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案到结案,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蔡甸法院通过在线诉讼方式化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整个诉讼活动中,分别位于上海、安徽合肥、湖北利川的当事人杨某及其代理人朱律师、刘某均未来过一次法院。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网上开庭,在这个特殊时期,“指尖上的法庭”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便把纠纷解决了。
✪
彰显司法速度与温度
✪
杨某与刘某系同学关系,2018年至2019年,刘某因经营需要,向杨某借款共计18万元并约定2019年年底还款,后因资金周转问题未能如期还款。2020年4月22日,杨某代理人朱律师通过“移动微法院”向蔡甸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某一次性偿还全部借款。
互联网庭审现场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张娟立即电话联系被告刘某进行送达,刘某表示借款属实,但经营的餐饮店因疫情暂停经营了2个月,刚刚恢复营业,暂无一次性还款能力,且目前店铺正处于处理资金周转的关键时期,日常生意也在逐步回暖、向好发展,店铺规模较大、又属于餐饮行业,赴武汉打官司势必会带来诸多影响。他提出利川是旅游城市,随着旅游旺季到来,按照往年规律营业额会逐步升高,希望法院能妥善处理,帮助其渡过难关,待店铺生意走上轨道后,他一定会信守诺言,偿还全部欠款。
双方当事人在线调解
随后,张娟法官又联系杨某及其代理人朱律师,告知他们被告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希望原告不要因为一场官司,丢了多年的同窗情谊,能够念及同学情,携手走过这段特殊岁月的荆棘之路,为这份弥足珍贵的同学情增添一份厚度,同时也向原告方提出了由被告分期逐步递增还款金额的调解方案。在承办法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下,原告方初步同意调解,但对具体还款金额和时间还需考虑。
4月26日,杨某代理人朱律师在上海,刘某在其经营的位于利川市的餐饮店进行了互联网庭审。庭审中,根据被告方目前经营情况,原告、被告达成了分期递增还款的调解方案,并在线签订了调解协议。刘某当庭表示随着“五一”临近,其餐饮店单日营业额可达5000余元,五一之前就可以提前履行第一期还款义务。原告杨某当庭撤回了冻结刘某银行账号的申请,杨某说“冻结银行账户,肯定会影响店里经营,作为老同学,我也希望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庭后,刘某也无不感慨,“幸好法官及时组织开庭和调解,原告也这么信任我,只要我把最困难的两个月缓过来,我对店里生意也有信心,肯定能提前把钱还上”。
侏儒法庭另一场“云审判”
一场及时的“云审判”,将一次可能冰冷的判决变为了温情的调解。不仅减轻了当事人长距离奔波的诉累,避免了疫情期间人员聚集,而且及时有效地挽回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同学情谊,更为一家餐饮商家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时机。
这只是蔡甸法院“云审判”的一个缩影。为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审判工作,蔡甸法院积极转变审判方式,推进在线诉讼,充分发挥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互联网智能庭审平台、微信等多种方式对案件进行调解审理,有效满足了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司法需要,确保了法院审判工作的正常运行。
供稿:蔡甸区人民法院
编辑:
舒翔
宇
编审: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