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na|北京大学
我希望在海外求学的一年时间里尽可能拓展自己的阅历,体验不同的生活,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 diversity。
站在毕业的节点回望,过去的几年有很多时候在
被迫“内卷”
,很多时候我的内心充满着惶惑和不安。我想借留学这个机会有所改变,
开始体验一种新的生活状态
。
@C 学姐|上海外国语大学
因为我们从九年义务教育到大学本科都是差不多的教育体系,
我也很想去体验下其他地区的教育和学习模式
。
算上本科,我从小到大都在江浙沪生活和学习,
如果我能趁着年轻去完全陌生的地方学习和生活,去认识一些多彩的世界,也是自我提升的好方法
。
@L 同学|西安交通大学
而就在大二,我偶然参与了学校的国际授课班级的课程,这种授课模式和学习氛围本身就非常吸引我,再加上了解到更多有关于留学的信息。
于是我逐渐
萌生出留学的想法
,
以此去看看更大世界,增长自己见闻和学识。
@Y 学姐|复旦大学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规划,只是有
“
出国读研
”
这样一个想法,我觉得海外读研对我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或者说是一次更好的机会。
因为我从小到大都在上海,大学也依然留在这个城市读书,
如果能出去走走、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不管是对我个人成长的提升,或是学业和职业方向具体能力上的深造,都有很大的帮助
。
@Z 学姐|北京大学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去接受不同国家的教育,去领略不同的人文风情,去跟不同的人去交流,其实能让我们自己形成一个更加客观、更加完善的人生观念
。以及对于之后想要进行国际化的工作,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我觉得出国的这个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必要。
@Y 学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年我参加了初中的一个赴美项目,期间去参观了几所美国的大学。当时我还不知道宾大是藤校,但一下子就被那里的氛围吸引了:
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活力和很强的感染力。
那时我就想,这是我想象中大学的样子,也和身边的老师同学说,如果有机会,我以后也要来这里。
后来在主导师的建议下,在文书结尾有提到这段经历,我也真的很喜欢这一段对自己心路历程的描写!
当然,八年前与宾大结缘只是一个契机。在选校调查的时候,我看到官网、官方社交媒体上提到的宾大历史、校园环境以及学生分享的学习体验,以及和身边的宾大毕业生聊天后,越来越觉得这是适合我的学校。
我个人感觉宾大比较强调创新,学生也相对比较外向,与我的性格和学习、做事方式比较合拍。
@CC 学长|西南财经大学
在我看来,
留学申请/国内考研的抉择其实就是一次投资,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两者的收益和风险,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
· 花费的成本如何?
考研:
要在一批应试教育的同龄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必然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成本;
如果不参加集训营之类的辅导,基本没什么费用成本。
留学:
准备的方向更多维,除了硬性的 GPA 和语言成绩,也需要补足实习或科研等经历,压力相对而言没有考研的那么大,而且很容易在整个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收获和快乐;
像我一样时间紧迫的选手,往往会需要找付费找机构协助,以及留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如果失败了,有什么风险?
考研:
如果没能上岸,后续二战甚至三四战依然需要全力备考,不会走向职场。可能会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但以后在简历上也很难体现这样的优势。
留学:
如果首次申请不满意,gap 的时间可以做实习或科研,这些经历都是可以放在申请文书中的,对以后找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 这两条路,后续收益如何?
考研:
如果考研初试成绩非常好,可以直接做一些考研辅导,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留学:
学制较短,毕业相对来说快很多,像港新的话,一年或者一年半就能毕业了;如果想去外企,或者有留在海外工作移民的想法,留学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
@Y 学长|湖南大学
高三时,受身边优秀的朋友和同学的影响,以及想在未来尝试更多样化的体验和拥有更多的人生可能性,我心里萌生了去留学的想法。
我自身也比较厌倦体制内的教育模式——
我认为评价和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不应该仅限于成绩,而应该综合考量学生的校内成绩、课外活动、社会贡献、职业规划等
。所以,我认为留学申请的考核模式比较适合我。
同时,在大一大二的时候,
我也意识到我在本专业的成绩排名将很难保证我可以保研到清北复交
。在深思熟虑之后,我选择了留学这条路。
@H 学长|南开大学
我是大三的时候有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当时也考虑考研,
但考研太卷了,我承担的失败风险会更高,
考上了也需要读两年或者三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英港新只需要读一年,而且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学术环境,所以最终我选择了出国。
@Li 同学|四川大学
大三的时候我也在纠结是考研还是留学,其实当时是更倾向于出国留学的,因为新传方向的考研实在是太卷了,
留学的竞争相对要小一点,另外其实我也一直希望可以换一个学习生活环境,去外面看看。
但思考了一段时间后,
我还是希望自己不是因为害怕竞争、逃避竞争而选择留学,
所以我决定先尝试挑战自己,努力去做一些可能不擅长的事情,开始备战考研。考研结果出来后,我拿着380+ 的分数,但依然“无书可读”。
不过这次努力也了却了我的心事,我尽力尝试了,可以更加不留遗憾地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路——留学。
@Y 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
我大一就有了出国留学的这个打算。出于对商科类专业很感兴趣和
职业规划方面的考虑
(语言类专业就业难),
所以我想要通过留学转成商科
,帮助未来有个更好的就业。
@Kat 学姐|北京大学
从大一大二开始,
我就没有太纠结是否要保研、考研,而是明确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一方面是希望通过留学拓展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社科领域的国内外教育有一定差异,
我想通过出国留学为自己的专业积攒国际上的认可度
。
我在本科期间学习的是政治学,虽然也关心一些社会问题,但是相比起体制内的工作,我更想去的是非政府组织和智库。
我的短期目标是留学后争取在美国工作几年,积累工作经验,主要就业方向可能是非政府组织、智库这一类机构。
长期的目标是可以在社会政策领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