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成员:
学术指导:刘伟
课题负责人:苏剑
课题组成员:
蔡含篇、陈阳、孔帅、邢曙光、许琴芳
要点:
● 存在工业企稳带动经济增长迹象。
● 当前形势决定,房地产市场“稳”字当头。
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工业企稳、房地产市场稳中有升、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
工业企稳。近期经济数据表现出,工业存在企稳迹象,产业结构的确在不断调整,供给端结构调整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以及PPI的具体细项数据均体现出,工业企业存在企稳的迹象,供给端结构调整进一步带动了需求的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近期以来,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再加上当前政策的倾斜鼓励,工业结构的变化开始逐渐促进工业投资增速的增长。1-4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前月上涨1.0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速上涨较为显著。与之相对,此几类制造业的工业企业利润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在1-4月份也呈现出显著的上涨。
房地产市场稳中有升。自3月份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稳中有升的态势。一方面,前期受到抑制的房价在近期有所抬头。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长0.2%,到了4月份环比增速则达到0.6%,可见近期房价确实出现上涨的势头。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亦同时上涨,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3%,较2017年上涨3.3个百分点。开发商投资热情的高涨,进一步证实了当前房地产市场进入升温当中。
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方面,尤其是中美贸易仍在博弈之中。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牵涉较广,其目的不止于经济利益,还涉有军事、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当前的中美贸易纠葛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在利益的驱使下,会存在各种假戏真唱的可能。对于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我们还要立足于国内“调结构、扩内需”。
综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来看。其一,工业企稳成为带动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是调控的方向,也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其二,房地产市场在当前的状况下,更需要“稳”字当头。对于房地产市场,涨也好跌也罢,关键是要有个度,泡沫要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一方面,当前面临外需收缩的不确定性,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此时若房地产市场低迷是不合时宜的;另一方面,吸取日本房地产市场因泡沫膨胀破裂而崩盘的经验,后期在“扩内需”提供宽松资金环境的进程中,应该会更加严密的关注房地产市场动向,防止资金大幅流向房地产市场,膨胀市场泡沫。
二、预测逻辑
预计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
首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上升,产品价格回升,企业盈利空间出现增长,这使得企业经营等方面的预期出现好转,其生产投入也将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增速比1-3月份加快3.4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60.3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3月份加快18.8个百分点。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4%,涨幅比3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是自2017年10月起连续5个月价格上涨放缓后首次出现回升。其次,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表明,制造业继续呈回升的迹象。4月中国制造业PMI达到51.4%,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生产内生动力稳定。其次,环保限产影响减弱,工业生产活动恢复。从高频数据看,5月份以来的高炉开工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尽管发电煤耗率累计同比增速和供电煤耗率同比增速仍为负增长,但下滑幅度开始变小。最后,悲观预期修复。4月份宏观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工业增加值以及进出口数据均大幅回升,修正了前期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
预计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较1-4月份小幅上涨。
一方面,调结构、去产能决心的坚定,导致传统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速继续下滑;另一方面,近期数据显示工业存在上涨的迹象,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速上涨。
预计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与前月相近。
一方面,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本月石油及制品的消费额增速或将继续上涨;另一方面,6月18日为电商年中庆典,促销力度惊人,导致消费者减少5月消费,等到促销期集中消费。
预计5月出口额、进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0.5%、21.4%,贸易差额为360亿美元。
出口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分化,或将压低出口额同比增速。从已经公布的全球宏观数据来看,美国5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56.6%,创44个月新高;欧元区5月制造业PMI为55.5%,创15个月新低;日本制造业PMI初值为52.5%,为2017年9月份以来最低值。尽管美欧日经济复苏出现分化,但整体来看,美欧日制造业仍运行良好,对中国出口贸易起到支撑作用。
进口方面,中国推出汽车行业等领域的关税减让,同时持续扩大进口,将维持我国进口同比增速高位运行。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拉动进口额同比增速上升。此外,工业生产活动恢复拉动内需增加,进口同比将有所增长。
预计5月份CPI、PPI分别同比增长2.0%、3.8%,价格增速小幅上涨,短期内无通胀之忧。
5月份食品供给充足,受季节因素影响,食品价格继续环比负增长。根据商务部网站公布显示,5月14-20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畜肉类价格继续下降,猪肉、牛肉、羊肉价格比前一周分别下降0.7%、0.7%和0.5%。工业品方面,5月份石油、钢铁、林产品价格出现上涨。虽然短期内不存在通胀压力,但不排除随着后期经济形势突变,引致价格大幅波动可能性的存在。
预计5月末M2同比增速为8.5%,较上月末上升0.2个百分点。
4月25日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净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考虑到政策传导时间,预计5月份M2同比和信贷会小幅增加。5月份税收季节性上缴,但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强地方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支出进度,因此预计财政存款一项比去年同期少增,拉升M2同比。从银行债券投资来看,近期信用债风险事件频发,5月部分企业延迟或取消债券发行,银行债券投资可能减少。
预计5月末新增人民币贷款1.2万亿元,环比多增200亿元。
受降准影响,银行负债端压力减轻,也会投放信贷。随着资管新规落地,表外资金回表,银行表内信贷需求增强。但是信贷增幅不会太大。第一,房地产调控加强,居民中长期贷款及房地产企业贷款都将下降。第二,近一个多月债券市场集中出现违约风险,企业违约概率上升,在防风险的政策环境下,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会更加慎重。第三,美联储24日公布会议政策纪要,6月加息预期上升,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上易紧难松。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2018年5月经济数据预测结果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