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农业
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
因地制宜
是立体农业的特
点。
目前我国的立体农业分为三种模式:
(1)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为代表的南方低山丘陵区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2)珠江三角洲的
基塘农业
;
(3)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模式。
其中第一种是狭义上的立体农业,后两种是广义上的立体农业。
01 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
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模式属于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的一种。针对
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的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立体气候”,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副业的农业模式。
千烟洲气候湿润,降水多。丘陵山区耕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
林业
、人工
草地
;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水土流失,适宜发展
耕种业
。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适合
养鱼
。
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02
珠三角基塘农业
模式
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是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典型的代表。
针对
地势低洼、降水丰沛、易发洪涝灾害
的特点,挖洼地为鱼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塘中养鱼,基上种桑、甘蔗、果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这种模式起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避免洪涝灾害的作用。
桑基鱼塘顺应当地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发展桑基鱼塘,因地制宜;增强了农业生产
应对旱涝等灾害的承受能力
,提高了物产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满足人口发展需求。
03
鱼塘-台田模式
鱼塘-台田模式主要针对华北地区,
地势低洼,渍涝严重,土壤盐碱化
现象,适合开挖鱼塘积水发展渔业。
同时挖出来的土堆积到田面而抬高地势,在台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又能增
加台田的地下水埋深
,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台田地表的盐碱化程度,以达到改良华北地区的中低产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