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一个黑马事件,早在1989年的时候,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日将尽》(又译《长日留痕》)就获得了英国布克奖。他年轻的时候就享誉文坛,其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是英国文坛的“移民三雄”之一。只不过他为人低调,不太刷存在感,所以给人一种一夜成名的感觉。
2.
如果你想读一读石黑一雄的作品,《长日将尽》一定是必选之作。这本书早就完成了经典化过程,成为英国人书架上的常备名著。
3.
《长日将尽》这本书,你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读。第一,感受典型的英式文化的气息和味道;第二,体察人物那种深层次的挣扎和自我欺骗;第三,石黑一雄是修饰语、情态动词和被动语态的大师,你可以从小说中学到正宗的英式表达。
4.
对于石黑一雄的作品,诺奖委员会的评价是:“小说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揭示了我们与世界虚幻的连接感之下的深渊,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记忆、时间和自我欺骗。”
5.
写作并不是石黑一雄少年时代的第一志愿,他原本的梦想是当一位歌手。只因为唱片公司认为他混不出名堂,他才渐渐的转向文学的道路。
6.
石黑一雄并不是日系作家,他虽然生于日本,但五岁就跟着身为海洋学家的父亲搬家到英国,他所接受的是整套英式教育,对他写作产生影响的全是英国古典作家,自身的日语水平其实很差。因此,他是一个地道的英国作家,准确的说是“英籍日裔作家”。
7.
石黑一雄不是著作等身的作家,目前为止,他只有七部长篇小说和一部中短篇集。
8.
和其他作家相比,石黑一雄的文字更充满不确定性,如果你试图从里面抓住确凿的分析线索,会很困难。
9.
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会对村上春树造成威胁。他们虽然都有日本背景,也曾互相赞美,但他们却没有什么共同点。我们与其替村上担心,还不如关心一下朱利安·巴恩斯、麦克尤恩这些英国作家的心情。
10.
石黑一雄的教育背景,不是牛津剑桥,而是东英吉利大学。虽然这个学历在英国教育体系中并非最顶端,但他的创意写作课程的老师是英国学院派作家代表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他和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算是同门。
11.
石黑一雄的成功,和时代背景有一定关系。他成长的年月,正是整个世界开始拥抱全球化的时候,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移民作家的身份。石黑一雄与鲁西迪(又译拉什迪)、奈保尔并称英语移民作家三杰,这三个人中目前只有鲁西迪尚未拿到诺贝尔奖。
12.
尽管石黑一雄笔下题材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没有移民作家那些典型话题,如“身份认同”之类。他的作品甚至看不到与当下有强烈关联的内容,他宁愿写历史故事,写未来世界。
13.
石黑一雄笔下虽然也有东方人的形象,但他对于东方的记忆和印象都是碎片化的,因此不要把这些形象看成是真实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