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天津博物馆举办新春非遗文创市集的情况,包括各个博物馆的活动和市民的参与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天津博物馆举办新春非遗文创市集,吸引众多市民参观和参与。
多个新展览同时亮相,如“明清画境中的众生百态”、“蛇年生肖文物与艺术精品”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关键观点2: 春节期间,天津各大博物馆推出特色活动,如科普活动、联动集章活动等,彰显天津文化底蕴。
这些活动吸引了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参与,展现了天津的人文荟萃和文化土壤。
关键观点3: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民俗,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博物馆里体验年味。
据统计,初一、初二两天,天津市重点博物馆观众达10.4万人次,可见市民对文化活动的热爱和追求。
正文
天津博物馆举办新春非遗文创市集
昨日上午9时许,高中生王誉轩和母亲一起来到天津文庙博物馆,从这里开启一整天的新春文博之旅。古建筑的深厚气韵、喜洋洋的场景布置、猜灯谜等趣味活动,无不令母子俩兴味盎然。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博物馆里过大年。据统计,1月29日、30日(初一、初二)两天,我市重点博物馆观众达10.4万人次。乙巳新春,津门博物馆以丰富的展览和特色的活动陪观众一起品味文博韵,感受新年俗。昨日上午10时许,天津博物馆门前又排起了长队。春节期间,该馆多个新展同时亮相,观众走进“明清画境中的众生百态”,看多姿多彩的古人生活;领略“蛇年生肖文物与艺术精品”,接灵蛇献瑞的美好祝愿;品鉴“京津冀宫廷文物精品”,探寻宫廷文化;欣赏“奥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银器”,感受异国风情。 在这里,向往文化生活的男女老幼各享其乐:书画爱好者王先生带着家人在展厅赏画,展柜里描绘节日雅趣的《岁朝图》正映衬着此刻一家人的其乐融融;馆内举办的新春市集上,线装书、绒花、面人、烙画等颇具传统意蕴,引得观众流连忘返;来自河北省的观众李佳伟直言在文创商店里挑花了眼,他想把天津特色文化都带回去和好友们分享。爱好美术的小姑娘李悦融昨日在天津美术馆待了一天。上午“汉代瓦当”,下午“吉祥兔爷”,两个主题活动她都参与其中并动手制作,还和妈妈一起看了“艺润童心 美育新人”——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经纬记忆・毯城相约”——AI(人工智能)数字艺术与地毯文化融合艺术展等展览,在蛇年新春满足了新年愿望。“小朋友们注意看,蛇的下颌骨是不是有点儿不太一样?”在天津自然博物馆,一场“蛇年话蛇”的科普活动备受孩子们欢迎。这里推出的蛇年生肖展也发挥自然博物馆的特色,不仅从意象变迁、神话民俗、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呈现蛇文化内涵,还设置了活体宠物蛇和蛇类标本区域,从蛇与生态系统及人类的关系出发探讨和谐共处之道。“在这里能学到很多知识,参加活动时还认识了好朋友,很开心。”小学生郭梓葵高兴地说。春节期间,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曹禺故居纪念馆的“联动集章”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名人故居串珠成链,彰显天津文化底蕴。惬意午后漫步其中,李叔同的旷世奇才、梁启超的家国情怀、曹禺的灵感涌动,让观众特别是外地游人纷纷感叹于天津的文化土壤、人文荟萃。夜幕低垂,天津鼓楼华灯闪耀。不远处的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里响起婉转悠扬的京腔京韵,一台融合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沉浸式互动戏剧《大河向东》在这里上演。参与者仿佛在这座古香古色的博物馆里穿越时空,感受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