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话
平话,分享福州本地有趣的人、事、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最新最全的福州本地艺文演出资讯和艺文现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平话

如何极限24h吃福州?

平话  · 公众号  · 福州  · 2023-04-18 18:41

正文



特种兵式
吃福州

最近,「特种兵式旅游」在年轻人群体里悄然流行开来。


所谓「特种兵式旅游」,就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等时间,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或吃尽可能多的当地美食,主打的就是一个「极限挑战」。


当「特种兵式旅游」来到福州,应该怎么吃?


今天,我们一起吃吃看。


全文无广,请放心食用;


文章篇幅有限,如果有其他推荐,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交流。



•••


8:00,是整个城市苏醒后全力运转的时候,而食物早已恭候人们多时。

晨间的空气带着微冷,展进路上的先锋市场,一如既往地喧闹。
导航到先锋幼儿园,便能找到这个位于展进路十字路口处的菜市场。

先锋市场占据了展进路近400米,人流从下而上涌进来,浩浩荡荡宛如一条怒江,江上挤满了沉甸甸的货船。

这时,早餐店前集结了一群时不时向前张望的食客。包子的蒸汽争先恐后地挤出蒸笼扑向镜头,随后自由地窜进饥肠辘辘的食客的鼻腔中。


人声鼎沸中,早点的热腾腾的气息掠过城市的大街小巷,唤醒一个又一个饥饿的灵魂。

跟着向前的人潮,自然地转向「全真深海鱼好吃鱼丸店」

这是先锋市场里一家包罗老福州的心头好的小店,有鱼丸、肉燕,也有各种老福州特色早点。他们家在社交平台上火了之后,很多人慕名而来。


蹄糕表面金黄剔透、韧性十足,老板掰了很久才将这糕扯下来,入口是爽滑的口感,软绵的糕体中还混着些许马蹄颗粒,清甜解腻。

而芋泥表面撒了一层白芝麻,细腻浓郁,香甜可口。



柔软的芋粿是另一种口感。
芋粿是芋头和米浆炊成的芋头糕,可以即食,也可以油煎。切下一小片芋粿入锅,再沾一点虾油,这就是最福州的特色早点吃法。

鱼丸也是这里的重头戏。墨鱼丸、虾丸、鲨鱼丸等等,不需要什么烹饪技巧,丢进锅中煮上一大碗,就能准备一手好菜。

食物的丰富多样,再加上还算便宜的物价,让来自天南地北的食客不约而同地汇聚在此。

在福州,怎么能不去逛东街口。

先到三坊七巷怀古,把老建筑拍遍,再上百货大楼,追一波心爱品牌的上新,这是逛东街口的寻常路线。

走在市中心最繁华的街头,被人潮裹挟着向前,不起眼的巷口一次次从身边掠过。

在东街口附近的街巷里,能寻觅到繁华背后的地道福州味。

澳门路,融合着市井与商业,也接纳着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文化碰撞。

从南后街的末端出发,福州老字号店铺在澳门路上一字排开。

「百饼园」往往承包了福州人们的春节和喜宴,传统的礼饼皮薄如纸,内馅鲜香。

往前走几步,便是肉燕肉松的天下了。

「立日有肉松」「同利肉燕」「依海肉燕」像商量好似的,挨着开了一片,即将离榕的游子游客,能在此一站式买齐地道福州味。

走过花巷教堂,就能看见夹在古厝、居民楼和大商场之间的石井巷

叶家花生汤已经在石井巷口开了十余年。

店内的花生汤可以自选温度,热的、温的或冰的一应俱全。

花生绵软,入口即化,清甜的汤汁送走福州高温下的热气。

花生糕搭配花生汤,中和了光吃糕时的腻,又能增添几分绵密香醇的口感。

藕粉浓稠,清甜入口,口感与果冻相似。舀起一勺藕粉,表面像形成了一道瀑布,又在滑落的瞬间溜进贪吃的嘴。

走出石井巷,便到了东泰路

比邻东街口,却没有人潮拥挤,囊括了学校、寺庙、居民区与写字楼的东泰路,在吃食的种类上也多种多样,值得一去再去地探索。

东泰川菜馆是福州的老牌川菜馆,以20多年的历史和物美价廉闻名,饭点时总是座无虚席;

林记沙茶面与深井烧的门口的队伍总是大排长龙,想要吃上心心念念的美食还得花上一番精神;
东泰路上也有着福州老牌又知名的爽爽小吃店,石锅拌饭的滋味早已是许多人味蕾里难忘的记忆。

贤南路上的崔酱,给了炸鸡多种多样的选择,除了甜辣口味为主的传统韩式炸鸡,「浪味仙」「泰式青柠」等奇葩口味让人惹不住想一一解锁。

庆城路上老字号云集,捞化、鱼丸、光饼、锅边……这些属于福州的地道滋味,都能在这条路上觅得。

东街附近美食众多,洋洋洒洒列上一大串也还是嫌少。

巷弄里流转的,除了食物的香气,还有老福州生活的剪影,在这日复一日的日常中,愈发动人。

夜幕降临,这就到了学生街与夜市的主场。

福州的学校不少,每个学校旁边都有一条街,但要提到学生街,福州人的第一反应还是施埔路。

施埔路学生街不是美食街却胜似美食街。
从街头吃到街尾,没有吃不饱的肚子,只有吃不下还想尝一尝的味蕾。

「招牌现炸里脊」保持着十年不变的面貌,还是两元一串,排队的人不少,调味咸中带甜,是附近学子充满回忆的味道。

「十八番章鱼小丸子」那小小的门面前排起长队,店员熟练地戳起小丸子打包装袋,一份份餐盒堆叠起来,再分发给客人。

尽管价格便宜,分量却毫不吝啬。木鱼片洒在表面,乘着热气翩翩起舞,金黄的外壳酥脆,里面是柔软的馅料和大块实在的章鱼肉。

「阿明烧烤」和「闫阿姨烤冷面」依旧聚集着人群。高峰期的时候,「阿明烧烤」门前的食客能够占据整个街角。

烤冷面的老板在面皮上利索地撒上配料,热浪伴随着滋滋的响声冲出来,让人不敢靠得太近。

路过的游客即便不来买,也会随口落下一句「听说这家很好吃」。

车轮饼,也是学生街必打卡的美食。

小摊上车轮饼口味并不多,但每种都是「特别推荐」。
刚出炉的车轮饼有些烫手,冒着和烤蛋糕相似的香气。

皮薄而有韧性,咬开以后,细腻的抹茶馅料像流心,稍一用力就要漏到袋子里。

芋头味的内馅是带有颗粒的芋泥,口感稠而不粘,微甜,但也不腻味。

在摊贩云集的学生街,总能找到多种多样的吃食,除却那些早已在此扎根许久的味道,还有不少新鲜的滋味,等着人们前去大快朵颐。

若是觉得学生街太过拥挤,不妨去到各个夜市,一头扎进福州本地人的夜生活之中去。

在福州,夜市和公园一样,从不嫌多,每个夜市也都有着自己专属的滋味。

宁化路夜市,和现代化的商场不过是街里街外,却生出诸多不同。

台湾蚵仔煎的摊主来自台中,在他看来,做蚵仔煎大有门道。

鸡蛋和蚵仔在铁板上冒着泡,趁热浇上一小勺地瓜粉浆,表面煎到「恰恰(闽南语,形容食物微焦)」,豆芽、青菜如星点散落。

出锅后,淋上醇厚的酱汁,软嫩鲜甜。

青菜脆嫩、鸡蛋鲜甜、粉浆微微拉丝,在筷子间缠绵,酱料适中,不过稀也不厚重。

铁板边,臭豆腐在油锅里热闹生烟。

台式臭豆腐,满怀滚烫的温度,撑开饱胀的三角,和泡菜一起吃,才是最好。

再热闹的街市,福州的小吃都会成为主角。

来到宁化夜市上「阿姨元宵」的店里,点上一份元宵,皮捏得很薄,一颗颗浮在米白色的汤里,馅料丰盈得从皮里透了出来。

舀起一颗来,个头颇大,轻易把勺子占满。

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阿姨元宵」依然是附近居民的宝藏小店。

入夜后的光明港夜,满目霓虹。

光明桥上,「不懂烧鸟」热闹非凡,常常不到10点,就能把食材卖完。

四张长桌围成一圈,把炉子和厨子都圈在里边,鸡油滴在木炭上,噼啪作响。

烤制后的鸡胗爽脆、鸡腿柔嫩、葱白鲜甜,还有一口爆浆的提灯。

想要吃到光明港夜市的「葱烤大肠」,也得趁早。

摊主提前卤制的大肠,被大葱撑开皱皱的皮囊,刚挨着铁板,就炸出了声响。

大肠处理得很干净,软嫩,稍有嚼劲,大葱的辛辣还未全部散尽,一荤一腥,相得益彰。

当夜幕还未真正降临在大地上时,藏在金祥路口公交站台后的金山夜市已然开始热闹起来。

在「姐妹盐水鸡」的摊子上,一只鸡,浑身都是宝。

鸡肉被切成小块,方便直接用竹签插着享用,撒上胡椒后与洋葱一同拌匀,多重口味交融的清爽,大概就是凉拌的魅力。
「门面担当」的盐水鸡稳定发力,配菜也不输分毫。苹果的脆甜中和了酱汁的咸,黄瓜与焯过水的西兰花沾染上鸡肉的鲜,鸡皮脆嫩的口感将人带往属于南方口味的完美夜晚。

「特种兵式旅游」的兴起,让福州渐渐地在互联网上有了姓名。

贴在这座城市之上的标签,不再是「文化沙漠」与「存在感低」。

作为一个外乡人,今年是我来到福州的第五年,在我心里早已把福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我也曾像旅客一般,走马观花地在这座城市游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打动我的,是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

坊巷里藏着从历史中款款走来的名人与故事,流淌的闽江水连接起了古今,尽显柔情。

这座城市值得探索的地方远不止于此,福州,才不是座没有故事的省会城市。
往期回顾

 阅尽千帆河下街| 暴走福州

 隐于风声,匿于树影

 庆城路上,大吃一天| 暴走福州

 一如往日模样

 据不完全统计,福州的捞化店不能完全统计
 生命不息,嗦粉不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