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尧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机智猫  ·  官宣,首款原生鸿蒙手机3月发布! ·  14 小时前  
机智猫  ·  官宣,首款原生鸿蒙手机3月发布! ·  14 小时前  
科技美学  ·  OPPO Find X8 ... ·  昨天  
科技美学  ·  OPPO Find X8 ... ·  昨天  
绝对现场  ·  名医到院区 | ... ·  2 天前  
海峡都市报  ·  刚刚,iPhone ... ·  3 天前  
海峡都市报  ·  刚刚,iPhon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姚尧

姚尧精读《战国策》第2集

姚尧  · 公众号  ·  · 2019-09-16 15:00

正文

002 秦攻宜阳

题解】

宜阳,是韩国的军事重镇,曾为韩国都城。战国时期宜阳的治所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的韩城镇,但其统辖的地域非常辽阔,渑池、二崤亦在其境内。《秦策二 ·秦武王谓甘茂》记:“(甘茂)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

苏秦说赵王时曾道: “韩绝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史记·苏秦列传》)张仪说楚王时曾道:“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说韩王时曾道:“秦下甲兵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荥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史记·张仪列传》)范雎说秦昭襄王时曾道:“秦下兵而供荥阳,则成皋之道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部下,一举而攻宜阳,则其国断为三。”(《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由此可见,宜阳所具备的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在战国时期是具有共识的。那么,宜阳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秦国的核心领地在关中平原,南面是秦岭,东面是黄河,河对面是魏国的河东郡。名山大川的阻隔,既是秦人抵御外敌的屏障,也是秦人对外扩张的阻碍。若要避开秦岭和黄河的天险,秦人要想出关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这就是著名的 “崤函通道”。请看下图2-1:

图2-1


崤函通道是指经古代黄河河道冲击,在北面的中条山脉和南面秦岭余脉之间形成的天然通道。秦人若要经崤函通道向东,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走黄河与秦岭之间的南路,二是先经风陵渡北渡黄河,然后走黄河与中条山之间的北路【 1】。当秦岭自西向东延伸至今河南灵宝,开始转为“西南——东北”方向延伸,这个向东北方向延伸的秦岭余脉,就是崤山。当崤山延伸到陕地(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时,迫使黄河河道变得极其狭窄,并与两岸林立的高山形成峡谷地形。而在延伸至陕地之前,秦岭在河南灵宝还有一段向北延伸的小山,被称作“稠桑塬”。塬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台状地貌,顶部平坦如原,四周峭壁陡立。稠桑塬横亘在崤函通道的中间,黄河在其北面紧贴着塬壁流过,使得原本宽广的崤函通道变成了一条裂缝,这条裂缝长约7.5公里,宽不过数米,而这道裂缝的开口处就是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北的函谷关镇王垛村。

正是由于崤山和函谷关的地势如此险要,最是易守难攻。秦人只要把守住此关隘,便能有效抵挡(崤)山东六国的入侵,故有 “崤函之固”的说法。秦人经过函谷关和陕地继续向东,行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时出现道路分叉,被称为南崤道和北崤道。南崤道即是沿着今河南S249省道的方向,经菜园乡、宫前乡、小界乡抵达洛宁县,从洛宁县沿洛水向东30公里就是韩城镇(古宜阳),再向东约50公里就是洛阳市(周王城)。北崤道即是沿着今G30连(云港)霍(尔果斯)或G310国道的方向,经张茅乡、硖石乡、观音堂镇抵达英豪镇(古渑池)。当时,渑池在行政上也属宜阳所辖,其再往东约70公里就是洛阳市(周王城)。

由此可见,无论秦人是走南崤道还是走北崤道,其出口都是在宜阳的辖境内。换句话说,只要韩国守住了宜阳,就能把秦人堵在崤山以西;而秦人只要占据了宜阳,就能以此为据点,为今后逐鹿中原铺平道路。所以,宜阳不但是秦、韩两国的必争之地,其他国家也非常害怕宜阳会被秦军占领。历史上,秦国曾经三次出兵攻打宜阳,第一次是在前 391年,第二次是在前339年,这两次秦国都在军事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但最终仍然未能占领住宜阳。前308年,秦国第三次出兵攻打宜阳,本文所讨论的就是此事。

1】严格来说,只有走黄河南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崤函通道,走黄河北岸终究还得经由风陵渡口过黄河。


【原文】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 “子以为何如 ”对曰 “宜阳必拔也。”君曰 “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 ,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对曰 “甘茂羁旅也 ,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 ,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

【白话】

秦国出兵攻打 宜阳, 东周武公问 赵累 “你认为战争 结果 会怎样 ”赵累答道 “宜阳必定会被 攻破 ”周君 “宜阳城方圆八里,勇士 十万 粮食储备可以支撑几年。此外,韩国宰相公仲还有二十万军队作为后备,楚将景翠也已率领楚军,驻扎在两国交界的山上准备救援,秦军必定会无功而返。 ”赵累答道:“秦军统帅甘茂是寄居在秦国,一旦攻克宜阳而建立战功,那么他就能在秦国获得像周公那样崇高的地位。如果他此战无法成功,就无法再在秦国立足了。秦王不听群臣的谏言而执意要攻打宜阳,如果宜阳没能攻下来,他就会以此为耻。所以我认为宜阳必定会被攻破。

【姚注】

①周君:此次秦攻宜阳发生在前308年(周赧王七年),周赧王已经还都西周国的王城,故本文中的“周君”不可能是周天子,而应该是东周君。当时的东周国君是东周武公姬根。赵累:东周的臣子。

②公仲:韩国宰相,公仲朋,又作公仲侈。

③景翠:楚国重要将领。

④甘茂:楚国下蔡人,经张仪、樗里子的推荐得以面见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对其非常赏识,命其为将,辅佐魏章平定汉中地。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张仪、魏章离秦赴魏,蜀地又发生叛乱,秦武王命甘茂领兵平定蜀乱,之后任命其为左丞相,樗里子为右丞相。前308年(秦武王三年),秦武王命甘茂挂帅攻打宜阳。羁旅:离开本乡寄居在外地。

⑤父兄:泛指同姓宗室,而非实指父亲和兄长,盖秦武王的父亲秦惠文王此时已经去世。樗里子是秦惠文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时任右丞相,即属赵累所称的“父兄”之列。

姚论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 “要想打垮敌人,我们就必须根据敌人的抵抗力来决定应该使用多大的力量。敌人的抵抗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因数的乘积,这两个因数就是现有手段的多少和意志力的强弱。现有手段的多少是可以确定的,因为它有数量可作根据(虽然不完全如此),但是意志力的强弱却很难确定,只能根据战争动机的强弱做概略的估计。”对于宜阳之战,东周武公认为“秦必无功”,因为在他看来,宜阳的“现有手段”是非常强大的,城内有“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城外还有公仲统领的二十万韩军和景翠统领的楚军随时支援。至少以历史经验来看,秦国动用的“现有手段”还远不足以攻克宜阳城。可是,东周武公没有想到的是,秦国此次出兵的“意志力”极其顽强。正如赵累所说的,甘茂是羁旅之臣,秦武王是新立之君,他们顶着群臣宗室的压力坚持要打这一仗,胜则甘茂位比周公,秦武王大权独揽;败则甘茂削迹于秦,秦武王权威受损。当此退无可退的境地,甘茂和秦武王都会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力坚持打好这一场仗,直到最终打赢为止。所以,在将“意志力的强弱”这项乘积因数考虑进去后,赵累得出了与东周武公完全相反的结论,认为“宜阳必拔。”


原文 君曰 “子为寡人谋,且奈何 ”对曰 “君谓景翠曰 “公爵为执圭 ,官为柱国 ,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 ,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白话 东周武公道: 那你 寡人谋划一下,该 怎么办? ”赵累 “您可这样 对景翠说: ‘将军的爵位 已经升到 执圭,官职 已经 升到柱国, 就算是打了胜仗,也没有什么可以加官进爵的。如果打了败仗,那就难逃一死。不如背弃秦国,等到秦军攻占宜阳,您就进兵。秦军害怕您会乘其疲敝而发动攻击,必定会献出珍宝以侍奉您。公仲以为您是进兵制秦是为了救他,也必定会献出所有的珍宝。 ’”

【姚注】

执圭:楚国高级爵位, 可手 执玉圭 朝见 君王

②柱国: 楚国 最高军事长官,低位仅次于令尹(宰相)。

③背秦:有学者认为,“背”字当作“胥”,为“等待”之意。盖景翠此番领兵意在抗秦援韩,赵累又何必说其“不如背秦”呢?其与秦人原本就是敌非友。故原文当作“不如胥秦拔宜阳”,即不如等待秦军攻克宜阳。然在姚尧看来,此种解法固然说得通,但“不如背秦”未必就不合逻辑。盖景翠随领兵临山,却终究未曾驻军宜阳,可见其并无为韩国血战的心思。秦人见状,必定会派使者伐交,劝景翠在宜阳之战保持中立,而景翠也确实答应了秦人,故而始终未曾派出一兵一卒协助韩人守城。因此,所谓的“不如背秦”,就是楚军最终放弃原本答应秦人的中立,待其攻克宜阳后进兵。

【姚论】

周朝能以七城之国苟延残喘数百年,根本原因就是天下格局处于诸侯并立的均势,没有哪个诸侯愿意为了那七个城镇的微利而承担灭周的罪名。可到前 308 年,秦国已经成为独霸天下的超强,是具备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实力和勇气的。事实上,二周被灭也并未等到与秦灭六国同时,而是在长平之战后就被秦昭襄王灭了。周朝最愿意与韩国做邻居,因其在七雄中实力孱弱,若不尊周就会给列强留下伐韩的口实。周朝最不愿意与秦国做邻居,因其在七雄中实力最强,连六国合纵都无奈他何,自然也就最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现在 一旦宜阳被占,则洛阳将直接暴露在秦军的铁蹄之下,随时都有灭亡的危险。所以, 东周武公在听完赵累的分析,觉得非常有道理后,遂赶紧询问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赵累认为,既然韩国已经无法阻挡秦军,那就只好南下请楚军出面干涉了。

【原文】
秦拔宜阳 ,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 ,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