前前后后》一文中,从柳亚子为人的性格特点,柳亚子所感之“事”和柳毛赠答诗的时间差距来破解“牢骚”之谜。柳亚子曾在10天之内数次要求去碧云寺恭谒孙中山先生之灵堂,然诸多因素未能成行,又无人向他解释。当时中共中央力图争取南京国民党政府接受和平解决方案,希望民主人士共同努力。柳亚子表示他虽是国民党元老,自觉无能为力。以其疾恶如仇的性格也会对此产生一些不愉快和牢骚。况且他对少数曾经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而在革命胜利时转向革命阵营的人也表示怀疑,认为他们是见风使舵的政客,而自己决不是那种人。


陈东林在1996年11月15日《北京日报》的《毛泽东和柳亚子诗中的“牢骚”指什么》一文则认为,柳毛赠答诗的中心内容应是关于当时战略的误解、质疑与启发、解释,是历史大背景的反映,而不仅仅是为个人地位的牢骚与批评。柳亚子是国民党元老,一直以左派闻名,激烈主张打倒蒋介石,甚至曾建议用暗杀手段。1949年3月26日,电台广播一条重要消息,说中共代表团将于4月1日在北平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举行和平谈判,柳亚子感到极度不能理解,第二天便写出“感事”诗。


关于柳亚子的“牢骚”,还可以列举出更多的解读。这里之所以颇费笔墨加以罗列,试图弄清楚“牢骚”的真正内容与原因,一来是对于理解柳诗和毛诗都很有裨益,二来是有助于把握柳亚子、毛泽东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境界。柳亚子毕竟是一个旧文人,自然会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毛泽东对待诗友发“牢骚”,既表现了诗人的含蓄机敏,又展示了政治家的宽容大度。他没有纠缠于柳亚子究竟为什么牢骚郁闷,更没有半点歧视排斥之意。毛泽东深知,柳亚子社会声望很高,是对中国革命有过贡献的党外民主人士,虽然还留有旧知识分子的毛病,但主流是爱国的,是能和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读来如望霁月,如沐春风。


柳亚子见到毛泽东的诗后,很受感动。他欣然接受了毛泽东的规劝,立即又写了一首《次韵奉和毛主席惠诗》:


离骚屈子幽兰怨,风度元戎海水量。

倘遗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吴江。


1949年5月1日,毛泽东携女儿李讷等专程到颐和园拜访柳亚子先生,同乘画舫,比肩爬山,促膝相谈。5月5日,是孙中山就职非常大总统纪念日,毛泽东偕柳亚子到香山谒孙中山衣冠冢并合影留念,随后接柳亚子到家中共进午餐,作陪的有朱德总司令和秘书田家英。大家谈诗论政,极为高兴。散席的时候,柳亚子拿出随身带去的《羿楼纪念册》,请毛泽东和朱德题词。毛泽东写了一首联句诗:


池塘生春草,

空梁落燕泥。

竹外桃花两三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池塘生春草”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空梁落燕泥”出自隋代诗人薛道衡的《昔昔盐》;“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四句诗而集三人之句,读来却不见一点斧凿痕迹,犹出一人之手,浑然天成。毛泽东的集句诗,既充分表达了冬天已逝,春天即将到来的情景,更表达了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喜悦和兴奋。


毛泽东和柳亚子是近现代中国诗坛上的双子星。一个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一个是具有政治家气质的诗人。他们之间思想的表达,心灵的沟通,往往借助于诗词的唱和。他们仿佛心有灵犀,很多复杂的问题,无需过多的言谈,不必过多的文字叙述,一唱一和之间就达成了共识。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汪健新


钟伟纸上谈

(每周二、四更新)

2018改版主题:中美贸易争端


下期预告:中美贸易争端未必全然是坏事



我们介绍中美贸易争端的最后一部分:贸易争端未必全然是坏事。都已经贸易争端了,为什么还说贸易争端未必全然是坏事呢?




作者介绍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教授




扫描二维码

关注钟伟纸上谈公众号

感谢您关注钟伟纸上谈!

欢迎将我们的观点与您的朋友分享!

本篇作者| 钟伟 |当值编辑| 白儿

资料整理| 白儿 |本篇编辑| 洪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