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由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汇编而成,仅供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具体投资观点请以研究报告的完整内容为准,投研活动信息等请联系对口销售。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敬请阅知页末的特别提示和一般声明。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房地产:产业链专题纪要:房企进化下的产业链转型——房地产产业链系列研究之三【深度】
核心观点:
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新阶段,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到了新阶段,房地产行业转型需求日益迫切,本篇报告在过去数篇房地产产业链报告下,基于“房企进化下的产业链转型专题会议”,探讨房企进化下的产业链和生态链机会。
1. 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房地产的表述可以理解为三新:a.新阶段:即房地产行业以往三年一个小周期的行业波动状态不再延续,房地产业传统的发展模式不再支持,但这不代表房地产行业没有机会;b.新格局:城镇化增速放缓,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在总量而在结构上,比如城市群、城市更新等,对住房增加值的改革也将从总量转向质量层面;c.新要求:一是不能把房地产行业作为刺激经济的工具,二是对行业提出了转型的要求,鼓励房企围绕房地产产业链转型,即从中间向上下游拓宽的转型,譬如上下游产业链、租房、物业、社区、城市运营、养老等。
2. 房屋交易环节,数字红利重塑行业生态。房住不炒、“三稳”、一城一策等调控基调下,房地产市场明显分化:南方城市价格上涨强于北方,一线城市表现好于其它等;同时,随着行业进入存量时代,消费者群体结构趋于年轻化等,也促进了行业的数字化演进:a.VR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看房更为便捷且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b.数字化精准营销代替传统营销方式,以信息传递质量代替数量;c.大数据匹配房源,提升匹配效率;d.平台信息透明化,提振购房者信心;e.数据沉淀,购房交易不再是一锤子买卖,交易完成后,基于业主的后续服务,如物管、租赁等才刚刚开始;f.基于消费者特征分析,反哺开发商,提升开发商经营效率;房地产行业进入数字化时代,不止在销售端,也会延伸至开发、管理、服务等前、后端各个环节,数字红利重塑行业生态。
3. 上下游产业链方面,采筑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泛建材B2B采购交易平台,进而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赋能。泛建材交易市场潜力巨大,而传统采购模式对降成本提效率存在巨大掣肘,科技、互联网赋能或是方向,这也在近5年吸引上百位玩家涌入,但大多玩家缺乏对实际采购交易业务提升的深入赋能。采筑,国内B2B泛建材第三方采购交易平台,实现从采购到质管到交付的全链条深度科技赋能:a.采购交易:研发“招标机器人3.0”,实现招采流程的透明化,招标效率大幅提升;b.质量管控:“天网3.0”,实现从产品检测到对表分析的质量服务体系;c.交付跟踪:天路系统,以采筑平台订单排产、生产、运输和交付节点帮客户建立交付跟踪体系;d.成果分析:基于采购交易数据,进行分析优化,为客户的产品结构和采购提供专业建议,共同提升行业产品力。此外,还有供应链金融等系列配套服务。
4. 上下游产业链方面,保利资本致力于发掘和赋能产业链优质公司,以协助房地产公司转型成为平台型公司。房地产行业具备“设计-土建-精装-交付-运营 ”的长链条特性,为房企强强联合赋能产业链提供可能,由此延伸出的投资思路包括:a.中央集采制度:推动房屋供给标准化,加速行业整合,形成集群效应;b.合作拓品研发:为产业链下游赋能提高产品品类,推动房屋产品化;c.股权投资双赢:通过投后赋能、业务导流帮助企业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投资的案例包括:a.入户门;b.热熔墙布;c.新风系统等;未来重点关注建筑科技、内容计算、模块化的建筑机器人算法平台等领域。
5. 房地产行业进入后开发时代,物业行业整合,连同智慧家居、智慧办公的普及驱动地产科技领域加速催化。根据不动产业务的价值链条可以将房地产科技分为以下六类企业:a.日常运营ERP;b.规划设计;c.建造工地;d.采购交易;e.物业租赁;交易及支付;f.物业资产(空间)的运营管理。目前国内地产科技行业高度分散,多数为地产公司旗下子公司,地产科技的核心门槛为在低成本、高可靠的成熟物联网技术基础上,通过持续服务,形成深入的行业认知和对客户的理解,并形成品牌,这决定了一个好的地产科技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标准:a.房地产企业全覆盖;b.纵向服务能力上必须有足够的深度;c.横向扩张有成熟的业务体系;d.拥有完整的技术栈。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均为第三方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多行业:如何寻找房地产产业链投资机会?—房地产产业链研究系列【一读再读】
报告作者:赵可、郑晓刚、郑恺、刘荣、隋思誉、刘玉萍
核心观点:
如何寻找房地产产业链投资机会?两大β成为产业链机会发现的推手,而更关键的是是基于前述三个痛点(机会)之下的长期α构建;对于房企本身的机会,过去在开发业务上不具备管理红利的房企难以赋能产业链和转型,房企估值差异将显著拉开,同时关注大逻辑下的产业链机会。
风险提示: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短期精装比例提高、行业标准化提高进程低于预期、疫情不确定性影响项目周转,竣工复苏不及预期,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不及预期
房地产:藏在房地产业增加值里的“转型”密码—房地产行业2021年度投资策略【一读再读】
核心观点:
“低估值策略基础上交易行业复苏”观点仍有效,驱逐劣币的大时代或已开始。房地产行业已由“指数牛”变为“结构牛”,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五年,内生能力也即管理红利将是主导房地产股票的核心变量,而甄选的关键在于现金流结构是否长期稳健或出现改善;选取高质量周转标的,在未来基本面结构差异放大下,也应该坚持此选股逻辑。另外,趋势性和系统性配置房地产产业链。
风险提示:房价过快上涨导致政策收紧;疫情影响超预期;外需下滑对国内居民部门收入预期影响超预期;三四线销售回调大幅超预期等。
量化:如火如荼 再创新高——公募主动权益基金2020年度盘点【深度】
核心观点:
2020年,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的规模爆发式增长。与2019年末相比,规模上涨幅度超过了148%,创近十年新高。
从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分布来看,不同规模区间的基金数量、平均规模均有所上涨。其中,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基金数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平均规模增长幅度也最大;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基金数量近50只。
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发展,叠加投资者教育的不断深入等因素,投资者们将目光更加聚焦于长期业绩稳健优秀、规模较大的基金。“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更加显著,强者恒强的趋势进一步演化。截至2020年末,规模排名前20%的基金占总规模的比例超过了70%,愈发向“二八法则”靠拢。
从收益表现来看,2020年,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60.1%,创近十年新高。收益率超过100%的基金共有53只,其中有6只收益率超过了130%。根据基金三季报及半年报等所披露的数据,这些业绩领跑的基金大多重仓了新能源、电子、医药等相关行业板块。
从行业主题角度来看,各类主动型行业主题基金均获得了较高的平均正收益。其中,新能源车主题基金年度平均业绩表现最佳,平均收益率超过了100%。此外,中游制造、医药生物、国防军工行业基金的年度平均收益率均超过了70%,表现优秀。
2020年的新发基金市场热度高涨,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的新发数量与规模均处于历史最高值,兼具“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等特点。
2020年新发行的主动权益基金共452只,新发总份额达13,862.7亿份。新发总数量近三年总和,新发总份额超十年总和;平均发行规模为30.7亿元,处于近十年最高值;发行规模超百亿的主动权益基金数量达到了23只,超过了此前所有年份的百亿新发基金的数量总和,创历史新高;“日光基”频现,平均募集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2020年,共有107家基金公司新发行了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新发总规模排名前二十的基金公司,新发规模占全市场新发规模的比例近80%。汇添富、易方达等基金公司新发规模大,进一步巩固了其头部优势。
注:本文所讨论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均仅包括主动管理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由于尚未披露2020年四季报,本文所述的部分基金总规模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仅供参考。
风险提示:本报告全部基于对客观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宏观:出口保持强劲,加工贸易恢复加速——2020年12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出口增速有所回调但保持强劲,主要受三方面影响:一是海外经济恢复为主线,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需求都对我国的出口带来一定支撑,数据方面的证据包括发达经济体PMI指数保持景气,美国PMI突破60,日本PMI首度站上“荣枯线”,美国耐用品消费保持高增速等;二是出口产品的结构显示,冬季疫情再度严重叠加海外地产周期上行,使得防疫物资、居家、线上办公等相关商品保持一定景气度;三是12月出口增速相对11月而言有所回调,我们认为是海外节假日释放进口需求、基数因素等造成,并不足以证明出口基本形势已生转变。
汽车:中鼎股份(000887)—Q4利润同比大增,看好业绩持续改善
核心观点:
公司2020年Q4单季度业绩区间为1.8~2.4亿元,环比+0~33%,去年同期利润为170万元,四季度同比大增,环比持续改善。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大增主要源于国内疫情基本解除车市复苏,海外业务有序恢复受疫情反复影响较小,公司各业务板块已经进入全面恢复期,环比提升,同比大幅提升。随着四大板块业务发力以及在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布局进入收获期,看好公司业务业绩改善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电新:特变电工(600089)—新特能源拟回归A股,光伏业务贡献有望进一步加大
核心观点:
公司公告,子公司新特能源(1799HK)筹划境内上市事项。新特能源的硅料、新能源BOO业务在今年将有较大的利润贡献,未来其投入与竞争力都有望加强。特变原有业务都在好转,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并上调目标价为14-15元。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波动,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投资业务低于预期。
化工:新和成(002001)—全年业绩符合预期,维生素价格触底反弹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34.64—38.98亿元,同比增长60%—80%,其中四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5.27~9.61亿元,同比增长13.8%—107.6%,环比增长-22.9%—32.0%,符合我们此前预期。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36.7亿/42.6亿/47.6亿元,EPS分别为1.71/1.98/2.2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19/17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原材料价格波动、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等。
化工:华鲁恒升(600426)—发布荆州基地项目投资计划,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华鲁恒升(荆州)有限公司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议案、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议案,预计合计投资额115.28亿元,有助加速推进荆州第二基地项目进度,拓展公司未来发展空间。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亿、29.8亿、34.4亿元,EPS分别为1.23、1.83、2.1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22、19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下游市场需求不足、新项目不及预期。
固收:低基数效应尚未兑现——高频数据跟踪(2021年1月第2周)【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