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过半,行业终于是迎来了一波微涨的小高潮,整体来看百强房企在六月都有业绩提升的势头,
这或许是今年一个好的开始,行业正式进入良性循环。
从半年业绩报告来分析,今年半年也只有6家房企业绩超过千亿,几乎是回到了4年前的状态了,如今行业头部依然还是
保利发展,中海发展,万科集团。
行业整体面临挑战,但从2024年上半年房企业绩表现来看,TOP20房企格局整体持稳的情况下,又迎来了新的“入局者”,
与此同时,TOP20各房企排名较去年同期发生了一些变化,房企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
从权益榜单来看,
中海发展已经进阶一哥地位,从6月份中海几大一线城市的表现来看,一哥位置确实毫无悬念
,算是把一线城市的底层逻辑玩的透彻到底了。
在关注一哥位置的同时,小编这几年也一直在关注行业前十的动态,发现了绿城中国的变化,
从早些年进阶前十之后的绿城中国,每年都有不小的变化与惊喜。
绿城中国旗下有轻重两个独立上市平台,可谓是目前行业前十里面综合关注度最高的房企之一了,
未来的行业赛道里面,代建领域一定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绿城中国公告,2024年5月,公司自投项目实现销售3637套,销售面积约49万平方米,
销售金额约为162亿元,销售均价约每平方米32766元。
公司1-5月,公司合同销售面积约212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约680亿元;其中归属于公司的权益金额约479亿元,从数据来看,综合含金量还是不错的。
可以从绿城中国均价看出来,绿城还是始终走的是中高产品线为主,绿城的招牌还是比较符合如今改善市场的整体调性的,
可以说是前十里面产品调性与客户画像最清晰的房企之一。
随着行业进入深水区,房企不管是组织能力与产品力必须要加强投入,绿城中国从去年到今年,几乎都在围绕经营在时刻调整组织,迎接下半场的决赛圈。
也就在近期,
地产一品塘独家获悉,绿城中国在浙江大本营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组织调整
,这也是顺应整个行业发展必须要走的路。
绿城的绝对大本营:浙江区域集团,属于绿城中国的超A级区域,2023年新年伊始,绿城中国便开启优化组织机构的“变阵”
,将原浙西区域集团、浙东区域公司、杭州亚运村项目公司合并,成立浙江区域集团。
本次浙江区域集团再次组织重塑,
算是更加高效的管控整个大盘,从平台到项目端口的职能方向为主,
也几乎跟其他房企一样的管理模式,未来很多房企都会是非常扁平化的管控为主。
具体官方公告如下:
区域本级职能中心设置:
浙江区域集团本级设置七大职能中心:运营管理中心、投资发展中心、产品管理中心、研发设计中心、财务资金中心、本体行政中心、轻资产事业部;
几大中心的具体管理业务细分如下:
运营管理中心下设营销、运营、客研、客服模块;
产品管理中心下设工程线、成本线、精装修工程线;
研发设计中心下设产品创新研究院、规划设计线、精装修设计线、景观管理线、技术配套线;
本体行政中心下设本体线、行政线、风控线。
具体的作战单元也重新做出了调整:
成立杭州三大片区公司:杭西片区,杭中片区,杭东片区。之前杭州公司的职能平台全部取消,
浙江区域集团统筹管控杭州职能业务,项目端口全部为专业PM对接业务。
成立浙东片区:负责管控宁波市、台州市辖区内所有项目的统筹管理,取消职能平台,
项目端口全部为专业PM对接业务。
成立浙南片区:负责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温州市辖区内所有项目的统筹管理,
取消职能平台,
项目端口全部为专业PM对接业务。
成立浙北片区:.负责嘉兴市、湖州市辖区内所有项目的统筹管理,
取消职能平台,
项目端口全部为专业PM对接业务。
成立福建片区:负责福州市、其他福建省域辖区内所有项目的统筹管理,
取消职能平台,
项目端口全部为专业PM对接业务。
成立安徽片区:负责合肥市、其他安徽省域辖区内所有项目的统筹管理,
取消职能平台,
项目端口全部为专业PM对接业务。
成立直属公司:直管包括温州鹿城广场、产城科技、代建业务、合作平台。
因此其实可以看到,如今各方房企都在减少平台职能条线编制,很多房企城市公司平台都在逐渐消失,
大区平台在逐渐的收权,未来项目端口就是纯业绩产出为生。
本次调整的逻辑背后,
其实就是绿城中国对浙江区域集团的战略升级考
量,做大最强,精细化运营管控,平台对每个项目都有适时监管的权力,组织会变成更为高效。
另外一个方面,
浙江作为大本营,也为其他区域与业务专业公司输送更多的人才
,对于如今轻重并举的前瞻战略背后,绿城全国化人才活水计划也就正式开始。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房企组织架构调整已成为行业常态化。扩张需要调整,收缩也需要调整,市场环境出现变化,房企也要重新调整节奏去适应。
可以看到,虽然在组织架构上“收敛聚焦”,但融入中交基因后,绿城中国的规模化已经提速。
绿城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杀
入
行业前五,保持行业头部地位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