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牧夫天文
中国最早的天文社区网站,成立于1999年,这里是牧夫天文论坛的官方交互电子刊。通过本微信公众订阅号,您可以及时了解天文、航天和牧夫论坛的最新资讯,并可深入学习天文器材和双筒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全球华人一起交流分享使用经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双腿出现这 3 ... ·  昨天  
果壳  ·  过去这个周末,所有创客都在深圳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牧夫天文

黑洞之舞

牧夫天文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7-10 19:22

正文

周一  ·  最新发现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三  ·  天文测试

周四  ·  观测指南        |        周五  ·  深空探测

周六  ·  星空的诗        |        周日  ·  天文周历


黑洞之舞

2015年底,特殊的类星体OJ287迎来了30年以来最强烈的一次爆发。研究者认为,那里存在两个大质量的黑洞,它们相互环绕并严格的遵循着广义相对论。

越复杂的物理理论,越需要极端的条件去检验。爱因斯坦100年前公开发表的广义相对论中叙述道:在各种存在弯曲时空的质量体之间的引力,正是由这些质量体本身产生的。这是一条迄今为止仍然经得住考验的立论。但是这种相对作用在生活中几乎不可被察觉,因此牛顿相对简单的万有引力定律依旧被广泛的应用着。在距离地球35亿光年,巨蟹座的方向的一个角落,爱因斯坦的方程似乎引导着我们。

 

类星体OJ287就在这个巨蟹座的角落里,它2015年的年底受到了众多天文学家的关注。这是因为OJ287出现了一次30年来最强烈的稀有的明亮爆发。芬兰图尔库大学的Mauri Valtonen 报告:2015年12月5日类星体OJ287的最大光度达到了12.9mag。虽然它比肉眼可见的恒星暗弱上千倍,但业余天文爱好者也能用一般大小的望远镜观察到它。OJ287在2005年和2007年处在活跃期(见图)。当时Valtonen和他来自欧洲、中国和日本的同事们一起成功预测爆发的时间点。他们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Valtonen表示,对此印象十分深刻:科学家此时对于类星体的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爱因斯坦的理论即使在宇宙深处的角落也描述的如此完美。

英国业余天文爱好者Martin P.Mobberley 在2007年用他的望远镜Celestron 14.记录下了OJ287的爆发。

这个记录是用型号为SBIG ST9XE的CCD相机,在2014年1月14号20:40(UT)经过180秒的曝光得到的,记录下OJ287的光度为15,9mag。

人们早在19世纪末就发现了OJ287的爆发现象。最初天文学家用这样一个令人信服的模型解释其来源:类星体的“马达”,就是一个大质量的黑洞,180亿倍太阳质量的物质汇聚在星系中心。黑洞从吸积盘上得到气体并将其加热到十分高的温度,发出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类星体(Quasar)这个词语便是来自“quasistellar Radioquelle”(英:“Quasistellar Radio Source”类星辐射源)。

 

因为OJ287的特殊性,天文学家们大量的研究了这个活跃的星系核。1982年芬兰天文学家Aimo Sillanpää发现了爆发的规律:每11到12年会有两次特别强烈的爆发,并且两次爆发的时间间隔大约是一年。Sillanpää提出,这样的规律是应为存在第二个黑洞,它围绕着大质量黑洞公转,轨道呈狭长椭圆,周期约为12年。当第二个黑洞与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相撞或两个黑洞十分接近时,吸积盘中物质的温度升高并发出强烈的电磁暴,我们称其为flare(耀斑)(见图)

如图所示,1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和180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相互环绕,180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周围有吸积盘环绕。每当碰撞发生时,它会剧烈的闪烁。这使类星体的光度大大提高,吸积盘的光环上产生出耀斑(flare)

Valtonen和他的同事们成功的预测有力的证明了这个规律:在2005年第一次观测到强烈爆发后,研究者们计算出了于2007年9月13号的第二次碰撞发生的时间。其结果的误差只有6个小时。预测的成功,是因为科学家注意到了广义相对论的两个现象:一方面是相对的近点进动(Apsidal precession)现象,就是说两个黑洞的相距最近的点在周期的运动。在这个双黑洞系统中,运行每周该点会移动的39°,这是一个很大的角度而且是现发现在宇宙中最大的近点移动现象(见图)。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预测日期将会提前10天。

连接最远点和最近点,并经过大质量黑洞中心的轴线,它根据广义相对论在这两个黑洞的引力场中旋转。每经过一个周期,它就会转过39°。

第二个现象更为显著:由于引力波的辐射,这个双黑洞系统失去了稳定的能量,在运行的同时其相对距离越来越小。引力波不存在经典引力理论中,它在广义相对论中才被提出。若是忽视了这一点,预测则要晚20天之久。科学家们还准确的计算出了这个较小黑洞的质量。它总计1亿倍太阳质量——虽然它的质量比OJ287中180亿倍太阳质量的大黑洞小很多,但它的质量也有我们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的25倍。

 

Valtonen和他的团队预测下一次相撞的时间在2016年一月初,然而大约三周以来在两个方面没有准确的答案(见图)。“这次爆发在2015年12月初已经发生了,我们由此了解到,大黑洞的自转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这和现有的观察结果会帮助我们完善模型。”

这张图表记录了1890-2010年间OJ287的爆发历史。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这个双星系统会出现一次明亮的爆发。当次级黑洞穿过大黑洞的吸积盘时该现象就会发生。

对于第二个黑洞存在的最后怀疑也被消除了:“很久以来我们只能间接的证明第二个黑洞穿过了主黑洞的吸积盘,从类星体那儿接收到的辐射完全来自于大黑洞和碰撞产生的热辐射。” Valtonen说“而现在看来,这次爆发所含的辐射一半直接来自第二个黑洞——在这之后我们便第一次直接证明了第二个黑洞的存在。”

 

由于这两个黑洞旋转的特殊,天文学家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亲眼见证它们的舞蹈:由于近点进动现象,较小黑洞的公转轨道将与大黑洞吸积盘的平面平行。Valtonen解释道:约在2019年7月和2022年的7月接下来的碰撞将会发生,而在30年代它们又会恢复到通常的形态。对于这个预言,我们相信广义相对论也会取得接下来的胜利。从长看,这个双黑洞系统的命运已是定数:在大约10000年内,两个黑洞通过引力波辐射出大量的能量,它们会合而为一,形成一个更大的黑洞。

原文载于《Sterne und Weltraum》

    作者:Jan Hattenbach

    德文翻译:系外行星地瓜君 

校译:王    坤

编排:邱煜欣

责任编辑:解仁江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专栏打赏


〖天文湿刻〗牧夫出品

微信号:astronomycn

真正的追星族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