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保守主义评论
本公众号将不定期译介英、美保守主义评论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沙县行政执法局  ·  40天坚守,护平安归途!2025年春运执法保 ... ·  16 小时前  
长沙县行政执法局  ·  40天坚守,护平安归途!2025年春运执法保 ... ·  16 小时前  
天津广播  ·  哏儿 | 天津地铁将出现“天津话”报站! ·  昨天  
生态梦网  ·  5项签约!滨海新区在日本东京有大动作 ·  2 天前  
天津日报  ·  14℃!天津要升温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保守主义评论

安德鲁·玛尔|脱欧风云

保守主义评论  · 公众号  ·  · 2020-04-03 12:00

正文


按:本文选自安德鲁·玛尔《现代英国史》(李岩 译),东方出版社,2020年版,第740-749页。

………………

公投结果引发轩然大波
即使对痴迷于天气和体育的人来说,2016年的夏天也够奇怪的。频繁来袭的风暴,再加上反季节的寒潮,使得这一年的6月成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6月之一,尤其是在南部。至于体育,英格兰在欧洲足球锦标赛中惨败出局,而威尔士则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佳战绩。 但这一次,全民热议的话题不是足球、网球、赛马,乃至天气,因为以 1700 万票对 1600 万票的结果,英国选择了退出欧盟。
民意调查员、伦敦金融城以及威斯敏斯特阶层的大多数人都没预料到“英国脱欧”( Brexit )的结果。直到最后一刻,就连某些最为知名的脱欧派政客也不相信自己能赢。 本书作者与伦敦前市长、曾任外交大臣的鲍里斯·约翰逊及前大法官、前教育大臣戈夫这两大脱欧派领袖都有过对话。当我提到英国可能选择脱欧时,两人都怀疑地摇了摇头。 当政客和记者在 6 23 日晚上就寝时,普遍的预期是欧派将以微弱优势获胜, 因为所有主流党派的党魁以及大多数大企业都支持亲欧盟的论据。当投票结束时,英国独立党党魁奈杰尔·法拉奇也暗示本方阵营将功亏一篑。
首相卡梅伦当晚熬了夜,从英格兰北部传回的早期计票结果令他愈发感到担忧。随着他政治生涯中这场最大的赌局变成了50多年来保守党政客最为严重的自戕之举,卡梅伦开始起草将于当天早晨含着眼泪在唐宁街发表的辞职演说。


一夜之间,威尔士及中产英格兰向有钱有势的精英,也就是现代英国的塑造者发动了起义。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身份就一直是官方外交及经济政策的核心要素,是“严肃人物”不会质疑的金科玉律。梅杰和卡梅伦等首相轻蔑地称反欧盟政客为“近乎神志不清者”。 然而在英国的各大地区中,只有北爱尔兰、苏格兰和伦敦更倾向于留在欧盟之内。
在凋敝且相对受人忽视的英格兰北部及中部腹地、苦苦挣扎的沿海城镇,以及前矿业及工业地区,脱欧派的拉票活动格外成功。 较年长的人士更倾向于离开欧盟,有些年轻人愤怒地控诉老人“偷走了我们的未来”。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知名银行家、大型工业部门的领导、工会领袖以及政客都向民众表示,一旦脱欧,大家就会变得更加贫穷,更可能失业。 尽管如此,最终取胜的依然是脱欧派。 专家的言论,就到此为止吧。
在随后几天,几乎整个英国政治阶层都陷入了具有传染性的精神崩溃状态。 曾承诺一旦公投失败就将辞职的卡梅伦的确以光速辞职了。接下来,保守党展开了一场惨烈且不体面的党魁争夺战。保守党中最知名的脱欧派领袖约翰逊将争夺这一最高职位,但就在正式表态参与党魁竞选前的几个小时,他的朋友兼战友戈夫公然捅了他一刀:曾多次承诺不会竞选党魁的戈夫食言了。极具影响力的默多克力挺戈夫,但公然背叛的行径使他无法赢得足够多保守党议员的支持,随后也只得退出竞争。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在公投期间只是不冷不热地支持留欧,此时则成了显而易见的党魁候选人,并很快赢得了几乎半数保守党议员的支持。


威斯敏斯特迅速发展的事态不断对民众造成冲击,与此同时,留欧派在伦敦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跨党派游行,寻找通过法律手段令议会挫败公投结果的方式,谈论着要成立一系列新的亲欧派压力团体,乃至组建新的政党,以发泄愤怒之情。 从卡拉汉时代一直延续到 2016 年的那套价值观和潜在假设似乎都被颠覆了。 拉票期间和结果出炉之后,种族主义和仇外的辱骂和袭击似乎急剧增多,不过关于具体事实尚存在不少争议,而且这有可能是对这方面的关注与报道加强的结果。剑桥郡的波兰人收到了写有“滚回家,波兰垃圾”字样的卡片,还贴心地译成了波兰语。迄今为止最恶劣的事件要数来自巴特利和斯彭选区的工党议员、两个孩子的母亲、41岁的乔·考克斯(Jo Cox)于6月16日在西约克郡自己的选区内遭到一名当地男子刺杀和枪击,据说该男子患有精神疾病。考克斯是反脱欧、支持难民的知名活动家。就在公投前的一个星期,她的死短暂地令英国的整个政治体系陷入了停滞与震惊。尽管很少有人明确地这么说,但人们普遍认为这起悲剧将令留欧派获益——当然,这种想法被证明是错的。
杀害考克斯的凶手是53岁的托马斯·梅尔,他因谋杀罪于2016年11月被判处终身监禁。法庭证词显示,他在杀害考克斯时曾高喊“英国优先”和“这是为了英国”。法官表示梅尔是一名纳粹同情者和白人至上论者。考克斯的丈夫布伦丹(Brendan Cox)表示,他认为这是一次政治刺杀。不过,即使梅尔长期持有的极端主义观点,被公投引发的紧张气氛触发这种说法属实,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也已无从衡量。
投票结束后,英国又恢复了冷静,似乎并无太多证据表明种族主义及仇外情绪已蔓延开来。英国依然是那个自由派的英国。尽管在国内股市和外汇市场上英镑均暴跌,但大企业并未迅速逃离。即将卸任的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曾警告称,需要针对脱欧制订一份惩罚性的紧急预算,以无疑具有惩罚意味的方式提高税收、削减公共开支;他还坚持认为脱欧会导致英国变得贫穷。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此时英国将平稳地度过这场风暴。
然而,凯旋的脱欧派对于下一步似乎并没有明确的计划。欧盟似乎也是如此。 英国应该争取留在单一市场之内,并接受来自欧盟成员国的移民吗?应在何时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从而开启为期两年的硬性时间表?又该由谁来触发?几乎刚刚上任、出人意料残忍的内阁改组仍在进行之中,新任首相特雷莎·梅便赶往苏格兰,与苏格兰首席大臣妮古拉·斯特金会面。此举早早地表明,联合王国的未来正是公投结果引发的诸多疑问之一。特雷莎·梅任命三位知名脱欧派负责与布鲁塞尔方面的谈判:在遭遇政治刺杀之后,约翰逊又 重获新生”,被任命为外交大臣;曾与卡梅伦争夺党魁一职的戴维·戴维斯被从议会后座拯救出来,担任脱欧大臣,并且还拥有了自己的公务员队伍;另一名保守党内的老牌右翼分子和反欧盟人士利亚姆·福克斯则负责与其他地方缔结新的贸易协定。 特雷莎 · 梅作此任命的意思其实是: 你们不是一直说这事儿很简单吗?好的,那就向我们展示一下应该怎么做吧。 考虑到这三名脱欧派并不是亲密的朋友,新任首相的这一安排或许也是在玩弄政治手段。而在上了一堂短暂、刺激的“忠诚课”之后,戈夫被赶出了内阁。


在正常环境下,人们会期待反对党将更具威信,令2015年大选之后优势十分微弱的保守党处境无比艰难——把在议会中没有投票权的下议院议长、副议长,以及不参加英国议会的爱尔兰共和派都排除在外后,保守党的有效多数只有18席左右。
然而,工党同样打响了内战。 对前一年在党内的“人民起义”中被推举上台的左翼党魁杰里米·科尔宾的不屑与厌恶之情,在工党议员中愈演愈烈。得益于前任党魁埃德·米利班德引入的缴纳三英镑即可加入工党的新规则,工党党员数量大幅增加。尽管科尔宾深受这些忠实党员的欢迎,但议员们一直不相信他能在大选中获胜。


科尔宾在议会中的表现并不太自信,也不够油滑,他的地位也并不稳固。 但在政敌们看来,他最大的罪过在于,对英国欧盟成员国身份的立场含糊不清。 科尔宾一辈子都在反对被自己的英雄榜样托尼·本称为“布鲁塞尔银行家阴谋”的这一机构,但在拉票期间他又发表了亲欧盟的演说,可是又表示自己对欧盟的热情恐怕只有满分10分中的“7分或7.5分”。许多英国人也许会觉得这已经足够热情了,但考虑到关于欧盟成员国身份的争斗十分胶着,多数亲欧盟的工党议员对这番表态都十分反感。
此时,他们展开了密谋。2016年6月底,某个周日的凌晨2点,影子外交大臣希拉里·本致电科尔宾,表示对自己的领导能力没有信心,并随即被解除了职务——这倒是相当合理的。截至当天晚上,影子内阁的十几位成员也以支持希拉里·本为由选择了辞职。接下来的数日和数周,又有更多人辞职,使得影子内阁人手严重不足,在任者只得身兼数职,科尔宾及其支持者则绝望地四处寻找忠实分子。被召入影子内阁的人中包括81岁的后座议员、经常反叛本党的保罗·弗林,他被任命为影子下议院领袖和影子威尔士事务大臣。
头发灰白、和蔼可亲、从未忠于历任工党党魁的科尔宾冷静地拒绝被对手打败。事实上,工党议会党团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态。经过7年的调查,在这个极其不利的时间点上,关于英国对伊拉克战争参与情况的《奇尔科特报告》公布了。该报告的结论是:布莱尔参战时,和平选项依旧存在,萨达姆也并未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参战决定是基于“有缺陷的情报”做出的;对于伊拉克独栽者倒台后局势的规划是“完全不当的”。对于许多工党温和派来说,这份报告都是沉重的一击。对工党前党魁的控告或者说羞辱,随即在下议院中展开。一向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科尔宾代表工党道歉,表示这是个灾难性的决定,玷污了工党和英国。另一方面,顺应民众认命的心态,志得意满的英国独立党党魁法拉奇也宣布自己将辞职,去“享受生活”。
讽刺杂志《私家侦探》刊登的一幅漫画似乎把握住了全国民众的情绪:一个大眼外星人费力地从太空飞船上爬下来,向路过的一位公民请求道:“带我去见你们最接近于‘领袖’的东西吧。20世纪80年代曾在撒切尔内阁中担任贸易大臣的扬(Young)男爵在《泰晤士报》上反思,“在我的一生中,我记得只有一段时间建制派像当下一样信心全无。那是70年代末:罢工导致我们陷入了瘫痪,我们在工会的主宰下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在大都会的闲话阶级看来,这个国家已无法治理。”
在炎炎夏日的短短几天之内,政治精英突然全都丧失了自信,这段时期将会如同 1957 年的苏伊士危机及 1978-1979 不满的冬天 一样载入史册。 和此前这些全国性的崩溃一样,问题的根源同样十分深刻,值得加以探讨。
在倾听了英格兰银行、财政部以及诸多商界资深人士的意见之后,英国民众依旧决定离开欧盟,大概并不是因为他们愿意变得更穷。 某些脱欧派承诺,退出欧盟将为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省下大笔资金;凭借着贸易,英国经济也将再度实现繁荣。毫无疑问,的确有些人受到了误导。这些人其实没算清数:事实上,在布鲁塞尔存在非常多薪酬过高的官僚,才会对英国的福利和医疗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但把公投结果都归咎于民众的无知,那就相当于认为 1700 万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人都是蠢货了,而事实绝非如此。 问题其实在于,英国人不再相信精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本书剩下的部分将给出详细答案。此外, 他们之所以选择脱欧,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有一件事比金钱更加重要。这件事又是什么呢?
移民的利与弊
这件事并非主权,而是移民——基本上只有精英才在意 主权 问题。 卡梅伦在2015年的竞选宣言中许下了举行公投的诺言,截至2016年公投时,约有300万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公民生活在英国。由于对移民的统计主要基于对乘飞机抵达者进行的调查,而且对离开英国者数量的核查十分粗略,因此很难确定具体的移民数量。尽管如此,一般认为,单是2015年这一年,就有约27万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公民前往英国生活和工作;当年还有8.5万名英国人前往其他欧盟成员国工作。因此,来自欧盟其他成员国的移民净流入数量就是约18.5万人;而在此前数年,这一数字大约是10万人。这也就意味着生活在英国的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和比利时人越来越多了。与此同时,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移民也在大量涌入,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和加勒比海地区。
真正的变化始于2004年。那一年,欧盟又吸收了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8个生活水平低得多的中欧和东欧成员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