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kedIn  ·  在2024年,你做出了什么选择?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南方周末 · 表达课 | ...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优酷】全职岗位:品牌活动营销专员 ·  1 周前  
51HR派  ·  缺人的养老行业,迷茫的护理专科生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在什么情况下我会在朋友圈捐钱?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6-11-30 19:26

正文

今天上午,你一定在自己朋友圈见过这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



文章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位名为罗尔的父亲为自己白血病女儿募捐的故事。


之所以引爆了朋友圈,大约是因为罗尔与某公司达成“读者每转发一次,公司为女儿捐一元”的协议,这让每个人都拥有了一种随手即可行善的参与感。


但这种方式必然也会招致“拿女儿的命做营销”的争议,果不其然,刷屏之后,朋友圈里马上就吵成了一锅粥。




其实大本觉得,如果营销能救一个小姑娘的命的话,那这种营销也不算坏。


但我还是没转这篇文章,也没捐钱,因为我觉得,这件事的重点根本不是营没营销。


对于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任何求助,只有在做到以下两点的情况下,我才会考虑捐款:


1.有充足证据表明,自己的经济能力确实无力负担治疗费用,毕竟我捐款是为了救人,不是为了替你省钱。


2.承诺公布捐款数额明细及使用用途,毕竟文章光是打赏人数都破11万了,捐了多少,用在什么地方这种问题当然得说清楚。即使你现在太忙说不清,那至少也得先表个态说明自己会说清楚。




为了得到这些信息,我甚至去罗尔先生的公众号里翻阅了他的历史文章,遗憾地是,我还是没有找到关于这两点信息的蛛丝马迹。


所以我决定了,不捐,也不转。


我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我明白:


如果这两件事不说清楚,事情一旦发生反转,毁掉的不仅仅是罗尔先生个人的声誉,更是那些凭一时善意转发乃至捐款的几十万人的善意。


如果自己好心捐款发现被骗,乃至被舆论讥讽为“幼稚”、“圣母”的话,今后谁还敢轻易行善?


所以大本今天就想跟你聊聊,当我们在行善或者想要接受别人的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本尼迪克特·陈





1


大本经常会在朋友圈里看到各式各样的募捐文章。


这些文章的核心大多都是在渲染病情多么严重,治疗费用多么昂贵,患病者的道德品质是多么高尚。


罗尔先生的文章也是一样,用排比句渲染亲情的文字比介绍病情的文字还要多。


但我觉得这样其实不太好。


如果你是想向别人求助,那么你的首要任务不是去渲染自己的悲惨程度从而唤起别人的同情心,而是要让别人放心,捐给你的每一分钱都不会被浪费。


所以你除了要告诉别人你自己有多惨,更要告诉别人,你治病究竟需要多少钱,哪些你承担得起,哪些承担不起,如果拿到钱了,你打算怎么去用。




这些事不说清的人,我认为是没资格要求别人帮忙的。


因为不是你需要帮助,就理所当然地可以去接受别人的帮助,凡事都讲究权利和义务对等,你如果想行使接受别人帮助的权利,那你就必须同时承担保证对方善意不被辜负的义务。


而且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而言,这不仅仅是为了尊重别人,也是在保护自己。


你不说清楚,别人自然就有权利质疑你。


所以有人查出,捐款数额已达到200万,但住院究竟花了多少钱,罗先生至今还是没有给出一个说法。


所以有人指出,罗先生在深圳有一套房,东莞有两套房,自己的资产尚且如此丰富,为什么要募捐来治女儿的病呢?


这些消息我也没转,毕竟罗先生本人还没有出面澄清,我总还希望这些消息是假的或者另有隐情。


但这些事你本可说清楚,却没有说清楚,哪怕最后证明了你是无辜的,那也不能怪别人在你澄清之前起了疑心。

 

2


再来说说帮助别人这件事。


其实几年以前,我也是一个帮人只凭感觉、不问原委的好汉。


我刚来北京上大学时,见到地铁里点头哈腰的乞讨者都会给出身上所有的零钱。


直到有一天我从新闻中发现原来他们的收入比我生活费的十倍还高。




再后来,我目睹了知乎上的“童瑶事件”:


一个名为童超的男子,在知乎上注册了名为“童瑶”的ID,凭借编造自己自幼父母双亡、患先天性心脏病仍然努力奋斗的故事获得了“知乎女神”的称号。


然后他又注册了一个名为“ck小小”的小号,编造了自己患有心脏病,因手术失败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然后用“童瑶”的账号号召大家捐款,诈骗了24万元的善款。



“童瑶


这件事让我明白,故事讲得悲惨,并不能代表讲故事的人就真的是需要帮助。


可能故事是真的,但他并不缺钱,只不过不想用自己的钱。


甚至连故事本身都可能是假的。


所以如果募捐的人不能用证据把这些可能性排除掉的话,我是不会捐出一分钱的。


3


善意是很珍贵的东西,我必须确保它用在真正需要的人的身上,如果把钱捐给了欺诈者,那即便我再善良,也是在助纣为虐。




我觉得当人打算行善时,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默认善意就能带来善果。


太多人喜欢默认这一点,然后沉浸于行善所带来的自我认同感之中,就像当你随手转发《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时候,你一定已经默认了你的这一举动会给一个没钱治病的小姑娘带来一元的善款。


这件事一定非常具有道德上的满足和愉悦感。


但如果你仔细看一看,排除掉那些情绪化的煽情表达,你就会发现其实这篇文章里没有一句话可以确切证明这个家庭是没钱治病的。


还有很多人平时遇到募捐的文章并不会转发,只是因为看到这篇文章刷屏了朋友圈,就默认了它就是可信的。


毕竟即便是假的,反正大家都在转,我也没有错;但万一是真的,我就是在积德行善。


人对于廉价的正义总是缺乏抗拒力。


但善意并不廉价,它作为一件非常感性的事,如果失去了理性的支撑,一样可能结出恶果。


今日互动


下一次有人在朋友圈募捐,你还会捐吗?


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吧,今天的值班小编大本会及时来翻牌子哒!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本尼迪克特·陈。





《你从未真正拼过》推出电子书,Kindle版限时特价9.99!



从眼界、人际和选择等方面,为你分享高效工作方法,助你打通职场上升之门!


如果你看过纸质版,你能在Kindle获得更舒服的体验;如果你还没看过,那赶紧来看电子版吧,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限时9.99只在亚马逊: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