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读史
备用号:国人观阅。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  9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胖东来,新动作来了!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低至200元!价格大幅下调 ·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  2 天前  
河南发布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今读史

清华知名教授竟是美国间谍?发现秘密的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他!

今读史  · 公众号  ·  · 2024-06-23 16:41

正文

推荐阅读▼


🔗他升任外交部领导后,多次泄露机密,间谍妻子是关键

🔗解放军中将突然去世,定居美国的两女儿回国参加追悼会,死因曝光

🔗54岁河北“富婆”收养118个幼童:白天是母亲,晚上是恶魔

🔗这是一张日军严禁公开的照片,女子刚被折磨完,日军为了炫耀,拍下了受刑后的这一幕

🔗要不要让孩子到省外上大学?工作后才知道,和本省上大学的区别,简直天差地别!

华人星光(ID:hrxg2020)
作者:华人星光

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知名演员,
出生于一个神奇世家。
而他身上,
一直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在演员身份背后,
原来他竟当过多年特工,
抓住过两个美国间谍!

他,就是 英若诚。


1929年,
英若诚出生于一个显赫的神奇世家,
祖父英敛之就是神奇的开始,
英敛之本是清朝一个做煤球的下等人,
意外被拐走,成了富贵人家的书童,
又跟着主人去给皇室千金上课,
没成想竟和千金相恋,
自此成了 爱新觉罗 家的乘龙快婿,
后来也拥有了皇室血统。

而英敛之的儿子英千里,
娶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女儿,
父子二人一起为中国干了三件大事:
创办香山孤儿院,
创办辅仁大学,
创办当年最具影响力的《大公报》。
英千里更是极具才华,英文大牛,
一向恃才傲物的钱钟书曾说,
全中国真懂英文的就两个半人,
一个是钱自己,
半个是复旦大学的林同济,
另一个就是英千里。


在祖父和父亲的恩荫之下,
英若诚出生便是含着金汤钥的贵公子。
他住的是豪华王府,
玩的是珍贵金银玉器,
可他的脾气性格,
却截然不同于那些,
只会享乐的纨绔子弟。
英若诚继承了父辈的聪颖能干,
更继承了父辈,
对这个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

1941年,
英若诚考进英国剑桥大学,
正逢战乱,
多少人留学国外不回来。
然而英若诚却在学成后,
放弃继续在剑桥深造,
选择回国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
钱钟书成为他的老师。

名师出高徒,
钱钟书作为一代国学大师,
英若诚学到老师的一身文学本领,
走上一条辉煌的文艺之路。
还未大学毕业,英若诚就翻译了,
谢尔盖·爱森斯坦的作品《电影感》,
开启了他的翻译生涯;
1950年,
英若诚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
同时开启了传奇编剧生涯。


在那二十年里,
他成为中国文艺界,
一颗不可多得的“奇星”,
出演经典话剧《茶馆》《雷雨》,
引起时代轰动,场场爆满;
他还参演电影 《白求恩大夫》
《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还拿下了奥斯卡大奖;
参演情景电视剧《围城》
《我爱我家》等......
他成为那个时代,
火遍大江南北的 表演艺术家。

这还不算完,
他还是一个话剧导演,
导演了《刚果风雷》、 《家》、
《芭芭拉少校》、
《十五贯》等中外名剧,
并与美国当代戏剧大师,
阿瑟·米勒共同执导《推销员之死》。

他还是一位戏剧教授,
在美国密苏里大学任永久性教授,
专开一门:中国戏剧课。

他还是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
他继承了父亲超高的英文天赋,
英语中的美国音、黑人音,
以及许多地方俚语都了如指掌。
先后将莎士比亚、
费尔汀等的著名剧作译成中文,
还有《推销员之死》、《哗变》、
《请君入瓮》,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作品:
《奥赛罗马导演计划》等,
这些一流国外大师之作都是由他翻译,
然后再引进中国。
同时,他也将我国著名作家,
老舍和曹禺等的剧作,
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如老舍话剧作品《茶馆》,
这些都在国外引起极大反响。
将中国戏剧作品带向全世界,
搭建起中外艺术交流的桥梁,
英若诚可谓功不可没!

高超的翻译水准,
让他赢得了国外的尊敬。
美国当代戏剧大师米勒,
对英若诚是赞不绝口:
“英若诚的翻译即时,口语化,
有他在边上为我翻译,
我都忘了我不懂中文。”
费里莎· 朗德利教授这样描述他:
“英若诚是位杰出的人,
他的思想极为深邃。”

这一生,
他参加演出并导演了30多部话剧、
1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
同时还翻译了200多万字的作品,
他被誉为: “全世界最杰出的,
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
多才多艺,纵横学界,
英若诚建造了一座,
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巅峰!

英若诚饰演忽必烈

而让人吃惊的是,
在他艺术家标签之外,
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他曾 当过多年特工,
还抓住过两个美国间谍!

在七十多年前,
清华大学教授队伍里,
混进了一对美国夫妻。
男人叫李克,女人叫李又安,
他们以访问学者兼兼职讲师的身份,
留在了新中国。
这两位在清华大学广泛交友,
经常举办沙龙、派对、宴会,
邀请学生和老师来家里做客,
共同讨论社会情况。
这对热情好客的教授夫妻,
知名度非常高,
谁也不会想到,
他们会记录下大家的一言一行,
并实时传回美国情报部门。


名牌讲师、国外学者,
再加上夫妻二人流利的中文,
没人会怀疑他们是间谍,
除了一个人:英若诚。

在英若诚的英文版自传中,
第一次披露了他曾多年“潜伏”,
做情报收集工作。
他英语流利,
以一个文学工作者的身份,
在各方之间走动, 没有人会怀疑,
而最初让他走上特工这条路的,
正是因为这对美国夫妻。


当年,安全部门,
注意到了这对 经常宴请八方 的夫妻,
为深入调查,
需要一名“线人”来配合收集证据。
此事有关家国大义, 22岁的英若诚,
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他说:
“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生活过的我,
甚至每一个中国人,
一定是将祖国安全视为最高信仰。”
虽然他此前从未接受过专业情报训练,
却相当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胆识过人的英若诚,
以清华学生的身份,
频频出现在这对夫妻举办的聚会上,
他将对方的间谍活动一一记录,
传递给上级。
朝鲜战争爆发后,
这对美国夫妻担心暴露身份,
准备跑路,
却不知自己所从事的非法活动,
已经被英若诚整理成证据,
并被安全部门掌握,
很快,这对夫妻因间谍罪被逮捕。

但是这样的故事,
包括之后收集情报的秘密工作,
一直被英若诚隐藏了很长时间,
后来他的儿子英达在接受采访时 说:
“我父亲一生有保密的习惯”,
“他怕把别人卷入危险之中...... ”


从出生就是贵公子,
到长大成为艺术家,
一生都在被人仰望的英若诚,
也许完美人生中最让人遗憾的地方,
就是他的监狱岁月。

1968年,
英若诚从家喻户晓的知名演员,
沦为蹲大狱的“间谍分子”。
三年牢灾,
英若诚 却能在困苦中夹杂着风趣,
艰难中保持着乐观。
在监狱里他做书、给别人画像、
做泥瓦匠。
他找那些有各种才能的狱友学习,
比如一位从香港来的工程师,
他很认真地听人家讲,
怎么利用溪流发电,
怎么储存电,
他把这些都记下来,
说这对国家有用,
他还学会种葡萄、孵小鸡、做酱菜,
还做了108个白子,108个黑子,
和狱友下棋玩......

英若诚太能折腾了,
而且没有一点蹲监狱的觉悟,
于是三年里他被不断地换监狱蹲。
其实在一切开始之前,
他本可以离开的,
但英若诚始终没有同意,
因为他热爱这片土地,
他祖辈父辈的心血曾浇灌在这里,
他不肯也不愿“抛弃”。

在他蹲监狱的日子里,
年仅7岁的儿子英达
先是跟奶奶生活,
后来被迫流浪街头,
住在下水道里,在街头要饭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河南新闻广播  ·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9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胖东来,新动作来了!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低至200元!价格大幅下调
2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2 天前
ONE一个  ·  有多少状态“仅自己可见”?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