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文化特色小镇:撞腰文遗保护
做大文化特色小镇,有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是:在辖区内有一处古镇老街古村落老宅,可以依托发掘做成题材,但与此同时,有的老宅老街古村落古镇是某级文物保护单位或文化遗产保护场址,任何改建改动都要惊动上下的文物保护部门。当然,这在地方政府手里也不是啥难以克服的问题,但此时,大文化特色小镇撞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小腰,需要更多的注意。
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有一个足够震撼的专家团队在后面站台撑场子,要全国范围的文保和文遗方面的够份量的名人,或是决策行政层的,可以避免很多以后潜在的风险,同时亦能提高建设速度。
其次这个规划一定要够档次。在中国,啥叫规划够档次?起码是国家水准的。最好还是具有国际视野和眼光水准的。现在这方面资源已经不是问题了,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很权威,老外也很愿意来中国干总有创新的大作品,中国很多年轻人游学世界归来,水准也足够高,品味也足够好。关键是要领导看远一点,下一个决心。
第三个重点,是要在非遗的活文化上下功夫。换句话说,要有真实的生活场景。不是为了旅游而专门“做出来”的,不是演员演出来的,而是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舞台,有好的有美的,但都是真实的,都是原汁原味的,能让人体验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址的建筑及文化的活生生的生活。
此时,第四点,现代化的与当今年轻人相适应的服务,要改革和跟上。要特别注意筛选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中可以产生共鸣和市场好感的活动及内容。专门挑出来进行适当的设计和组织,从而形成规模化的接待能力。怎么筛选?这要有市场感觉,能换位站在用户和消费者的角度,尤其是外省和外地消费者的角度去重新设计,因为大多数的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历史故事和传承,大多人去楼空,空传佳话,需要筛选。不在多,而在让人印象深、感受好。
所有这一切,最重要的一点:第五点,是要找对适合你的运营商。传统意义上有钱但习惯了挣钱快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很难达到让您满意的状态的。
(完)
赵民
2017年6月25日星期天
北京时间23:06分
有传承的文遗,更特别的特色。
本文为赵民微分享(ID:zminsight)原创文章 , 转载请联系我们进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