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历代中国治国者,并没有对腐败听之任之,历朝历代,都会有政治强人发起“反腐败运动”。但吊诡的是,随着强人的离世,反腐运动总会人亡政息,腐败就会卷土重来。
例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官吏腐败惩处之严,在历代皇帝中极为少见。清朝的雍正皇帝,惩处腐败也不遗余力。两人在位时,敢于贪污腐败的官员大大减少;两人去世后,腐败均卷土重来,甚至愈演愈烈。
朱元璋、雍正的反腐措施为什么没有演变成相关的制度沿袭下来?为何腐败的生命力如此顽强,而严厉的反腐却在明清两代难以持续?
传统社会权力万能,历代统治者都坚持“利出一孔”原则。
那么,何谓“利出一孔”呢?
就是
天下所有的好处,天底下所有的利益,都要从一个孔出来,那就是权力这个“孔”,由皇帝来赐予。
在古代中国,“政治地位高于一切,政治权力高于一切,政治力量可以向一切社会生活领域扩张”。
确实,如果说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金钱万能,那么中国传统社会则是权力万能。这是古代中国腐败的第一个基础:权力支配一切。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官员们私下征收的杂费,一旦经由朝廷拿到台面上来明确化,那么另一些灰色杂费又会偷偷滋生,因为“揩国家的油”是官员群体改不掉的本性。
这也是所谓的“黄宗羲定律”的一部分。也是利出一孔的必然结果。
黄宗羲说,“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确实,中国历史上每次国家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因为出现新的税费而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所以康熙说,“自古以来,惟禁止火耗而已,不可开。”“若将火耗明定额数,人无忌惮,愈至滥取。”也就是说,
如果明定火耗标准,官员不但收起火耗来更会肆无忌惮,而且在标准之外还要多收。
康熙皇帝认为,既然“揩油”是官员群体的本性,那么皇帝能做的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他们少揩一点而已;但完全不给他们揩油的空间,是不可能的。
清康熙皇帝画像
仔细探讨起来,这种“陋规”思维并不止存在于官场,甚至遍及全社会。民国时人记载说,在北平仆人们来买东西时,商店照规矩会自动把价格提高一成,作为仆人们的佣金,这在北平通俗叫做底子钱。
小康之家给仆佣的工资很低,因为他们明知厨子买菜时要揩油,仆人购买家用杂物时也要捞上一笔。明清皇帝的政治思维,与市井细民的持家打算,真是完全同构、如出一辙。
所以,
康熙
晚年面对官场贪风的应对策略,一方面是默许官员们在一定程度上需索火耗,另一方面是提倡理学。
他希望官员们以“存理遏欲”为思想武器,保持廉洁,或者至少在揩油时保持一定的“度”。
这种解决方式,实际上还是把问题轻轻推到“良心”二字之上。应取与不应取,只有一线之隔,如果保持这一线之防,端在人心之“正”与“不正”了。反腐败的防线如果完全寄托于人心的话,注定是脆弱的。
第二个基础,则是权力不受约束。虽然中国历代王朝为了约束权力也进行了一些制度设计,但是因为相信“人性本善”,相信教化的作用,相信“有治人无治法”,所以这些制度实际发挥的作用很小。
中国传统的权力制约机制是封闭的,它排除外来力量的参与,特别是拒绝引入民间的监督力量。
因此,所有官员都处于同一权力体系之内,受到“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个同样的游戏规则的左右,监察官员打“大老虎”,随时可能为其反噬。
所以,传统时代,大多数时候监察官员只能“打打苍蝇”。万历年间,左副都御史丘舜曾经说:“(官场)贪墨成风,生民涂炭,而所劾罢者大都单寒软弱之流”。
山西平遥的古代“监察院”遗址
尽管有所谓的监察体系,监察官员和其他官员一样,也受利益最大化原则支配。当他们发现巴结权贵有利于自己时,就会轻易将手中的监察权力作为向权贵们讨价还价的资本。
所以,在历史上很多时期,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很容易“猫鼠一窝”,在窃取“天家”利益时结成同盟。历代王朝后期,随着官僚体系的腐败,监察系统也会高度腐败。
明代言官的权力非常大,特别是“风闻言事”的特权让他们拥有非同寻常的杀伤力。这并没有导致明朝官场风纪特别严明,反而导致了明代后期言官系统的腐败特别严重。
因为手中握有的监督和考察官员的权力,他们公然索贿,买官卖官。
明代后期人称科道监察官员为“抹布”:“言其只要他人净,不顾己污也。”监察系统腐败的结果,使这个系统完全失去作用。
比如崇祯年间,都察院考核地方官吏,已经完全流于形式——拘私情,通关节,结果全是“称职”,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三个是低薪制导致腐败的恶化。低薪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腐败的一个特殊背景。
朱元璋不能理解元代官吏贪污横行的制度基础正是薄俸制,他制定的俸禄水平比元代还要低。比如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以今天的购买力计算,最高估计也不过在2500元人民币左右。
那时的官员,并不享受国家提供的福利待遇,不但不享受别墅、小车、年终奖,也没有地方报销吃喝费。用两千余元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城市贫民水平。
所以,明清两代的清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穷,比如海瑞
;而之前的清官,比如包公,并不是这样。包公的清,是指他正,但他并不穷。
权力巨大,不受约束,又只给开低薪。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你让一条狗去看着一块肥肉,却一天只给它二两粥喝,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吓唬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
即使是最低薪的朝代,也仍然会有个别清廉官员出现。所以,对个体来说,低薪只是贪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朱元璋的反腐手段,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