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多载,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实现了经济腾飞。四十年多来,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全球布局,无数中国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穿越周期,书写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磨难、挑战和机遇也铸就了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也让其创造出特有的创业经验、管理思想、经营智慧,走出自己独有的坚定道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企业本土管理理念。
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强国,从跟随模仿到引领潮流,在全面坚持和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今天的中国企业,正在用智慧和汗水持续书写壮丽地发展史诗
。
如今,适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复杂且极速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与日趋白热化的全球竞争挑战,身处数智化革命与商业环境骤变巨浪之中的中国企业,该如何找准定位与赛道,量身定制企业战略并严格落地执行?
该如何在管理与实践中不断创新与传承,让企业战略时刻走在时代前沿?又该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商业向善的初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日,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和泰康人寿创始人,现任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东升
先生所著新书
《战略决定一切》
正式出版。
点击书封,即可下单
▽
本书是中国本土原创商业思想与管理智慧集大成之作,更是其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创始人30余年商业实践总结和反思的首次公开。
书中全面、深入分享了泰康保险集团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略制胜背后的底层逻辑、价值取向以及方法论。
泰康保险集团联合中信出版集团,将于8月22日14:30共同举办“战略决定一切——中国企业本土管理实践高峰对话暨《战略决定一切》新书发布”活动。
作为本次最令人期待的环节之一,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先生将首次公开新作《战略决定一切》中其积淀30年的商业智慧,并分享新书的精髓与思考。
《战略决定一切》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企业战略的图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中国这片独特土地上,运用智慧与勇气,书写商业传奇的指南。
也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市场的洗礼,积累丰富的经验与教训的中国企业家们,留给年青一代的礼物。
同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白重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刘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美国普渡大学战略管理学博士
陈威如,
也将作为活动重磅嘉宾,现场进行主题演讲。
而后,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秦朔
将作为圆桌嘉宾主持,与陈东升先生及三位资深学者共聚一堂,深入探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企业所创造的独有本土管理理念与智慧。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中国企业家代表与学者大家的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共同探索中国企业战略制胜的底层逻辑与商业向善的价值取向,为新时代的企业发展提供智慧与启示。
本次活动也将同步进行全网直播,为广大读者、观众提供第一时间与商业前辈与资深学者同频共脑的平台。欢迎扫码预约直播,一起聆听大师智慧,共同洞见商业未来。
延伸阅读:
《战略决定一切》推荐序
作者,周其仁
北京大学博雅资深教授、国发院经济学教授
通常所讲的中国经济转型,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其二是经济体制从计划转向市场。
经济转型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数亿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涌现无数精彩故事,值得记录和总结。
转型最难点在于微观基础。回想四十余年之前,最普遍的经济组织并不是企业,而是“单位”。
它们数目极其庞大、分类非常多样,但经济性质却很是单一:清一色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 自上而下靠行政命令配置资源,普遍效率低下又缺乏自主变革动力。讲到底,它们不过都是苏联式超级国家公司的附属机构。
1979 年,前辈学者、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一苇先生发表《企业本位论》。文章问道:“经济体制改革应当从何处入手?”
他的答案是,重
建国民经济之基——具有独立经营、自主发展能力的企业。
这意味着,发展经济再不能以国家行政权力为本,再不能以内行计划命令的超级国家公司为本,而
必须以独具自主能力的企业为本。
几十年后回头看,不能不感佩蒋一苇先生的远见卓识。不是吗?
遍看今日国民经济,最活跃、最平常、最普遍的微观细胞就是各类企业。绝大多数就业,是在企业的就业,绝大多数经济决策,是企业的决策,惊人庞大的国民经济总量不过是企业产出加总之和。
就是屡占新闻头条的宏观调控,也是试图运用政策工具,间接约束和影响企业决策与行为。
倘若回顾,一个根深蒂固以国家为本位的社会,究竟是如何转向以企业为本位的市场经济,那么除了到思想政治伟大变革里寻找答案,我们还必须到改革第一线,在那些敢为天下先的创制企业的实践者那里,发现乾坤扭转的真正秘诀。
简要梳理一下,
当下活跃于中国经济里数以千万计的企业, 大致上有三条来路。
第一,改革原国企与集体所有制企业;第二,开放引进外资企业;第三,新兴民营企业。
这三大“企业发生物种”当中,又各有具体路径、演化机制相异的细分类别,共同构成极为丰富多彩的中国企业种群生态。
本书提供的,是改革开放后新创办民企里的一个精彩案例。
故事开头,是 1983 年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从武汉到北京一个国家单位报到;故事主线,是本书作者怎样从国家单位“书生下海”,开启创办一家民营企业的艰难历程;故事结局,则是在全球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从此多出一艘被标记为“世界 500 强”的商业巨轮。
身为中国经济变革的观察者、研究者,理性上再冷静、再客观,怕也难掩感性上的激动:这样的故事究竟是怎么在一代人之中发生的?
当然归结为改革开放大时代。不过也不尽然,因为同一个大时代里多少下海豪杰,包括高学历书生下海办企业的,出师未捷、壮志未酬的也所在多有。那么,是不是本书作者鸿运高照、运气特好?有点道理。
但潮起潮落几十年,运气老是眷顾陈东升,时间老是做泰康的朋友,怕总有运气解释不了的法门吧?
这正是本书引人入胜之处。时代、环境、潮流、运气,哪样都不可缺,但是要集万千有利因子于一家企业之身,企业家的谋划、运筹、决断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断不可少。
所有成功的黄金组合之中,那些可遇不可求的时与势,实在勉强不得,想搬也搬不来。
但那些可作为、可学习、可能动发力的,特别是经由本书作者那样用心概括、提炼和总结的他山之石,就是明眼人不会轻易放过的宝贝。
读书怕也要以问题为导向吧?我读此书的向导,除了多年关注中国经济转型,特别是如何从单位本位转向企业本位这样一条大线索,还有一条与民企特别相关的小线索。
那就是,
白手起家的民企,究竟如何通过“本事-本钱”的交替互换,逐步积累起对付市场不确定性的企业之本,持之以恒,以本博利、以利固本,最后在市场里成就一家了不起企业的梦想。
朋友,你不妨也试试,带着一条问题线索开始阅读,并通过阅读本书,得出启迪自己的认知。
最后,当社会转入以企业为本位的发展路径,经济画卷的展开无论如何总与过往不同。不会一条大道笔直向前,转型的起起落落在所难免。
在每个重大转变的关键节点,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本事都具有特别的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
来自实践当事人亲自提炼和概括的经验总结,是给未来继续深化的经济转型,给未来的企业人,献上的一份精神食粮。
2024年6月30日于北大承泽园
深度复盘战略制胜背后的底层逻辑、价值取向以及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