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徐
文章转自“ 江徐的自留地”
全文3241字,阅读需要10分钟
1.
一篇故事,带来一份爱情
每一个人,都如同一本书。择偶如择书。遇到哪一本,选中哪一本,除了运气,更靠自己的品味。
李银河走过半生,回首过往,她说道:“我觉得我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和幸福就是,我挑了王小波这本书读。”
王小波这本书,装帧丑陋得毫无道理,里面的内容却是有趣得让人叹为观止。《绿毛水怪》是其中不那么出众,但极为特别的一篇——李银河将它视作她和王小波的媒人。
1977年,25岁的李银河在光明日报上班。
有一天,她在朋友家读到手抄本的《绿毛水怪》。从那之后,心里就有了这个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时我爱上他的也许不是他写诗的才能,而更多是他身上的诗意。”
缘分从文字出发,两个人相识、相知、相恋,有了二十年“爱你就像爱生命”的深情厚义,也有了写在五线谱上的情书。
作为媒人,《绿毛水怪》究竟写了怎样一个故事,能够拨动李银河的心弦,从而产生去见他的欲望呢?
2.
频率相同的人,早晚会相遇
《绿毛水怪》,王小波早期的一部中篇小说,写了一对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两个怪男怪女惊世骇俗的爱情。
故事的开端,很有电影《阿甘正传》的味道,主人公坐在公园椅子上,向身旁的朋友娓娓道来,又像自言自语……
男主人公叫陈辉,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他有异于常人的聪明,能够看穿同学的心思,读懂他们内心细微的思想。陈辉又很愚蠢,因为他在发现老师们内心各种念头后会轻易告诉别人,然后,别人就去老师那里打小报告。
在老师眼里,他很复杂,在同学眼里,他很可恨,加上长着一张很有个性的脸庞,大家赐予陈辉一个外号:怪物。
女主人公叫杨素瑶,陈辉同班同学。她长得古灵精怪,遇事很有主见。妈妈喊她人妖,同学叫她妖妖。
“怪物”与“妖妖”从来不说话,直到有一天,教导主任以违反课堂纪律、扰乱教学秩序为由,把他俩叫去办公室。面对主任训斥,“复杂”的他俩在那“一唱一和”,还总是自我辩解,最终被主任锁在办公室进行自我反省。
两只“怪物”并没有一直乖乖呆在办公室,他俩急中生智,经过商议,双双爬窗溜出。那一刻,两个人虽然“心跳得厉害,真有一种做贼的甜蜜。”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经过这样一番患难与共的经历,陈辉与杨素瑶成了朋友。
3.
最好的时光,有你与书相伴
陈辉与杨素瑶这对少男少女,和他俩的创造者一样,以书为媒,结下终身不渝的友谊。
一爿旧书店,就像一片新大陆,给陈辉带来巨大惊奇,唤起无穷想象。
高尔基说,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可是,对于天真淳朴的孩童来说,契合心性的阅读,更是快乐的泉源。
好东西自然要与好朋友分享,陈辉把杨素瑶带去书店。在杨素瑶以往概念里,书上写的无非是“小白兔、大萝卜”之类的内容,看书还不如游泳。事实上,当她走进书店,很快被书中世界深深迷住。
从那以后,他和她,还有文学名著成为密友。两人在买书的费用上不分彼此,毫无计较。她对他慷慨大方,他在她面前坦诚自信。文学世界中的异域风光、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吸引着他俩。
这段志同道合、与书相伴的时光,成为陈辉十年后的追忆:“童年时期,回想起来就像整整一生似的。一切都那么清晰、新鲜,毫不褪色,如同昨日。”
作家木心说: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
陈辉与杨素瑶一起攒零钱,不吃零食、不去游泳,共读过二百多本文学著作,让他印象最深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涅朵奇卡·涅茨瓦诺娃》。因为正值纯洁无邪的年纪,书中男女主人公的友谊简让他“神醉魂销”。
这个细节,让李银河读了之后无比诧异。缘分的另一个名字,也许叫巧合——她在看到《绿毛水怪》之前刚刚看完这本书,印象深刻,不成想在一个人的故事里再次读到。
那一刻,李银河“有一种内心秘密被人看穿之感。”
也是那一刻,李银河感到王小波是与她心灵相通的人。直觉告诉她,他俩之间早晚会发生些什么。
4.
世界的美妙,往往出乎人意料
少男少女因为小学毕业分开,又因为中学合并重逢。
“你近来好吗?”
“我很好。可是你为什么那么瘦?”
由此,两人开启封尘许久的话匣子。看起一如从前,又明明感到疏远。大家已经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很多话不能说,也不敢说。那么,在一起放学回家的路上,两个人聊什么呢?
有时,回想曾经一起如饥似渴读书的时光;有时,谈论诗歌,他欣赏莱蒙托夫,她喜欢普希金;有时,什么都不说,默默走在路上,默默送她上车……
就这样,从初二到初三,两年多的时间里,陈辉每天把杨素瑶送到车站再回去,风雨无阻。
回想起来,陈辉记忆最深的是五月的一个傍晚。雨刚停,没有风,有点冷,也起雾了。他俩走在街上,走过一盏盏水银灯,走过一扇扇透着白光的窗户。在这样的环境里,两人开始对话——
我们无言地走着,妖妖忽然问我:“你看这夜雾,我们怎么形容它呢?”
我鬼使神差地作起诗来,并且马上念出来。要知道我过去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一点作诗的天分。
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
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
正是这番对话,让李银河读出了王小波的诗人天分,也爱上他身上的诗意。
作为读者,我读到这一段时是内心有点恍惚,分不清何处是真,何处是幻。好像陈辉的身上投射着王小波的影子,杨素瑶对陈辉的赞叹,预示着若干年后李银河对王小波的爱慕。
有时候,世界的美妙真是出乎人的预料。
5.
以喜剧开始,以悲剧收场
远离后,才知道哪一份情在心中最重要。
杨素瑶鼓励陈辉做个诗人,他却在时代车轮的追赶下做起忙人。先是全国各地逛了两年,又去陕西插队两年。
陈辉因为在对杨素瑶的日益想念下回来。世事的阴差阳错,让他俩永远蹉跎。等待他的,是她葬身大海的消息。
故事并没有完结,而是带着魔幻色彩重起一章——
有一天傍晚,陈辉像往常那样,带着对杨素瑶瑶的思念来海边游泳。思念带来的痛苦已经转为慢性期。
那天,他无意间在礁石中发现一群“全身墨绿、背部宽阔、肌肉发达、像蝙蝠那样长有翅膀、像古希腊人那样头戴铜盔、手执钢叉、腰配短剑”的怪物!
通过交流,陈辉获知:他们来自一个人类想象范围之外的世界。那里也有高山峻岭、平原大川,其中的人们以生鱼为主食,他们像鱼雷一样穿梭其中,日行千里,也可以张开翅膀,乘风翱翔。
那个世界也形成完备的社会体系。那里有剑桥大学生,珊瑚礁洞里有实验室。有人在海底搞科研,有人搞工业。还有水下音乐会,流行象征派艺术。
总之,相对陆地上的人类社会,那是一片世外桃源。
更令陈辉惊异的是,杨素瑶也在其中——她并没死,只是变成了绿毛水怪,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海深处!一别经年,相见竟是如此场景!
陈辉见到杨素瑶之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服用它们那种特殊药物,让自己也变成绿毛水怪,这样,就能和他的妖妖在一起了。
他俩约定,她去同类那里取药,他第二天中午过来。从此之后,不论天涯海角,再也不分开。
奈何情深缘浅,事与愿违。第二天,他因高烧被人捆在床上。只能爽约了。
等他终于获得自由,奔至海边,看到杨素瑶刻在石头上的一句话:陈辉,祝你在岸上过得好,永别了。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生活看似平淡,却也如惊丸,稍不留神,刚刚拉开帷幕的喜剧,匆匆以悲剧收场。
6.
至死不渝的爱,是最好的报酬
李银河说,从《绿毛水怪》开始,她和王小波彼此拥有,“他拥有我,我拥有他。”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心脏病突发去世。彼时,李银河远在国外学习考察,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人。
“我这一生仅仅因为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无论我又遇到怎样的痛苦磨难,小波从年轻时代就给了我这份至死不渝的爱,就是我最好的报酬。我不需要别的东西了。”
如果你读过王小波如歌如诗的情书,了解他俩彼此懂得的爱情与婚姻,也许就能明白,李银河这份满足与坚定,从何而来。
人生如旅,遇见属于偶然,分离却是必然。不论故事里的陈辉与杨素瑶,还是现实里的王小波与李银河,或者芸芸众生如同你我,都应该在悲欢离合中读懂一个“爱”字。
曾经拥有,便是一生的幸运。
曾经深爱,便是一世的财富。
作者
江 徐,80后老少女,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个人原创公众号:江徐的自留地(ID:jiangxv08)出版书籍《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