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极客公园
科技创新者的大本营。汇聚优秀的产品报道、评测视频和高质量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德国机场突发电脑系统故障#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曝苹果超薄机型目标厚度6.25mm##i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极客公园

刘慈欣眼里的新太空时代,与未来 100 年

极客公园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27 19:38

正文


 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刘慈欣 

2015 年 8 月 23 日,美国航天局宇航员 Kjell Lindgren 从漂浮在地球之外 350 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里,用视频连线宣布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彼时,地球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刘慈欣,正在他生活的小城阳泉的一条泥泞的路上开车。

《三体》的英文版译者刘宇昆代为宣读了刘慈欣的获奖感言,刘慈欣写道,「对我来说,雨果奖显得很远,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跟它产生关系。」

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5 年前,刘慈欣相继出版了耗费三年时间写成的长篇科幻小说三部曲《三体》——《三体 1:地球往事》、《三体 2:黑暗森林》、《三体 3:死神永生》。

从最初熟悉他的科幻迷为之欢呼雀跃,到后来刘慈欣,或者说他的作品《三体》的影响力开始在通俗文学市场蔓延。学生、互联网从业者、中文研究学者,热爱科幻的和从未接触过类型文学的人,都开始阅读《三体》。讨论其中的「黑暗丛林法则」甚至一度成人们交谈的风尚:宇宙如同一片黑暗的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手,他们小心潜行,并随时准备着消灭掉暴露者。

数字与事实也说明了一切。

截至雨果奖颁奖,《三体》三部曲销售超过 70 万套;而在获得雨果奖后的 24 小时内,网上又卖掉了两万套。《三体》电影版权早已售出,舞台剧早已上映并取得不错的反响;《三体》屡登畅销书排行榜;在刘慈欣唯一的一次见面会现场,货架上他的所有作品被抢购一空。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这样归纳《三体》三部曲的意义:

《三体 1》对历史的反思,《三体 2•黑暗森林》对道德的超越,到《三体 3》发展成为全面的宇宙社会学、宇宙心理学、宇宙生态学的建构,这是屠龙之术吗?

「《三体 3》对宇宙结构的想象,已经开始涉及时间的本质和创世的秘密,但看得出大刘是有意与西方的神话保持距离,走一条新的中国神话的道路。」

而刘慈欣本人,更是被视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同行评价他「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提高到了世界级水平」。

刘慈欣身材厚实,脸庞浑圆,给人以敦厚老实之感,他坚持作家应该隐藏在作品后面,所以一直未离开自己生活的小城阳泉。作家的身份也并未改变他许多,不热爱名声,不喜欢圈子和热闹,仍然是工厂里的高级工程师。他一直对外坚称:我只是个普通人。

「我的政治观点温和,我也不主张革命也不是特别保守,我既不左也不右,我遵守所有的游戏规则,我和我的行为准则与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用文字去猜想、追求和创造的那个世界,却恢宏、开阔并且有关人类的终极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

他不愿意将目光从宇宙收回,更愿意在作品中「创世」:一切现实的束缚都被抛弃了,只剩下在艺术和美的世界里恣意游戏,只剩下宇宙尺度上的狂欢。

有人从其作品中看出哲学,看出现世的生存法则。雷军等互联网创业者曾将「黑暗丛林法则」视为公司管理的圭臬。

但刘慈欣是否这么想?对于他来说,首先他是一个科幻迷,其次他才是科幻作家。而至于他写作的初衷,也只是想「干点事填满晚上的时间」。对于刘慈欣来说,科幻写作、探索宇宙到底意味着什么?

47 年前,赞比亚修女给身为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的恩斯特·史都林格博士写信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恩斯特博士在给修女回信的结尾写到:太空探索不仅仅给人类提供一面审视自己的镜子,它还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依然乐观自信的心态。我相信,人类从宇宙中学到的,充分印证了 Albert Schweitzer 那句名言:「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

想象一下,如果面对同样问题的人是刘慈欣,作为一名科幻作家,他会如何作答?

远古的地球上,在闪电打击下的浑浊海洋中诞生了第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有机分子,然后经过三十多亿年漫长而曲折的进化,地球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智慧文明。回首背后这条长得无法想象的路,我们自然感慨万千唏嘘不已,而现在已经是时候该问自己一句:走了三十多亿年,我们到底干嘛来了?

刘慈欣喜欢把人类视为一个整体,人类就是一个人。

人类应该建立起稍微远大一些的共同理想。这个理想是什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启示,有科学的,有宗教的,但有一个最大最明显的启示:可见的宇宙有 150 亿光年,可以到达的地方有 200 亿千米,而我们现在生活的范围只有 2 万千米,地球是一粒生机勃勃的尘埃,而它漂浮的这个广袤的空间却一直空荡荡的,就像一座摩天大楼中只有一个地下贮藏间的柜橱里住上了人。这个巨大的启示一直悬在我们上方,这无声的召唤振聋发聩,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这个启示,就像三十多亿年前海洋给予那第一个可复制自己的有机分子的启示,已经把人类文明的使命宣示得清清楚楚。

刘慈欣会用上面的话来解释假如我们未能意识到航天的本质,就将痛失一笔巨大的财富。

现实的引力沉重,我们为什么依然要探索宇宙?为什么我们需要科幻文学?

总有人要仰望星空,仍有人将目光投向广阔宇宙。也许我们应该相信:所有过去的,只是序幕的开端;其时其事,只是黎明前的微光。

2017 年 1 月,在这次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我们有了这样的机会。

刘慈欣,作为把人类对宇宙的想象力带到最远的作家;Buzz Aldrin,作为将人类的脚步带到宇宙空间中最远处的人,他们将一起讨论「新太空时代的新可能」,聊聊这个新时代对未来 100 年人类社会的影响。刘慈欣和 Buzz Aldrin 的共振是我们带给各位极客的礼物。GIF 2017,你想要的都给你。

题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