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棒子」蔑称的起源,网上有很多不靠谱的解释。一种说法称朝鲜人爱种也爱吃玉米,而玉米在东北又被称作「棒子」,但事实上朝鲜人很少种植玉米,基本以水稻和小麦做主食。
另一种说法称朝鲜人在伪满洲国时期帮日本人做警察,日本人却不给他们配以武器,只能挥舞朝鲜妇女的洗衣棒欺压中国人,因而得到「棒子」的蔑称,然而「棒子」这一蔑称,在清朝就已经出现了。
那「棒子」的真正起源是什么呢?历史学家黄普基的论文《历史记忆的集体构建:「高丽棒子」释意》对此研究最为透彻,他利用记录朝鲜王朝出使中国的文献《燕行录》,解释了这一蔑称的整个来龙去脉。
根据黄的研究,「棒子」原为「帮子」,指的是朝鲜使团里的奴婢。康熙年间王一元《辽左见闻录》对这个词记载最早:「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这个词在朝鲜的汉字文献里也可找到,写作「帮子」、「榜子」或「房子」,读作「bangza」。
朝鲜王朝等级森严,一个朝贡使团,分别要由两班士大夫、中人和奴婢三种阶层的人来承担不同的职务。不同阶层的人,享受待遇差异极大,不能出现逾越,如两班出行可以乘轿、骑马,中人可以骑马,奴婢则只许奔走随行;住宿时两班和中人都能住帐篷、室内,奴婢哪怕在北京城也只能「依墙屯聚,聚败砖障风」,至多是「有钱者亦作簟(竹席)屋」。
![](http://mmbiz.qpic.cn/mmbiz/Z08UWq352tl09JH6ibAbowbrxe5aPaCrDjicdMBZGh5o0nuh0XN0ATiafjmcEn9QdFff6VZhLictEuIiaf5dALW6W0w/640?wx_fmt=jpeg)
朝鲜人对待奴婢的做法让中国士人都看不下去。一名使团官员记载过中国人「二哥」对他的质疑,「二哥」说,「朝鲜人全不恤奴仆」,不像中国,主人骑马时,奴仆也骑马。使团官员搬出祖先箕子,说几千年前就立了法,让「盗人财者,世世为其奴」,今天的奴仆,祖先就是贼,怎么可以和主人同样待遇。
帮子在朝鲜是社会底层,最为贫困,一旦加入使团出访,就有了大把寻私牟利的机会。他们屡次购买清政府明令禁止出口的物品,走私到朝鲜获得暴利;替使团购买物资时,也会想方设法贪污钱财,连使团进贡的贡品也是他们偷窃的对象。对中国百姓,帮子们也偷鸡摸狗,百般滋扰,中国人诉至使团官员,处理办法一般就是「决棍」、「重杖」,一顿棒打,于是让中国人把「帮子」写成了「棒子」。
![](http://mmbiz.qpic.cn/mmbiz/Z08UWq352tl09JH6ibAbowbrxe5aPaCrDPAs3hvXic3RsXsBVsKCJqr5HqicQe6WdPkjtzWKdFjKySHZBBLq2CvnA/640?wx_fmt=jpeg)
帮子作恶之所以屡禁不止,跟使团的组成方式有很大关系。进入清代后,朝鲜使团的规模不断膨胀,如康熙五十一年来华朝贡的使团共有 541 人,其中,两班和中人只有 43 人,仆役则有 498 人,人数比例悬殊,根本管束不过来。再加上自明末清初开始,朝鲜阶层间流动加剧,两班士大夫占人口比例越来越高,许多过去的中人和仆役后代都登堂入室,维持等级秩序的心思也大不如前,更有可能会放纵手下帮子。
![](http://mmbiz.qpic.cn/mmbiz/Z08UWq352tl09JH6ibAbowbrxe5aPaCrDyibDWKibxHHKmCUUhxOo7rXqVdOmuukQn6ibdbbUb4wz6hYazFFqxGYhA/640?wx_fmt=jpeg)
• 朝鲜王朝后期各阶层人口比重(资料来自:《韩国史通论》,转引自 Choi Wan Gee《历史附图》,首尔:教学社,2002年,第27页)
但帮子再不法,对中国人的侵扰也还是很有限,最能构建中国百姓心中朝鲜人恶劣形象的力量,应该是贯彻明清两朝的接待朝鲜使团的政策。
为了天朝的颜面,朝廷一直要求沿途地方政府、驿站衙署为藩属国使团提供各种便利,「怀柔远人」,哪怕接待费用远远超过当地百姓的承担能力,也会强迫他们拿出来。偏偏朝鲜又是东方最为尊重天朝秩序的国家,哪怕在国内动乱、外敌压迫时,也保持每年派出使团前往中国「朝天」的规矩,不曾中断。
例如,明朝政府一直要求辽东驿站给来访的朝鲜使团提供车辆,到隆庆、万历年间,这一带连年水患,庄稼歉收,再加上女真人的劫掠,本已度日艰难。朝鲜使团来了,卫所官员便动用酷刑,逼驿站车夫筹措,车夫鬻卖子女,仍然凑不足数,最后自缢而死。
到了清朝,辽东生活虽然变得安定,朝鲜使团规模却也增长数倍,而且朝廷讨好友邦的大方程度更超过从前。朝鲜使团借宿中国人家,遗失了银钱,政府就把这一家人全部抓走,「备尽酷刑」。朝鲜使团要过河,船夫因风大浪急不肯渡,传到乾隆皇帝耳中,直接下令砍了九名船夫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