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看电影,购物,每个类别的大部分App都能解决这些核心痛点,那么差异在哪呢?好产品都会撩!
作者:果子
全文共 2811 字,阅读需要 5 分钟
—— BEGIN ——
在分析文章标题的的结论前,先说两个生活的小事。
有次跟朋友徒步吧~边走边聊,有点饿了,到了一个陌生的位置,一排馆子,几个人纠结了很久,迟迟下不了决定去哪家,然后有家馆子的店员跑来跟我们说:靓仔,这里吃,这里鱼很有特色。然后我们就进去了,虽然我们对鱼也没多么感冒。
另外一次,陪朋友逛街,想着自己也不缺啥,没想要买什么,看到了一件衣服还不错,就试试吧,真的只是试试,上身后觉得还行,可买可不买的类型,也有点小贵,想着算了吧,但朋友在旁边一个劲的说,不错啊不错啊,买买买,可能是一句玩笑话,然后我真的就买了。
先放下这两件小事。
前段时间年度规划,打算把产品做个较大幅度的更新。
所以一下子看了很多产品,想了解下他们的做法,同行的前 10、类似行业类似商业模式的前 20,差不多都看了下,也许真的是不求甚解,最终深度分析的可能就是同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前几名的那么几款吧。
看了这些产品,我发现好的产品跟上面两件小事有些是相通的。
很多时候我们处在一个近似于混沌的状态,不知道该怎么选怎么做,左右好像都可以;旁边的人随便一句话,可能真的很简单的一句话,你可能就按照他说的做了。
我看到好的 APP 也是这样,
总能在关健节点和关健位置看到你担忧的各种提示,甚至各种小引导,小恩惠。
可能并不需要逻辑多严密或者投入多大,但是他就是引导你完成了产品业务流程,把产品用起来了。
越是成熟的行业,你会发现他们的产品业务越类似,好像都能解决用户痛点。吃饭,看电影,购物,每个类别的大部分 APP 都能解决这些核心痛点,那么差异在哪呢?
好产品都会撩!
在流程的关健时刻,有个服务员过来跟你说,这里鱼不错;有个朋友说,买买买。
我们要的就是这种的产品。
总结了下,会撩的产品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不被注意的担忧被满足
整容行业,很多投资人看到了这个行业将会迎来发展的大爆炸,开始尝试将整容行业也互联网化。尝试的很多,失败的当然也很多;很多机构将整容平台产品做成类淘宝京东的电商,以为拉上好的整容机构,打通 B 端和 C 端,做点广告、做点降价营销、宣传下医生就完啦。
但是,熟练的打完这一套组合拳却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
我看到了“新氧微整容 App”。
新氧让已经整容的用户写整容日记,图文结合,其他用户能看到随着时间变化,整容者的变化,日记写的好,给予返现。这个日记用更加真实的方法给产品做宣传,就像你看到你的朋友一点点的在这里变美,你是不是有点心动。
打开医师列表,能看到一些保障标识,专业标识。这个很普通,很多平台会做,但是他做的好的地方就在于你在选医师的时候给你提示。
平台随处可见,专业、安全、保障性赔款类提示。这几个字也很常见,并不特别,但是他出现在你忧虑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安心点,就像朋友平时跟我说有家鱼不错,我可能不会去,但是我在找饭馆的时候,你跟我说,这家鱼不错,我很可能就进去了。
用户来到平台是来选价格选医生,找个口碑好销量好的就行了,但是隐藏的担忧确是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有后续保障吗?新痒时时刻刻在给予用户答案!
贴心的引导流程
用完荷包理财
(先不管这家公司的风险性)
,再看其他理财产品,真的觉得荷包理财的使用体验能甩同类产品几条街。
我这里就说说荷包理财的注册吧,这个是我映像最深的。
大部分的理财产品你第一次打开,一般是几张产品介绍的引导图,然后跳转到首界面了,注不注册由你咯~至于绑定银行卡什么的,真的看心情了。
荷包理财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次打开,恭喜你获得 5000 元体验金,体验七天大约能白拿七块钱。
然后是领取体验金的流程,转入零钱包,他才会说让你注册,为了拿那几块钱,你很自然就的注册了,如下图。
这个引导加入后,下载注册转化率最高达到 80%,而同行平均水平在 30% 左右。
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们到了 KTV 才会放肆的的唱歌,你在马路上大声唱歌大家只会觉得你有毛病。
看书为什么要去教室或者图书馆?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精神才能专一。
我翻看很多阅读类 APP,发现这类 APP 书目的摆放,大多都是类书架的样式,APP 产品底板的颜色选择会有些偏暖偏黄,类似有书香的感觉,并不是完全的纯白底。
他们都在营造一种氛围:
让你安心读书
(使用 APP )
的氛围
。
还记得在公司过年前还没开始放假的时候,哪怕到了农历二十八,在深圳依然感觉不到有啥年味,怎么今年过年这么冷清呢?
直到我回到家里,年饭吃起来,大家都聊起来,一家家鞭炮放起来、春晚看起来
(不要鄙视我)
,才发现,过年还是挺有意思的。
其实产品也是这样,当要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在什么情境下用户可能的操作,用一切可能的东西,将用户的情绪带动起来,这个时候才能顺着你的想法走。
无处不在的产品细节
按叙述逻辑,产品细节不应该单独拿出来讲,完全可以穿插在上面三段中。但是我觉得,很有必要单独拎出来,主要是希望对细节能形成一种观念。当你对产品有把控细节的观念时,其实上面三段你完全会注意到,并且知道怎么做。
当然如果觉得“产品所有细节”这个把控难度太大,我们也可以是关注“产品主要流程关健点”的细节。
虽然很多产品的可能功能点很多,但是其实你数下,真正影响用户核心决策流程的点真的很多吗?
那么你需要做的是,将这些核心页面拿出来,一步步的看他的交互,一点点的看他的提示,设身处地的考虑用户场景。
-
怎么减少用户的点击数?
-
哪些位置应该放个小提示,哪怕很丑?
-
这里是不是太花了,用户一下子找不到按钮?
跟谈恋爱一样,一个注意细节时刻关注到女票心理变化的男票才能让人产生好感,最好的撩是无微不至。好吧,诞生狗的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