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会提出“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这段话的关键词,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笔者眼里的关键词包括:一揽子、创造条件和加快。
之前写过一篇《
地方债全面置换城投债的可能性有多少?
》,笔者的观点是,从利率、汇率、国家主体评级以及迫切性等方面来看,政府在短期内发行天量政府债对城投债进行置换的可能性有,但是并不高。但是大会的内容,似乎增强了这种可能性。就此,下面就全面置换、一次性梭哈的可能操作和影响进行探讨。
央行、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城投和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代表)。
巨量城投有息负债,假设100万亿。
(一)统计债务余额。
截止某一时点,完成所有城投债存量上报,比如2024年12月31日,期间出现异常新增、报数错误等错误,将全面追责,比如:与当地一把手帽子挂钩;
(二)政府发债。
可以通过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由央行全面认购;
(三)还本付息。
利息部分,尽量压低利息,0%也是可以探讨;本金部分,通过地方政府每年的
财政结余
,进行偿付;
(四)地方政府基建等项目。
实现预算严约束,资金解决方式:财政
结余资金
,如果没有可用资金,除省级以上政府统筹负债外,不得新增项目建设;
(五)地方国企管理。
城投类国企严禁新增有息负债,所有营运资金由地方政府在预算内划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运营,精兵简政,企业、人员和部门等方面的设置坚持非必要不保留的原则。
(一)有利面
1
、对地方政府来说。
解决城投债务问题,就意味着身上的担子会卸下一大块,对于民间的负面扰动行为预计会减弱很多,比如:税费、罚款之类,有利于营商环境的改善,也会有利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反弹。
2
、对于金融系统来说。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城投债务作为资产的重要配置部分,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对于真个金融系统风险必然是非常友好的事情。
(二)弊端面
1
、
资产荒
加剧。
银行等金融机构回流大量资金后,但是投放是个问题,毕竟经济恢复是需要一定过程的,这部分资金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是需要非常周密、慎重的考虑,低息未必是绝对有利的事情。
2
、国际端。
央行出手后,必然有QE之嫌,对于国家主体评级、汇率稳定、对外贸易等方面必然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3
、通胀端。
从之前M2的增幅情况来看,通胀能否起来,其实是有很大问号的,毕竟如果资金只是空转,未流入实体,对于通胀的影响可能会很弱。对于某些类别可能情况比较特殊,比如:房地产、股市,压力缓解、预期回升,房地产和股市可能会重新恢复蓄水池功能。
当然可能还存在很多利弊,并未分析到,也欢迎参与讨论,毕竟这是未来可能出现的一种方式,或者作为一种元素参与到城投债、地方债问题的解决中去。
其实感觉当下国内经济面临最大的BUG就是债务问题,主要是以城投为代表的债务问题,而不是显性的房地产、股市等。能否解决好,应该会影响方方面面,以及今后的很多年。当然,笔者非常认可
吴晓求
老师的观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还是法治。
囿于笔者学识有限,上述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