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走出去”一直是众多中国企业的一种情结。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莽莽撞撞地试水海外市场,到中国入世后战战兢兢地迎接国际巨头的市场挑战,再到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雄心壮志地要成为国际化企业,20多年来,虽不乏已然名传于国际的成功企业,但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炮灰”者也数不胜数。
在到处充斥着企业如何国际化的方法论的当下,很多中国企业反而开始迷惑,究竟什么才是国际化过程中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不仅要有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还要有一些世界级团队加入,作为中国的顶级品牌,我们希望用创新科技和工匠精神成为百年老店。”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
中国企业国际化征途的正确姿势:
品牌、技术、团队一个都不能少。
走向国际市场的不二法门
说起国际化的成功案例,曹德旺与他的福耀集团被很多人所推崇。在曹德旺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
首先要弄清楚出去想干什么。
第二,
准备拿什么东西
“走出去”?
是产品、技术,还是资本?你具备了哪些条件?比如,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你的产品能够“走出去”吗?你是用自己的品牌出去还是贴牌出去?第三,
你准备去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你对那个地方了解多少?
“没想清楚这三个问题,我是不会跨出去一步。”看似性格豪爽的曹德旺,有着简单而谨慎的思虑。
其实,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核心技术能力一直是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的最大障碍。特别是中国汽车企业在走向欧美等传统汽车强国时,屡屡被人诟病。
“未来几年,我们会推行‘电动未来’战略,为支撑这一战略的推进,我们是这样的一个思路:不仅要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更要引领全球潮流的超高颜值。在外观设计方面,比亚迪乘用车将会有颠覆性的变化。有人会问,比亚迪为什么敢这么说?特别是在汽车设计方面?其实,在汽车设计、底盘工艺等领域,我们陆续有一些世界级团队加入。这些世界级团队与比亚迪的世界级技术将形成合力,打造出更能感动消费者的产品。”多少年来,一直痴迷于电动车核心技术研发的王传福,
不拘于传统地
站在世界范围内,为比亚迪的国际化之路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以及建立起了一支世界级团队。
据了解,早在
7
年前,比亚迪就推出 “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提出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优先采用低碳环保的电动车,减少城市的尾气污染。现在,这一解决方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大城市正在加速普及电动车,这将对缓解雾霾起到积极作用。
为此,在过去的十几年,比亚迪不遗余力地钻研
电池、电机、电控
等电动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如今,
“三电”技术已成为比亚迪的看家本领之一。
在过去的
7
年里,比亚迪电动车足迹,已经遍布全球
6
大洲,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
多个城市。“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不仅普通的乘客、司机,就连市长、州长,甚至国家总统,对比亚迪都竖起大拇指。此外,比亚迪还是
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
打入欧美日等汽车强国的车企,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刮目相看。”
非常清楚“走出去”要干什么的王传福,凭借“三电”核心技术和过硬的电动车产品,撬开了传统汽车强国的市场,实属难能可贵。
当中国企业还在纠结如何迎合国外市场的需求时,比亚迪在技术、团队和品牌方面的沉淀和积累已然迎来在国际市场的收获期。老话说
“大道至简”,放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
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则无法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没有世界级的国际化团队推进,则无法真正落地生根;没有品牌的价值理念输出,则无法获得国际市场真正的认知和认可。
可以说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国际视野下,技术与人才的全球化布局
依托扎实的核心技术与全球布局,比亚迪在过去的几年中,频频获得来自欧美市场的大单。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在全球包括美国、巴西、印度、日本、匈牙利等国家已拥有
30
个生产基地。凭借全球
22
万员工和其中超过
2
万人的技术人员,约
1.2
万个授权专利,
在国外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公共关系网络,
以全球视野初步构建完成世界布局,并在品牌国际化方面获得重要突破。
4
月
17
日,在比亚迪一年一度的品牌盛典现场,王传福领衔国际化团队亮相,让业界为之一振。打出“汇聚全球智慧,铸造国际品牌”战略牌的比亚迪,请来前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和原奔驰底盘专家助阵,特别是创作过奥迪
Q7
、奥迪
R8
和奥迪
TT
的设计大师沃尔夫冈·艾格的到来,更是让王传福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