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一:消费
首先,我认为从中长期看,影响新实体经济的是消费。所有实体经济的运行,其实都是在满足居民的消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增长,居民消费需求是不断变化的。2015年我国人均GDP大概7000美元,到2025年能不能翻一番到14000美元,到2050年能不能到60000美元?在这样一种收入变化条件下,未来消费者会如何变化呢?我个人总结了三大趋势:
消费个性化
。完全按照消费偏好来消费的个性化趋势。这种趋势不是等20年才会有,现在已经有了,特别是收入比较高的人群。这个趋势恰恰也是人类最终极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满意。
消费集成化
。消费者希望能得到一揽子解决方案,而不是东奔西走,劳碌麻烦。这个消费趋势变化从现在到未来也会持续存在,也正由此产生了集成商的概念。
消费便利化
。消费者当然愿意以尽量少的体力和经济成本,使得消费效益最大化。消费越来越便利,是消费者本能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趋势下,所有的技术变化,生产模式、商业模式都随之变化。
变量二:科技创新
中国目前正处在重大科技创新和技术革命的转折点上。德国开始工业4.0,美国CPS都说明他们在准备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来适应前面提到的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我把这些技术变化归为两大类:
基础产业类新技术
。这构成了新实体经济制造设备的技术与产品基础。比如互联网与物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实体经济各个方面;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也将带来基础类产业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形成新型的生产服务系统核心的智能制造新技术
。比如智能装配,嵌入式电子、智能系统与软件控制、智能定制生产和在线控制系统、资源和产品、服务配送、技术等等。现在的互联网主要是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从服务领域涉及到生产领域。未来的新实体经济,可能是智能制造时代:机器与机器互联,人通过虚拟的控制系统来控制机器互联——这就是工“业4.0”和CPS的核心。机器根据我们的要求学习、交流、变化,完成制造、完成服务。
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也印证了这个观点。麦肯锡认为,到2025年有12项重大的颠覆技术,还估算了总的市场规模。哪12项呢?比如说移动互联网,爱未来越来越成为影响我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领域。它有多大的市场规模?麦肯锡认为有11万亿美元。然后是知识工作自动化。我们老师的知识是手工的,有没有自动化减轻工作负担?比如说帮你做数据分析,肯定会有越来越好的软件现。还有物联网、机器人、云计算与服务等等。这也证明了从现在到未来,我们正面临一个重大的技术转变,这种技术转变很有可能形成一种真正的新实体经济,而这种新实体经济跟我们现在的实体经济完全不一样。
当然,技术进步和创新有它自己的逻辑,叫
路径依赖
。创新有两大类,一点是
渐进式创新
,还有一种是
破坏性的创新
。破坏式创新,就是把前面的已有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完全颠覆,形成一种新的范式。这种新的范式形成,就是爆发性增长。就像蒸汽机发明、电的发明,曾给人类形成一种新范式,导致人类社会爆发性的增长,即所谓的工业革命。
前面提到的可能出现的技术变化,是不是蕴含了破坏性创新、颠覆性新范式?如果是这样的创新,我们觉得可期待。当然,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能不能接受它,甚至把握它,借此机会走向中国强国的中国梦,如何判断是非常关键的。
在前面的判断、分析之后,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新型实体经济,那么它究竟是怎么样的状态呢?目前的实体经济有多种表达,一种是用产业体系的分类表达出来,即按产业经济现有的分类标准来分:第一个分类标准,分成一二三四产业,再按分类标准,分钢铁、造船增加,当然这是为了研究分析的分类标准,某种意义上有展示了实体应该的构成,当然这些构成是互相关联的、相互联通的。但这样的分类构成只表达了实体经济的表象。
未来的新型实体的表达可能完全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产业与产业的边界是互相融合的,线上和线下的渠道是融合的,互联网将从服务业嵌入到制造业,因此制造和服务将会互相融合。信息和制造都互相融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型实体经济的表达可能是这样:底部是基础性产业,比如说交通、能源、互联网等;上面延伸一些设备制造产业,再往上消费者需要的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生产和服务业。这样一种表达,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可以再细化。
这样的体系是综合性生产服务结合在一块的模块化分工,因此又有第二种表达方式。按照产品、工艺、流程分工,而模块化的功能,但又是互联互通、集成的网络状的产业体系。从基础性产业,装备设施产业,消费者服务业,到私人服务、公共服务,针对消费者中、低、高不同的需求形成这样一种实体经济体系。
前面都是外在的表达,内在构造如何?首先,根据消费需求个性化、集成化和便利化的需要,会采集越来越多的消费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当然离不开互联网传递和收集,这么规模大数据靠各个公司服务器运算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大规模放在云计算处理,这个数据放到智能生产系统,在智能生产系统在生产过程会形成一系列工业上,在制造过程中的一系列数据,我们把它叫做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反过来再输入云处理计算机,进行消费大数据整合,产生两样东西:智能性的产品与服务,智能工厂的智能生产。而提供所谓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这三方面的需求,是我认为未来的实体经济内在构造,现有的工业4.0实践也基本上朝着这个方向而去。
它的特征可能这样几条:
第一,低碳环保、智能化,特别强调的是智能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体产业融合一体化的发展
。我们将诞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个生产方式恰恰是至今为止的实体经济所没有的,今天的实体经济生产模式是大规模、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因为它服从了规模经济的要求。未来的生产方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大规模、智能化的定制生产方式。定制是智能化、大规模定制。因为我们面对所有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将来我们要做到大规模,同时也是低成本的定制。工业4.0的智能工厂所设定的整个生产系统就是形成这样一种生产方式,这是新型实体经济关键所在。我们今天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往定制生产,开始向大规模定制方面发展。已经有了,不过是少数而已。
第二,新型的实体经济从中国角度来讲,当然要在全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上要有比较好的控制力
。现在没有什么控制力,都是被别人控制。
第三,所谓的服务业产业结构特征,是智能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智能制造化
。
第四,平台经济非常重要,以平台为主导大企业,在产业组织体系当中也会形成很大的变化
。
第五,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