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中医的十八般武器 ·  16 小时前  
十点人物志  ·  拍下5000栋千禧年老楼:站在世纪末,憧憬一 ... ·  2 天前  
十点人物志  ·  拍下5000栋千禧年老楼:站在世纪末,憧憬一 ... ·  2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晚清的“费洋古”们,在海外经历了什么? ·  3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堕了么”金牌接单员的称号是冤枉万贵妃了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一段隐蔽的历史:揭示宋明清的同性恋们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7-14 08:00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到搞基



提起古代历史,人们想到的往往都是王侯将相的风花雪月,政史课本上的重大事件。但在过去存在着的不仅仅只有这些光辉高大的形象,在它们的背后还生活着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日常生活、人口婚俗、道德风尚一样十分有趣,值得我们探索一番。而本文要讲述的则是古代社会严肃表面下,隐藏着的一小撮群众——宋到清的同性恋们。



唐宋的沉寂

文化开放的盛唐 搞基记录反而难以寻觅


中国古代第一个男风文化的高峰,发生在南北朝乱世结束之后。


当时隋唐重新统一了九州,建立了大一统的盛世。不知是男风盛行太久导致的不应期,还是史官刻意不记载。 总之这一时间段里,关于社会上的同性恋记载十分的少。至少从记载上看,王侯将相们不像过去那样,沉迷男风。可以说隋唐时期的人们,并不热衷于龙阳搞基。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概400年,直到宋朝才发生变化。


对于宋朝,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武力贫弱,但是经济文化繁荣的朝代。这时的富有的市民们,开始寻找新的娱乐方式。于是过去曾象征繁华盛世的“繁华子”们, 理所当然的披上彩衣,粉墨登场了。据宋朝人记载,北宋时候的开封的小巷里,尽是涂脂抹粉身着女装的男娼。对于这种现象,官府即使专门立法抓捕仍是屡禁不止。有供便有求,当时有很多男人沉溺此道,以至于不能做夫妻之间的天伦之事,从而被家属告上衙门吃了官司。


繁华的大宋市井


等到了元朝时期,因为蒙古人的统治方式粗犷,对民间生活基本是你们爱咋咋地的态度,所以同性恋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自然也是不闻不问。 除此之外元朝总体环境宽松,可以说同性恋者在这时,相比过去并没受到更多限制。


和唐朝类似 元朝搞基记录的缺乏源于不值一提



兴于明清

明清留下的大量记载让我们确信搞基文化的存在


前面说的宋元两朝,毕竟史料稀少。到了明清因为更靠近现代,史料书籍更多,关于同性恋的记载那可是爆炸性的增多。书里有、诗里有、戏里也有。而女装子们又重新回到了时尚娱乐的风口浪尖,这么个有趣东西,不消说,其中的领军人物,皇帝们肯定不会错过。


比如以荒淫著称的明武宗朱厚照,除了不时微服出宫来个“游龙戏凤”,还在京城大兴土木,建造了著名淫窟豹房专门行乐。 在那豹房之中,除了从诸王臣子那里搜集来的西域美女、少女人妻们,还有被称为“老儿”的一群人。


以淫荡而出名的明武宗


这帮“老儿”就是和朱厚照一起亵玩起卧的男宠。不仅这些,就连军队将领,例如江彬、马昂,在受宠于武宗时也要以身侍寝。 明武宗称这些将领为“义儿”,他们的数量最多时足足有127人。 明武宗如此不知节制,最后“精尽人亡”死在豹房之中,不知道他临死的那一刹那,想起自己的年号“正德”,心中会是何种滋味。


不止明武宗,明神宗也是个管不住鸡儿的人,在去天寿山拜祖的时候都忍不住去临幸下当地美少年。 天启皇帝朱由校不近女色,反而喜欢和貌美内监一起玩耍。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朱由校是同性恋,不过很难让人相信他是直男。


搞基题材在明代春宫图中非常常见


至于清朝的皇帝们,在这方面相比明朝那些戏耍无度的超龄巨婴们,就要收敛很多。 能称得上有同性恋嫌疑的,也只有乾隆爷和他的宠臣大贪官和珅了。史料记载和珅粉面朱唇、声音清脆。长得神似一位因乾隆而死的妃子,所以乾隆会才对和珅宠爱有加。


历史上的和珅也是不折不扣的小白脸boy



名士风流

即便是在当时女同拉拉们也已经被大量注意


上梁不正下梁歪,皇上都如此,社会上的男风自是十分兴盛。


乐于此道的达官显贵更是不胜繁多,关于社会上同性恋的记载也是浩如烟海。 比如明朝名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藩酷爱男风一事,就被当时 《鸣凤记》、《只见篇》 等等七八本书记载, 还被后人编进戏曲广为流传。


对于那些名士而言,搞男风不过是小损于声名的风流韵事而已。 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情史》里记载著名戏曲家张凤翼曾表示“我喜欢男人,走心不走肾,所以长寿不生病”。而冯梦龙自己也在《情史》里写有“女以生子,男以取乐。天下之色,皆男胜女”这种评论。


那些普通的士子,虽然少有言论传世,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的自己的喜好。 在这些士子的光顾下,男娼兴盛到了可以和妓女分庭抗礼的地步。《醉醒石》中用艳妓娈童一词形容南京城街道的景象,而在北京由于有禁止官吏宿娼的规定,让男娼的势头在北京甚至压过了妓女们。以至于《二刻拍案惊奇》评价道“而今世界盛行男色,久已颠倒阴阳”。这些士子不仅仅乐意去嫖,还喜欢搞Cosplay把自己打扮成女人,《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面对这种世风愤而作诗讽刺道: “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搞得明朝又出现了一个新词“翰林风”,和男风意思相同,也可以指代同性恋之间的行为。


如此世风之下,明朝何以为战。 最后,当闯王的起义军攻进北京城的时候,义军将士看着粉面女衣的官员们,哪受得了这等刺激。便把年少面白的官员抓去做了龙阳用途。


李自成也是喜欢男孩子的人


再说清朝,清朝世风表面严肃,男子道貌岸然,女子贞淑依顺。可实际上茶寮酒肆照样是人欲横流。 比如天下名士袁枚,就以好色闻名。袁枚好色,不辨雌雄,六十多岁了还挽着二八娇男上街炫耀, 末了还赋诗一首“挽手胜肤杖,吹箫屡拍肩” 。 以书法闻名的郑板桥还曾经主张把刑律里的笞臀改成打背,因为他觉得男人的屁股是世界最美的东西之一,不应该被鞭打伤害。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贾宝玉与秦钟等人在学堂里互相亵玩,谈论男风也可以视为是对当时社会的反应。


贾宝玉就是天生的弱受体质



民间男风

穷苦人家的男孩子总是容易被高富帅们勾引


凡事都有两面,上流社会们爱玩娈童,可这娈童从何而来?


当然是民间孤苦贫穷的男子。这些人身无长物,又无资本做些小本买卖。 只好凭借一副好相貌,做些皮肉生意攒些本钱,为自己将来生活做打算。 他们或是做个身为低贱的剃头匠,兼为客人处理生理需求;或是去大户人家做个小厮,以色媚主换取好生活;或是出家过那并不清静的山门生活。他们之中有些运气好的,如“状元夫人”李桂官,因资助状元毕沅发迹而衣食无忧。有些在同性生活里产生了感情,干脆就一辈子与人假夫妻。不过他们之中更多的人,还是赚了些钱便去过一般人生活了。


也有很多底层人民是因为男女比例极度失调被迫搞基的。 比如乞丐流民、监狱里的狱卒囚犯。再着如边境戍卒,晚上无聊时就相互配对搞基,没人匹配的就自己用两脚代替。


不过,说起明清同性恋,有一个地方是绕不开的,那就是福建。 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明清男风兴起的发源地。当时福建人“爱走旱路不走水路”,喜爱供奉同性恋的保护神“兔儿神”。所以契兄契弟这种搞基风俗极为盛行,就连当地妓女都得扮作男娼模样才能招到客人。 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年轻时候也是靠给海盗做契儿换取的人生第一桶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