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人审议批复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为了方便阅读,将发布会内容做了一张简图说明。
化债部分,这次人大核准6万亿,三年内用完。
已经在进行的每年八千亿将持续五年,这部分是4万亿。
原来棚改这块有2万亿在29年之后陆续到期,也计入。
所以这次化债的口径是6+4+2。
蓝部长在发布会上明确: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
且补充说明: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我们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在核准之后,置换将分省份下额度,开始快速推进。地方政府财政得到支持后,很多社会期待的消费、投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领域,将快速提升动能。
以上,便是图表中绿色的,已经到位的政策。
图表中黄色的,是蓝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正在推动,且会在今年年内落地的政策:
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
隐性债务置换工作,马上启动。
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
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
也就是说,这部分政策有些程序走完了等批,有些正在加快程序,有些在补充细则。整体要求是年内落地。所以第二个政策包咱们可以先吃个定心丸等着。
至于来年的财政发力方向,蓝部长也明确做出了解释。图中用红色标注,主要包括五点:
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
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
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
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以上只是政策框架,很多政策的具体制定是其他部门,比如第二点的专项债扩大规模后,拓宽投向,必要地方的项目库充实。第三点的两重建设,发改工信科技等等部委都要参与其中。第四点是两新,发改商务等等要挑大梁。这都不是财政部一家可以独立完成的,要等各部委的细节工作到位。常规操作是在经济工作会议上集中讨论,然后体现在来年的预算草案。
综上,政策进度目前只进行了三分之一。所以被预期操弄去武断评价超预期或者不超预期,是比较短视的做法。房地产、生育、消费等等政策包都还没有落地,就事论事看化债,那明显高于此前的市场预期,用蓝部长的数据是,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留给地方政府消化的,一年只剩4600亿,而原来地方政府一年要化2.86万亿(多少给地方政府留点事情做)。
至于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更简单,过去几年有很多公司由于TO G业务回款很难,然后公司财务数据不断计提,且业务萎缩。那么现在化债开始,原来接近坏账处理的应收账得到回款,且公司可能在化债方案中,会反投地方政府主导的其他业务,也会体现为业务量的增加。妥妥的戴维斯双击。
且从估值来看,由于常年的压制,这类企业基本都是低PB甚至破净的状态,股价也偏低,图形都在底部。所以最近市场反馈模式也粗暴,只要有受益化债的事实出现,板几个再说。甚至有化债预期的也在底部反转。
咱们炒股的就事论事,如果一个公司化债回款小半年的营收,财务数据大大改善,那炒不炒,估值修复不修复?
咱先交易完这个,一边交易一边跟踪第二个第三个政策包,不也很舒服?
把嘴里这个吃下去,往碗里夹一个,再看着上桌的。不要嘴里的不好好吃,光想着去砸锅。
管理好自己的预期,不被牵着鼻子走,是当下外媒操弄预期背景下,基本的交易素养。
化债部分,这次人大核准6万亿,三年内用完。
已经在进行的每年八千亿将持续五年,这部分是4万亿。
原来棚改这块有2万亿在29年之后陆续到期,也计入。
所以这次化债的口径是6+4+2。
蓝部长在发布会上明确: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
且补充说明: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我们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在核准之后,置换将分省份下额度,开始快速推进。地方政府财政得到支持后,很多社会期待的消费、投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领域,将快速提升动能。
以上,便是图表中绿色的,已经到位的政策。
图表中黄色的,是蓝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正在推动,且会在今年年内落地的政策:
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
隐性债务置换工作,马上启动。
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
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
也就是说,这部分政策有些程序走完了等批,有些正在加快程序,有些在补充细则。整体要求是年内落地。所以第二个政策包咱们可以先吃个定心丸等着。
至于来年的财政发力方向,蓝部长也明确做出了解释。图中用红色标注,主要包括五点:
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
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
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
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以上只是政策框架,很多政策的具体制定是其他部门,比如第二点的专项债扩大规模后,拓宽投向,必要地方的项目库充实。第三点的两重建设,发改工信科技等等部委都要参与其中。第四点是两新,发改商务等等要挑大梁。这都不是财政部一家可以独立完成的,要等各部委的细节工作到位。常规操作是在经济工作会议上集中讨论,然后体现在来年的预算草案。
综上,政策进度目前只进行了三分之一。所以被预期操弄去武断评价超预期或者不超预期,是比较短视的做法。房地产、生育、消费等等政策包都还没有落地,就事论事看化债,那明显高于此前的市场预期,用蓝部长的数据是,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留给地方政府消化的,一年只剩4600亿,而原来地方政府一年要化2.86万亿(多少给地方政府留点事情做)。
至于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更简单,过去几年有很多公司由于TO G业务回款很难,然后公司财务数据不断计提,且业务萎缩。那么现在化债开始,原来接近坏账处理的应收账得到回款,且公司可能在化债方案中,会反投地方政府主导的其他业务,也会体现为业务量的增加。妥妥的戴维斯双击。
且从估值来看,由于常年的压制,这类企业基本都是低PB甚至破净的状态,股价也偏低,图形都在底部。所以最近市场反馈模式也粗暴,只要有受益化债的事实出现,板几个再说。甚至有化债预期的也在底部反转。
咱们炒股的就事论事,如果一个公司化债回款小半年的营收,财务数据大大改善,那炒不炒,估值修复不修复?
咱先交易完这个,一边交易一边跟踪第二个第三个政策包,不也很舒服?
把嘴里这个吃下去,往碗里夹一个,再看着上桌的。不要嘴里的不好好吃,光想着去砸锅。
管理好自己的预期,不被牵着鼻子走,是当下外媒操弄预期背景下,基本的交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